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發火了?
對孩子發火後,如何快速和孩子修復關係 有時候我們難免對屢教不改的孩子大動肝火。但愈小的孩子愈不了解成人,愈容易將所有的錯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且會想:『爸媽不愛我了』。當孩子的心被我們傷害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重修舊好呢?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可你的孩子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生活的不滿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1.首先你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識到自己管教失控後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自責』。看著孩子受驚嚇唯唯諾諾的樣子,衝動過後的父母又懊悔又心酸,很多家長在『風暴』過後,都忍不住用盡方式去彌補、修復親子關係。 家長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了解自己,以至於下次同樣被衝動的情緒沖昏頭腦,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家長要以『學到經驗』的心態原諒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後才可能用放鬆的心情與建設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反思當時的情緒狀態 和孩子重修舊好前,不妨自己先反思當時管教失控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爲當時因爲某件煩心事而心情很差?是因爲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爲一再說教很多次都沒用,覺得自己失去耐性了? 重新整理思緒 如果你已經找到自己發脾氣的原因,接下來就是要重新思索自己想要什麼,以及可能的解決辦法。例如:發現自己特別在意孩子頂嘴,是因爲他講話的態度令人不舒服?還是自己不容許孩子有個人想法?我想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安定自己 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你不妨採用冷處理方式,比如你發現自己將要爆發時,先離開現場冷靜一下,或者喝杯水,給自己緩衝的時間。你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冷靜冷靜』整理一下情緒。 2.跟孩子和好六個步驟 當你已經順利地找到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並且已經對下次同類事件準備好預案,那麼接下來就是要思考如何跟孩子和好。 第一步:向孩子坦誠你的錯誤。 其實,只要我們示弱,孩子很容易原諒我們的。家長不妨蹲下來跟孩子解釋剛才自己爲什麼發脾氣了,請求他原諒自己的一時衝動,讓他知道你的情緒已經平復了,而且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比如:『媽媽很抱歉,剛剛有沒有嚇到你?現在心情還好嗎?』鼓勵孩子將心裡的感受說出來,以防憋在心裡留下陰影。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你學到的經驗。 家長對孩子發脾氣往往只是很籠統地罵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然後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所以在求原諒的時候,不妨跟孩子解釋你這次反思學到的經驗:『媽媽再怎麼生氣、傷心,也不應該那樣說話。如果媽媽下次說「我很生氣,因爲你跟我說你要上床去睡覺,卻還在玩玩具,我有受騙的感覺。」這樣講,你會不會了解呢?』這樣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第三步:問問他,你想媽媽下次怎麼辦。 孩子喜歡受到尊重的感覺。當孩子確實屢教不聽,而你對此又很生氣的話,你不妨主動出擊,保證自己下次不再隨便發脾氣,但是相同的錯誤再次發生,孩子想媽媽怎麼做。『當媽媽很生氣時,如果以這件事來說,你希望媽媽怎麼說,你才會了解呢?』『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你不想媽媽發脾氣,你要怎麼做呢?』 第四步:下次讓孩子主動提醒你。 經過這次事件你可以和孩子來個小約定,『下次媽媽再發脾氣的時候,你主動提醒媽媽「不要生氣」,好不好?』這樣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生傷害事件,又能讓孩子意識到媽媽會生氣,自己是不是也做錯事了。 第五步:回到事情原點,就事論事。 孩子對於你剛才的情緒失控表示理解了,但爲了避免同樣的應激事件再次發生,家長就應該針對這件事,好好給他上上教育課,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錯了。比如:『剛剛媽媽叫你吃飯收玩具時,你說的跟做的不一樣。如果再一次,你可以怎麼做,不會讓媽媽覺得你在騙我。』然後討論這件事可以怎麼解決,孩子也就懂得下次該怎樣做得更好了。 第六步:謝謝孩子的原諒。 跟孩子和好的最後一步,不忘謝謝孩子的原諒,你可以和孩子勾勾指頭,約定彼此生氣時的表達方式不能傷害自己和別人,不隨便發脾氣,而是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