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音是古琴最富有魅力的音色之一,與按音、散音共同構成古琴的三大音色體系,如用天、地、人三才來寓意此三種音色的話,泛音應位於天,被譽爲『天簌之音』。其它樂器雖也可演奏泛音,但少有能像古琴這樣能如此豐富、如此清晰地演奏旋律的,如【梅花三弄】、【流水】等琴曲的泛音段落。古琴的十三徽各配一泛音,同一弦不同徽位的泛音或兩音相同、或倍半相和、或子母相依,但各徽處的泛音究竟爲何音呢?各徽處的泛音與該弦的散音有何關係、相差幾何呢?這對於初習琴者來講恐怕並非易事,只能是依照教材『按圖索驥』了,如不知各徽位泛音排列的規律,十三處的泛音全憑死記硬背,我想多有不便。本文便試著運用一些簡單的琴律知識,來一一找出各徽的泛音及其排列的規律,以解初琴者難辨之苦。
古代及現代的一些琴學教材中,對於各徽處泛音的定位,多有論述,但古書過繁,新書過簡,無論是古書的長篇累牘還是新書的僅列簡表,都很難讓初習琴者一窺究竟。爲行文方便及文字淺顯易懂,本文在敘述時多選用了一些現在常用的音樂詞彙的來作解釋,如宮、商、角、征、羽等五音,本文則用的簡譜的『1』、『2』、『3』、『5』、『6』來記代替。用西樂的『表』來解釋中樂的『里』,或許不倫不類,恐貽笑大方,但因能力有限,也望方家見諒。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古琴泛音的發生原理:通過左手在琴弦均分點處的虛按(或虛點),以阻止整條弦的振動,只讓部分琴弦振動,部分音段的振動,便產生了古琴的泛音,左手所虛按的地方便是古琴的十三個徽位。其實古琴整條琴弦的所有的地方,都能把整條弦平均分成若干份,但我們人類耳朵所能接受的,也只是有限的幾等份。古人將古琴泛音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至,十三個徽位,十三個分音點,恰好好處,不多不少,增之太繁,減之太簡。
接下來,便從琴的徽位入手,一一解釋各徽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