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3|回覆: 0

[成語典故] 萬馬齊喑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4 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萬馬齊喑】相關人物

龔自珍(1792年—1841年)。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萬馬齊喑】涵義

萬馬齊喑,千萬匹馬都沉寂無聲,比喻人們都沉默,不說話,不發表意見,形容局面沉悶。

【萬馬齊喑】出處

宋·蘇軾【三馬圖贊】序  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喑。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萬馬齊喑】辨析

【萬馬齊喑】讀音:wàn mǎ qí yīn

【萬馬齊喑】近義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

【萬馬齊喑】反義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萬馬齊喑的同韻詞】:惹火上身、涇渭不分、稀世之珍、珠盤玉敦

【萬馬齊喑】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萬馬齊喑】造句

1、徐純合被殺害之後,看到網上許多網友爲這位生活在最底層的草根冤魂鼓與呼,心裡倍覺溫暖。我們一直以爲這個社會充滿了冷漠;充滿了欺騙;充滿了罪惡.....但是今天,我們從這些素不相識的聲音里聽到了正義的呼聲,聽到了良知的回歸,聽到了人性的呼喚。這樣的聲音在這個萬馬齊喑的時代是多麼彌足珍貴?

2、本周隨著打新巨資的回流,資金面的被動局面將被扭轉,無論是先抑後仰也罷,本周都有望形成萬馬齊喑叫一聲的強勢絕地大反彈。但反彈過後,個股還會分化,所以不要盲目以爲所有股票都是天賜的低位良機。

3、留住這一個 物業群 時刻 :萬馬齊喑

4、我不敢說在萬馬齊喑的回憶里 在眾人綿長的呼吸間 我最喜歡你。、

5、中國6大驚悚 簡直窮得響叮噹 第一大驚悚:最昂貴的政府。 第二大驚悚:驚煞天人的貪腐。第三大驚悚:巨額的援外。第四大驚悚:恐怖的發鈔量。第五大驚悚:欠帳極大的民生。第六大驚悚:萬馬齊喑、嗷嗷待哺的實體經濟。

6、他的發言把會場上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打破了。
7、的確,在百花凋零、萬馬齊喑的動亂年月里,人們在吳作人的畫室里卻看到一抹春意。
8、要衝破當時萬馬齊喑的狀態,打開改革的局面,就必須動搖這種"恪守祖訓"的傳統思想。
9、萬馬齊喑的沉悶空氣爲之一掃,萬馬奔騰的躍進局面開始出現。
10、“別看當今萬馬齊喑,中國的將來,總需要自己的藝術家。"

【萬馬齊喑】成語典故:

清代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龔自珍,也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龔自珍27歲中舉,11年後才中進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爲他從小討厭那些禁錮思想的八股文,不願寫華而不實的文章;他所鑽研的,都是對興國濟世有作用的學問,並以此引爲驕傲。

參加殿試時,龔自珍交卷最早。便離開了考場,有人問他考得怎樣,他把文章內容大概說了一遍,朋友們慶賀說:“龔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龔自珍哼了一聲,說:“要看他清朝的國運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識珠,我龔自珍願爲振興大清王朝盡心竭力,做一番大事業。龔自珍絕無譁眾取寵之心,他的文章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議論,其中關於開發西北的意見最爲精當實用。

然而,龔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無足輕重的閒官,英雄無用武之地,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而且時常受到排擠。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認爲這是一個聰明才智被扼殺的時代。所以,他剛剛48歲,就藉口侍奉年邁的父母,離官回鄉了。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龔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寫了315首七言絕句。到家後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紀年爲“己亥”,故起名爲【己亥雜詩】。

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出來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陽烤得龔自珍滿臉淌汗。路上行人極少。不遠處卻是鐘鳴技響,樂聲悠揚。龔自珍舉目望去,卻見一座古廟前旗幡高掛,青煙繚繞,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們引導下,向神龕里的玉皇大帝、雷公風神頂禮膜拜,乞風求雨。

龔自珍聯想到自己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變革現實,富國強民;這種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反而屢遭打擊和迫害。又想到這條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園荒蕪、民生凋敝的景象,覺得在這毫無生氣的時代,必須要有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來實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這死氣沉沉的局面。

此時此刻,龔自珍滿腔的憤懣,頓時化作對大地風雷的殷切呼喚、對改革圖新的熱切要求,一詞一句撞擊胸膛,於是吟出一首詩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在詩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達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聲。

成語“萬馬齊喑”即出自龔自珍的這首詩。原意指,需要依靠像暴風、雷霆那樣的巨大變革,來恢復中國的生機;人們不敢講話,是一種可悲的現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