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子路篇第10章】孔子的政治抱負是什麼?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音jī)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苟』字,指如果,假使。『期月』的『期』字,讀一聲,與『期』字同義。『期月』,即期月,也就是一周年。『可』字,表示僅僅可以了,尚有不足之處。 孔子這段話是意思是說:『如果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就可以初見成效,三年就會大見成效。』 孔子是在什麼背景下講這番話的呢?據【史記】記載,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去衛國,當時衛靈公年老,怠於政事,不用孔子。孔子身懷濟世之才,卻又處於亂世之中,各國諸侯熱衷於武力相爭,對孔子所倡導的禮樂仁和之道不予採納,於是他說出了如上的話。 孔子此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親身經歷的。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在魯國任中都宰,卓有政績,治理一年,成爲四方學習的榜樣。第二年,即由中都宰升任司空,由司空升任大司寇,代行相事。第三年,即魯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魯國大治。後因墮三都觸犯了執掌魯國大權的三桓的利益,被迫離開魯國,周遊列國。 孔子的話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理想不能付諸實行的感嘆。 附: 【原文】 13·10子曰:『苟①有用我者,期月②而已可③也,三年有成。』 【注釋】 ①苟:如果。②期(音jī姬)月:一周年。期,通『期』,期月即一年。③可:僅僅可以而還不足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如果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就可以初見成效,三年就會大見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