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父母說再多孩子也聽不進去,反而出現逆反情緒;而有些話,父母哪怕只說了一句,效果就比嘮嘮叨叨說100句強多了。 以下5句話,父母堅持每天說一遍,不久之後,你會在孩子身上見證到語言的神奇力量~ 01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本來是一個美德,但如果父母不向孩子做正確的示範,孩子是很容易產生誤解的。 有一次,我在廚房裡忙著做晚飯,放在客廳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因爲剛剛把菜放進鍋內翻炒,實在抽不開身,我就對著坐在客廳看電視的兒子喊道:『兒子,幫媽媽把手機拿過來好不好?媽媽在炒菜呢。』 兒子倒好,直接回答我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忙著呢。』當時我生氣之餘,也意識到孩子似乎對這句話產生了誤解,在他眼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像有點事不關己、推卸責任的意思。 做完飯後,我坐到兒子身邊,說道:『兒子,剛才媽媽叫你幫我拿手機,是因爲我已經把菜放進鍋里了,如果出來自己拿的話,菜很可能會糊掉,這樣就要重新炒一遍了。雖然拿手機這件事是我自己的事,但剛才我做不了啊,所以才需要你的幫助。媽媽想讓你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而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請別人幫忙,不要自己硬撐著,好嗎?』 兒子聽完我的話,抱著我說道:『恩,媽媽,我明白了,以後媽媽不方便做的事,我就幫媽媽做。』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02 付出努力不一定會有好成績, 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有成績 父母關心孩子的成績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是有時候表現的太過急躁了,反倒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家長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孩子成績上面,不但會給孩子帶來太大壓力,也會使父母於無形之中忽略了孩子的美好。 要知道,成績只是檢驗孩子在一個階段內的學習成果,代表了這個階段內孩子的表現,而孩子的未來有無限種可能,家長更應該向孩子灌輸的想法是:成績沒那麼重要,只要努力了就好。 只有在學校階段,大家才把成績看的無比重要,但進入社會以後,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力!那些只是爲了拿到好成績而努力學習的人,獲得的是暫時的成功,只有那些爲了成功而不斷努力的人,才能收穫最大的成功。 努力是一種持之以恆的品質,是孩子不斷進步的源泉,唯有努力,才能讓孩子不斷地變得更好! 03 可能是方法不對, 找到方法就沒問題了 『孩子,媽媽小時候數學考過25分,我都快放棄了。但是我的爸爸鼓勵我別放棄,我也慢慢找到了方法……』 『孩子,媽媽上五年級的時候,也喜歡班裡一個小男生,我們一塊寫作業、一塊打羽毛球……』 『媽媽小時候,也被同學欺負過,他們還威脅我不要跟大人說,但是我每次都跟爸爸說,後來他們就不敢了……』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小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直觀、最有效的範例。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長篇大論,而是有人示範一下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跟孩子分享你童年的事情,也能更好地拉進跟孩子的距離。 04 你今天過得開心嗎 很多父母跟孩子溝通的主題,不是問今天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就是作業做完了沒,整天一副領導審下屬的樣子,很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感,心裡不禁疑問:難道媽媽只關心我的學習,不關心我這個人嗎?難道媽媽根本就不愛我? 父母哪有不愛孩子的?只不過愛的表達方式錯了。孩子也累了一天回到家,如果可以的話,只想縮到媽媽懷抱里,感受媽媽的溫暖。 所以,不妨在睡前留一小段時間,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問問他今天過得怎麼樣,開心嗎?這種輕聲細語的關心,最能讓孩子卸下心房,把心裡的小秘密都說出來。 這也能讓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進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05 現在有幾個選擇……你想要哪一個 我們很多家長習慣了用命令式口氣,『你現在必須……』『你只能先……』『不准你再……』,又或者給到孩子的是完全開放式的境況,這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比如早上上學之前要換衣服,如果媽媽拿出兩三件合適這個天氣和場合的衣服請孩子自己選擇,說:『我們過五分鐘要出門了,你來選今天出門穿的衣服吧。』通常他會選出來一件他喜歡的,順利穿上出門。 但注意,選擇應該是有限的、適合的,最好不要是完全開放式的。比如說,如果你問:『你今天想穿什麼出門啊?』那就災難了,沒準大冬天她翻出一條裙子或者一條短褲來穿也不一定,什麼時候能出去這個門,就不一定了。 『有限選擇』的選擇一定是父母可以接受的,不管孩子選了哪個,父母都不可以反悔。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有『主控權』的,同時家長對這件事情也是可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