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商文化的形成
鄭州地區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北部下七垣和山東嶽石等外來文化經過豫東開封一帶、進入鄭州地區與當地二里頭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因這一遺存首先在鄭州西郊的洛達廟遺址發現,故可稱之爲先商洛達廟類型。這類遺存在鄭州商城內城下面分布較廣,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目前鄭州商城內發掘的地點有黃委會青年公寓、紫荊山路中段、電力學校、北大街菜地等。重要遺蹟有面積約300 萬平方米的鄭州商城內城、夯土基址、夯土水井、陶窯、墓葬等。它代表的是先商文化最後的一個階段。通過對洛達廟遺存和二里岡早商文化的比較分析,我們認爲鄭州電力學校H6 爲代表的文化遺存是洛達廟類型向二里岡下層二里岡H9、南關外H62 的過渡期文化,二里岡文化是洛達廟類型的自然延續。
洛達廟類型在鄭州一帶形成以後,開始向外擴張,其發展線路方面主要分北、西、和南三條,最主要和最清楚的一條是向二里頭文化腹地——二里頭遺址發展。偃師商城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偃師二里頭、黃河北岸的輝縣孟莊、陝西南沙村、湖北李家灣遺址、盤龍城等遺址的早商文化遺存都是洛達廟文化擴張的結果。因此,二里頭文化的四期已經進入早商文化,早商文化第一階段的特徵是以洛達廟類型的特徵體現的,而學術界認爲的鄭州商城C1H9 爲代表的陶器如鬲、甗、罐等器物的形制特徵都比較規範,實際上它代表的是早商文化的第2個發展階段。
2 早商城址的發展
我們把早商時期的城址演變大體分爲三個時期。
第一期,以鄭州商城內城、偃師商城小城爲代表。該階段是商代城址的形成和初步發展時期,城牆基礎有無基槽或淺基槽。陶器總體表現出混合型文化的特徵,主要是二里頭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以及岳石文化的混合體。
第二期,以鄭州商城外郭城、偃師商城大城爲代表。本期晚段湖北盤龍城開始有城。該期是早商城址大發展的時期,鄭州大師姑、焦作府城、垣曲商城、湖北盤龍城、東下馮商城也已經出現。同時也是郭城出現和發展的時期,鄭州商城外郭城、偃師商城大城、新鄭望京樓郭城、湖北盤龍城外郭城都在此時興起。陶器可以分3個階段,表明該期存在的時間較長,已是十分成熟的商文化,各地區考古學文化特徵都比較接近。
第三期,以小雙橋遺址和洹北花園莊商城爲代表。小雙橋遺址雖然沒有城牆發現,但有宮城和巨大的遺址面積,表明它具有都城的性質和突出的文化特徵。花園莊商城在黃河以北的安陽出現以後,整個商文化的中心移居太行山以東地區。
3 早商時期的都城制度
早商時期都城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都城居中。如鄭州商城,是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第一它是位於“王畿”的中心。鄭州商城周圍則密集分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第二它是位於方國的中心,如鄭州商城北部有焦作府城,西北有垣曲商城、夏縣東下馮商城,南部有望京樓商城,西部近處是大師姑商城,較遠的是偃師商城。第三它是位於早商王朝統治區域的中心。早商文化向西已經分布到三門峽和陝西關中地區,如陝縣七里舖、華縣南沙村、西安老牛坡等遺址都發現典型的早商文化遺存。二是城郭制度出現。從考古資料分析,郭城的出現是在早商文化的第二個發展階段,鄭州商城是在內城修起來使用過很久以後才修外郭城的,目前早商時期帶有郭城的城址有四處: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望京樓商城和黃陂盤龍城。鄭州商城內城保護對象均爲宮殿遺址、祭祀區等,規劃得比較規整。郭城內分布著居民點、手工業作坊、墓葬區等設施。鄭州商城內城主要爲商王宮殿分布區,占據了城內北部、中部的大部地段,城內不見平民居住區、墓地及各類手工業作坊。三是“王畿”制度的萌芽。鄭州大師姑夏商城址,東南22公里爲鄭州市區。新鄭望京樓商城,北距鄭州市35公里。偃師商城西距離鄭州不足100公里。這些城址面積大,距離鄭州比較近,特別是新鄭望京樓城內也有大面積的宮殿基址。因此當是君王經常居住往來之地。此外我們發現在鄭州周圍約100 公里的範圍之內早商時期的遺址特別多,而且考古學文化面貌十分一致。從考古類型學觀察這一廣大地區是二里岡文化的中心區,或者說是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區。四是都城與王畿的遷徙制度。鄭州商城周圍密集分布有規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鄭州商城周圍共發現早商遺址40餘處,但到了花園莊期以及以後的殷墟時期,這裡的商城遺址均已廢棄,遺址不足5處。類似的情況在洛陽更是如此。但到了花園莊期以及以後的殷墟時期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的安陽、濮陽等地,原來沒有二里岡文化遺址的地區則出現大量的這個時期的遺址。太行山東麓、漳河流域較多的早商晚期遺址的出現,洹北花園莊商城聚落群的形成成爲早商聚落東進北上的代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鄭州商城開始進入廢棄階段。這恰恰反映出商王朝經營重心的轉移,王畿內居民也隨之遷移。
4 早商時期城市的經濟體系
早商文化時期的鄭州商城不僅有內城,而且還有郭城,城內布局已經完全具備了城市的定義,宮殿群和祭祀場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種手工業作坊區域,一般民眾的居住區,代表城市設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統、城門、水井、城內外道路、壕溝、埋葬區等,體現了政治與經濟中心兼有的性質。
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這些中心性綜合城址的出現,它們不僅面積規模大,而且除了中心宮殿性基址之外,大都發現了不同性質的手工業作坊、一般居住區和祭祀性禮儀基址。這些變化與防禦性城堡的最大不同就是城市體現諸功能的出現。首先是體現政治性功能的、有一定規模的中心宮殿基址和祭祀性建築基址在城內發現。這體現了城市的形制已經由早期的軍事性防禦發展爲政治性統治中心的特點。其次是城址內布局成熟的各種手工業作坊的分布格局,比如鄭州商城。城南和城西的鑄銅作坊,城北的制骨作坊和制陶作坊等分布明確。而且在手工業作坊內部還有了行業的內部分工,比如鄭州商城內的兩處制陶作坊與兩處制骨作坊等不僅僅是數量上的規模增加,而且因爲手工業內部分工的需要,他們分別製作不同用途和器類的陶器與骨器。第三是城內除了體現政治性特權階層居住的宮殿台基外,還在城內遠離宮殿區的周邊地區發現了各種勞動者或一般居民的居住區。這些布局性特徵都顯現了一個完整的政治性與經濟性不可分離的城市特點,而鄭州商城就是這種城市的典型例子。鄭州商城的建城年代雖然早於偃師商城,但二者並行使用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部設施也有不少相同之處,但是規模和出土物卻非常不同,顯示了兩座城址在建造之初就有功能上的區別。鄭州商城作爲早商初期唯一的中心城市,它的規模與布局的完善顯示著當時城市設計與建造的最高水平。
鄭州商城外城郭內完備的手工業作坊的配置,爲中國古代城市布局之先河。因爲手工業作坊在城內外城郭部的設置,表明城內平民居住區以及由此而必須出現的相關設施在城市內的存在。它使以政治和王權至上的城市設計理念發生變化,將維繫社會運轉的經濟元素考量其中,並將它們設計在政治權力中心的城市範疇內。顯現了經濟因素在國家統治中逐漸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與其之前的夏代國家文明在內在支配與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就是經濟形態和在政治上強權統治的證據,也就是有些學者已經提出的特權階層對空間的控制和支配。這種空間的控制和支配包括政治性的統治體系和經濟性的支配模式以及政治與經濟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賴的社會循環系統。
都市出現以及階層性聚落分布的外在性質顯示了早商都城在政治上的強權統治,而它的統治內容以及運營系統除了從對自然資源的控制以及由此設置在各地的地方性城址和大小不同的聚落的層層支配關係的推測之外,還沒有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它們內在的具體運營系統以及與經濟不可分割的依賴關係。早商時代的聚落分布特點是中心都市、功能性城址、出土禮儀性特殊遺物的窖藏遺址與墓葬以及專業性聚落遺址的空間分布形式。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經濟模式決定了政治體制。早商王朝時期的都城配置也正是它社會結構的反映。都城具有強烈的空間控制色彩,空間控制權力被政治上的統治者所壟斷,城內布局不僅明顯,而且有了明確的規劃理念。除了中心的鄭州商城之外,這些地方城址無論它的大小或城內設置的異同,它們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城市,但是都有某一方面的特別功能。而那些以生產某一種產品的專業性村落遺址更是這種規劃下的特殊產物。因爲這樣高度專業化的生產作坊需要一個對原材料和生產成品流通的統一規劃和統領,或是計劃性指令。也就是說它們之所以成爲專業生產作坊而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村落,是因爲在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轉中只需要它們生產某一種產品就能生存。而決定它們生產哪一種產品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市場的需要,另一種就是被要求,而原材料的得手和產品的去向則由那些命令它們生產的機構來完成,或者是通過生產者之間的協調自己解決。早商時代後一種形式的可能性比較大,應該是早商統治集團當時的一種統治形式,這種形式體現爲對空間領域強有力的支配模式,而城址和專業化村落的出現就是這種形式的體現。當然這種對空間的支配形式究竟是直接由鄭州來控制還是由次一級的地方性城址爲代表的機構來管理則值得探討。儘管許多學者從地方城址與資源的關係以及遺址大小的等級關係作了很多的推測和分析,而本書認爲通過對出土遺物的詳細觀察和研究才是真正明確這一關係的根本基礎。
(本文由孫莉、雷英摘編自 袁廣闊、秦小麗 著【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與發展】結語。內容略有刪節、調整。 978-7-03-051739-5 本書運用考古類型學文化的研究方法,對先商、早商文化進行研究。通過廣泛搜集相關地區的考古材料並結合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借鑑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脈絡,認識到鄭州地區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東嶽石文化等外來文化經過豫東,進入鄭州地區與當地二里頭文化融合的結果,因這一遺存首先在鄭州西郊的洛達廟遺址發現,故可稱之謂先商洛達廟類型。洛達廟類型是先商向早商二里岡下層文化過渡的過渡期文化。早商文化時期的鄭州商城不僅有內城,而且還有郭城,城內布局已經完全具備了城市的定義:宮殿群和祭祀場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種手工業作坊區域,一般民眾的居住區,代表城市設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統、城門、水井、城內外道路、壕溝、埋葬區等,體現了政治與經濟中心兼有的性質。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的研究對認識早期國家的形成機制、性質、 統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