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孩子未來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會受到爸爸媽媽能力的影響。 窮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走著不同的人生之路。今天這篇文章,不做無關痛癢的呻吟,只希望能找到幫助解決問題的方法。 即使,我們不能提供給孩子像富人一般的生活,但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爲孩子創造適合成長的環境。 富人家的孩子 窮人家的孩子 走著不一樣的路 父母爲孩子傾盡心力,盼著他們成龍成鳳,但結果總是千差萬別。造成這種差別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描述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現象。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網絡,收穫了超過20萬個好評,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左邊這個孩子理查。家境很好。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家境不是很好。 理查的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柜上滿滿的書,冰箱裡也是滿滿的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爲患,也沒啥東西了。她住的房間潮濕、嘈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的父母爲孩子盡心盡力,每天都抽出大量的時間陪伴他,給他讀書。 寶拉的父母也爲孩子傾心付出.......於是起早貪黑出去上班爲她賺學費,寶拉每天只能在家看電視。 理查進入一所好學校,資源豐富,學生優秀。學校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工作。 寶拉的學校呢?班級人數太多,資金不足,老師總是很疲倦,疲於應付各種壓力。(面對這樣的環境,老師都會想:我的天,該換工作了!) 理查父母對他期待很高,看著他的成績,父母會說:才78分?天哪,要幫你找個家教老師了…… 但是寶拉的父母對她成績就有點不同了,看著她的成績,父母會說:75?嘿,不錯啊! 這些小小的差異,在經年累月中繼續…… 理查父母爲他支付大學學費。 寶拉一邊讀技校一邊還要努力工作,她還背負著債務。 這些效應慢慢累積,變成他們人生中不可忽視的巨大差異。當他們準備進入職場的時候....... 理查的爸爸對他說:我有朋友在那兒工作,只要我打聲招呼你就能去實習。 寶拉的爸爸對她說:你應該先完成學業,再來照顧我...... 他們人生中的差異並不那麼容易被覺察,直到申請貸款才能看出社會對他們的態度...... 理查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恭喜你!你的貸款被批准了。 寶拉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我們幫不了你。或者你去 Eazee Finance 試試? 或許因爲別人如此待他,理查開始相信他值得被別人好好對待,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許因爲別人如此待她,寶拉開始裹足不前,學著『掂量自己的分量』。 在理查的慶功宴上,寶拉和他相遇了。寶拉作爲服務生正端著一盤食物分給在場嘉賓。 此時人們正在好奇地詢問理查: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而寶拉切切諾諾地小聲說:不好意思,借過一下。 理查拿起一塊食物,自信滿滿地說:少抱怨,多做事。我討厭別人的施捨,從來沒有人端著盤子給我什麼東西。 (此時他正從寶拉端來的盤子裡拿起一塊食物,但他說這句話時,卻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我們應該也能夠看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階層大體上相對穩定。也就是說,富人的孩子一般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窮人;有變化,但變化很少。
這幅漫畫,讓我想到全球首富比爾·蓋茨,他的外公是銀行家,他的媽媽是美聯儲的高管、IBM董事,她爲兒子拉來了第一筆大生意。 當然,我們也看過一些打破『馬太效應』的例子。一些生來貧困、去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富有。比如,1997年引發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他曾說過『我生於貧窮,但我不能死於貧窮』。 但是,我們應該也能夠看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階層大體上相對穩定。也就是說,富人的孩子一般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窮人;有變化,但變化很少。 那麼怎麼支持、幫助孩子打破馬太效應呢?雖然漫畫沒有給出完整、具體的答案,但卻蘊含了一些小啟示: 1. 從小爲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 首先,一個健康的環境,孩子才能獲得強健的體魄。不一定是多麼高級、奢華的房子,但一定要儘可能地乾淨、整潔。 其次,一個教育的環境。 2. 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教養 通過親密的陪伴,父母給孩子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還有情商的培養,自信心的培育,和最基本的溫暖感覺。 3. 敢於對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會因爲自己的基礎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對孩子提出嚴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不具備樹立遠大目標,或執行遠大目標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領和督促。 父母甘於現狀,孩子也往往如此,那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4. 接受好的學校教育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那裡的硬體條件更爲先進,更重要的是,那裡有更加敬業的老師和更加優秀的同學。 但往往令人泄氣的是,這些要求的滿足是有條件的;而且很多時候,又回歸到最初的根源問題:父母的基礎,包括他們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基礎,或者更簡單地說,父母的階層。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個獨立上進、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強者。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給他的環境,會影響他是否能成功、或者多麼辛苦才能夠成功。 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努力上進的同時,自己同樣不能懈怠。 記住你和孩子之間的馬太效應。 其實 我們做父母的 潛移默化之下 都是懂得馬太效應的 這也是我們很多時候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