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首歌叫【當愛已成往事】,『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嘴上唱著不要再提,可節奏一響起來,眼前就翻過一頁頁往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人們總是在面對新生活的時候不斷告訴自己,過去的事情休再提起,不如將其當做美好記憶保存,然後向陽而生。
在甲骨文中,事與史兩者同源,原本爲一字,到西周時期,事開始從史中分離出來,漸漸演變成另一個字。甲骨文中的事,好像一隻手拿著獵具,看起來像是打獵的樣子,因此會治事、做事之意。由此引申,事也就有了事業、事情、職業等等意思,【說文解字】所說的『事,職也』,其實就是其引申義。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世間事,紛紛擾擾,我們想要探究人究竟爲何而生、爲何而存,也想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古人也好今人也好,都是如此。而這世上的事不可能事事順人心,盡如人意畢竟只是希望,於是偶爾難免發出世事如夢、往事如煙的感慨,喟嘆人生的空幻。蘇軾就很有這種感觸,他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人生的短促與虛幻,好似一場夢,讓人惋惜又惆悵。李煜自然更有人生如夢的感慨和浩嘆,因此他說『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但在這種感慨之中,人們又似乎看透了世事,說世事悠悠不如山丘。白居易在自己罷官太子少傅之後,曾寫詩道『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事了人。』告別紛繁世事之後,就好像無事一身輕了。被蘇軾稱爲『胸有成竹』的文同曾寫過一首詩,詩里說:『世事元何物,人心了即空。客來休借問,此意浩無窮。』這似乎比白居易更爲看淡了。
【紅樓夢】第五回中,寫賈寶玉看到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世間之事弄懂了,會發現處處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會發現處處是文章。有字的書當然需要我們去讀去理解,沒有字的書同樣需要,世間之事複雜紛繁,現象背後隱藏著道理,雜亂之中暗含著順序,所以一個人致力於學習,書里書外的知識都要學,都要去看去分析去探究,懂事理也懂世理,識人情也識人心。世事再紛亂,我們的心也是厚重如山浩蕩如海,巋然不動。
俗話常說盡人事聽天命,盡人力所及之事,然後靜待天命的安排。這句俗語聽起來好像是在開脫,可實際上還是在強調盡人事。但求儘自己所能盡之事,不責備於天。聽天命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盡人事,是不是已經盡到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是不是盡到了所有人的責任,如果你人事都沒有盡,那麼責任在自己身上,不能說是天命的安排,而如果人事已盡,那麼責任才在天命上。歌里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已然向我們透露了盡人事的途徑,面對過程需要努力拼搏奮鬥,至於結果,則多一些灑脫。但求盡人,不責於天。
春朝湖上風兼雨,世事如花落又開。對世事的無力感,常常帶來對未來的困惑、對生命的失落,乃至於對自己的否定,但漫長的人生總是以不同的方式出現相似的事件,並帶來不同的體驗,一次又一次。我們需得在這命運的螺旋之中接受沖刷,盡人事,明世事,完成成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