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漢簡】共有2428枚,始於公元1906~1979年這73年中於敦煌周邊漢代城障烽隧遺址中發掘出土。這批漢簡應屬西漢時期戍邊隊伍的簡牘,根據【敦煌漢簡】(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出版 ,1991年6月第一版)圖版和釋文中的醫藥簡牘記載的病症、疾病、方藥所反映出較爲完備的理法方藥體系,進行了研讀,討論如下。
【簡牘賞析】
五鳳三年十二月庚戌病匈(胸)滿(悶)頭□(痛)□□□ 簡1026 P258(1026爲簡號,P258爲頁數,下同)
□□戍卒杜充病頭痛四節(肢)不興(舉)不能 簡1577 P280
上簡胸悶頭痛病發於十二月之冬季,從症狀和季節看外感風寒確定無疑;下簡頭痛四肢無力雖未記載發病時節卻爲外感風寒的典型症狀。二簡對最爲痛苦的主要症狀記錄下來,作爲『病書』報告上級侯官、都尉府,這是必須執行的制度;作爲『爰書』所具有的法律性文件存檔待用;作爲『病歷』使上級侯官、都尉府能及時了解下級部塞亭燧吏卒的健康及患病情況,同時爲醫吏、醫員治療提供依據。從簡牘中看到了西漢時期已經基本具備了『病歷』書寫要素即時間、姓名、病症等。
治傷寒□□ 簡2008 P298
治久欬(咳)逆匈(胸)痹痿痹(躄)止泄心腹久積傷寒方人參茈宛(紫苑)菖蒲細辛薑桂蜀椒各一分烏喙十分皆合和以 簡2012 P298
上簡只有『治傷寒』三字,下簡有『傷寒方』,二者體現的意義極大,『傷寒』這一病名的提出是對風寒邪氣引起的疾病加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定義爲『傷寒』二字,這意味著西漢時期乃至西漢以前就對風寒邪氣引起的疾病已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即對『傷寒』已有了本質性地認識;表明了『傷寒』類疾病在西漢時期是一種多發常見流行性疾病,西北敦煌風大天寒,晝夜溫差極大,更能體現『傷寒』的肆虐頻發。『治傷寒』雖然只有三字,但從簡牘行文習慣可知,應爲『治傷寒方』或爲『治傷寒某某方』當屬確定無疑,後面的文字當然是治療傷寒的藥物,遺憾的是簡文在此殘斷,無法知其全部。有幸的是『傷寒方』完整地保存了方藥組成及炮製方法等。
迄今爲止【敦煌漢簡】記載的『傷寒方』是已知出土漢簡中治療『傷寒』的最早最完整的方劑。從所載病症看『久咳逆』爲症狀;『匈(胸)痹、痿痹(躄)』爲病名。『匈(胸)痹』實爲【黃帝內經·素問·痹論篇】所謂:『肺痹者,煩滿喘而嘔。』痿痹(躄)則爲【黃帝內經·素問·痿論篇】所謂:『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再從遣方用藥來看,多爲辛溫散寒、發汗解表、止咳平喘、降逆止泄之品,針對感受風寒導致『久咳逆、匈(胸)痹、痿痹(躄)、心腹久積』或有腹瀉所設。值得探討的是『心腹久積』,它非爲食積心腹,實爲『心下有水氣』之症。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所述:『傷寒,心下有水氣者咳而微喘小青龍湯主之。』從二者所用藥物細辛、生薑、乾薑、蜀椒等基本相同且均具溫中化飲之功效的藥物,亦可印證『心腹久積』即爲『心下有水氣』之證,同時說明了『心腹久積』並非食積心腹,而人參一藥的運用體現了扶正祛邪的理念。『傷寒方』的出現證明了敦煌戍邊隊伍不但掌握了運用辛熱藥物解治既有表證又有里證之『傷寒』,同時驗證了【黃帝內經】所述『肺痹、痿躄』等病名在西北敦煌戍邊隊伍中以及在西漢時期已有普及並對這些病名的內涵有所認識。
會聞病泄數日不愈以 簡662 P244
□不見忽三四姑公六七妹口語眾多令腸潰□□ 簡2007 P297
上簡『病泄數日不愈』是說患了腹瀉數日不愈,遺憾的是『以』字後簡文缺失,但從簡牘行文常例推知後文應是治療『病泄』的方藥及療法。下簡『腸潰』一名,【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謂:『脾脈澀爲腸潰,澀甚爲腸頹,微澀爲內潰,多下膿血。』【太素】註:『脈澀,氣少血多而寒,故冷氣衝下,廣腸脫出,名曰腸潰。』以上文字論述了『腸潰』一病,病輕者『(脾脈)微澀爲內潰,多下膿血』;病重者『(脾脈)澀甚爲腸頹』即直腸脫出造成的『脫肛』。簡牘中有趣的是將『腸潰』俗化地運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當中,眾親戚的閒言碎語也能使人罹患『腸潰』病症。當然是基於『腸潰』頻發,更重要的是對『腸潰』病症的臨床症狀及發病機制的常識性、普及性認識。
股寒曾載車馬驚隋(墮)血在凶(胸)中恩典惠君方服之廿日 征(症)下
日腹中毋積匈(胸)中不復手足不滿通利臣安國 簡2013 P298
簡文內容爲馬驚人墜於地引致血瘀胸中,服用『恩典惠君方』二十天,胸中瘀血消減並下移,三十日胸中、腹中無瘀血,手足活動自如。『恩典惠君方』無藥物組成,可見這是一種已配好的劑型或散或丸或飲片,以求服用快捷方便早獲療效。方劑的功效應爲活血化瘀且用於各類跌打損傷性疾病。只有朝廷欽命配製的方劑才能稱爲『恩典』,這同時體現朝廷對戍邊吏卒傷病的重視。
□□分攝水取桔梗龜板芍藥各二分海湈(藻)黃芩□ 簡1177 P264
簡文『湈』字,仔細查看對比圖版『湈』爲『藻』字,即『海湈』爲『海藻』。【神農本草經】言海藻,味苦,寒,主癭瘤氣,破散結氣,腹中上下鳴;黃芩,味苦,性寒,主諸熱,腸澼泄痢。桔梗,味辛微溫,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龜板,味甘,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從現存藥物看本方(筆者稱爲『黃芩方』)具有清內熱、除腹滿、消腹痛、止泄痢之功效,顯而易見是用來治療泄、腸澼、腸潰之證的方劑。方中龜板、海藻均不出產於當地,證明了只有朝廷供給才能出現在西北敦煌戍邊隊伍中。
治馬傷水方薑桂細辛皂(皂)莢付(附)子各三分遠志五分桔梗五分唯(雞)子十五枚□□ 簡2000 P297
『治馬傷水方』雖爲獸醫方劑,秦漢時期人獸同藥。隸屬於敦煌簡牘的懸泉置漢簡 『出綠緯書一封,遮要馬醫王竟奴鐵柱付縣(懸)泉佐馬賞。』內容爲遮要置的『馬醫』王竟及奴徒鐵柱將『綠緯書一封』發出交付給懸泉置的小吏馬賞。這一簡意義非常,反映了敦煌戍邊隊伍設有專職『馬醫』,『馬醫』設在最基層的『置』(也可稱爲郵驛)中。之所以稱爲『馬醫』是因馬在戰爭、傳遞情報、運輸交通、生產勞作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爲其他牲畜所不能代替,故以『馬醫』爲總稱而涵蓋了各種牲畜,顯示出對馬的重視。由此看到西北敦煌戍邊隊伍中存在著獸醫、人醫兩大系統,但所用藥物相同。
□諸絕大黃主靡谷去熱亭磨(葶藶) 簡2001 P297
須臾當泄下不下復飲藥盡大下立亻愈 矣良甚 簡1997 P297
二簡出土同一地點且內容關聯,故應放在一起加以理解。上簡是說『大黃』具有消谷瀉下、去熱之功效。下簡是對服用方藥的反應以及是否繼續服用方藥的陳述,上簡前部缺失,現有文字既無病名又無病症也無病因,但從大黃、葶藶等藥物組成的方劑應爲『瀉下方』(筆者稱爲『瀉下方』),從文中『當泄下』可知應爲腹中積滯大便不通之證,必以峻猛瀉下之劑方可『立愈』。下簡應是上簡內容的延續,即上簡爲病證與方藥,下簡爲服法。由於對大黃在瀉下當中的純熟運用,所以才有簡中『大下、立愈、良甚』這種自信的說法,正是對『大黃』有『靡谷去熱』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的認識,才有了以『大黃』爲君藥組成方劑並嫻熟地運用於『下法』當中。
府元二斤 地榆根□□ 簡564 P241
府元:土鱉蟲。『府』爲土之訛字,亦爲疊韻假借。『元』爲黿之初文,『黿』通鱉。『府元』爲土元即土黿、土鱉蟲。【本經】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症瘕,破堅,下血閉。
【分析與總結】
病症 對於疾病及症狀的記錄描述,特別是對外感疾病表現症狀的記錄描述,均簡約準確,並作爲『病書』『病歷』『爰書』上報,重要的是作爲『病歷』爲治療提供依據。尤其是『傷寒』這一病名的提出是對風寒邪氣引起的疾病加以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定義爲『傷寒』二字,同時表明『傷寒』在敦煌戍邊隊伍中是一種常見多發流行性疾病。並創建了『傷寒方』對『傷寒』類疾病加以治療,說明對『傷寒』的發生、發展、變化、轉歸規律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特別是對『久咳逆』這一主要症狀產生的病因、病機進行抽象並概括爲『匈(胸)痹痿痹(躄)』之病名;另外對內傷雜病『病泄』『腸潰』的記載,均說明在敦煌戍邊隊伍乃至西漢時期對這些疾病所表現的症狀已經上升到理論層面,並有了統一性地認識。
藥物 記載藥物種類達20餘種之多,有植物藥如人參、當歸、黃芩、大黃、芍藥、桔梗、半夏、生薑、桂枝、細辛、蜀椒、附子等;動物藥如土鱉蟲等;海生植物藥如海藻;水生動物藥如龜板等。對藥物有確切的功效記錄及準確的臨床運用,說明西漢時期對中草藥的發掘基本完成並已形成了較爲完備的藥物體系。所載藥物時至今日作爲常用藥物還被今人所採用。
方劑 從『大黃、葶藶』等藥物組成具有『靡谷去熱』功效的『瀉下方』劑(筆者稱爲瀉下方),『桔梗龜板芍藥各二分海湈(藻)黃芩』組成的具有清內熱、除腹滿、消腹痛、止泄痢之功效的『黃芩方』(筆者稱爲黃芩方),『血在凶(胸)』中的『恩典惠君方』以及藥物完整的『傷寒方』來看,西漢時期方劑學已有了較大發展,形成了由各種藥物組成並針對相應病症進行治療的方劑。這些方劑組方嚴謹,選藥精當,藥味不多,並遵守了【內經·六元正紀大論篇】所確立的『發表不遠熱,攻里不遠寒』,【內經·至真要大論篇】『治寒以熱,治熱以寒』的治療原則,雖以攻邪爲主但兼以扶正如『傷寒方』的人參;『黃芩方』中的龜板等體現了攻補兼施、去邪不傷正的理念。
治法 特別是以『大黃』爲君藥組成的『瀉下方』運用於腹中積滯,大便不通的治療當中,並認爲服用此方『須臾當泄下,不下,復飲藥盡,大下,立愈矣,良甚』。文中『須臾當泄下』是服用『瀉下方』應出現的效果,『不下,復飲藥盡,大下,立愈矣』主要體現的是服用『瀉下方』的方法。而『良甚』對是『瀉下方』在『下法』當中療效的確定和自信。
方式 【敦煌漢簡】中方藥簡的書寫方式,一病症、二方藥、三劑量、四炮製、五服法。這一書寫方式反映出的是『有是病用是方,有是證用是藥』的思維方式,代表了祖國醫學當中臨床醫學向辨證論治發展的原創思維方式。
【敦煌漢簡】的問世,對研究西漢及西漢以前中醫藥學的發展水平具有極高的價值,同樣對後世出現的醫學經典提供了參考價值和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