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2|回覆: 0

[醫藥臨床] 疲倦乏力手足麻 補氣活血效堪佳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23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劉某,男,79歲。2016年6月29日入院。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7年,現應用門冬胰島素30單位:早16單位,晚10單位,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自測空腹血糖8~13毫摩爾/升,餐後血糖未監測。近1月來肢體麻木、乏力,左側爲甚,當時未重視,未行診治,漸重,遂慕名至我院治療。入院症見:口乾多飲,乏力倦怠,面色晦暗,言語低弱,視物模糊,肢體麻木,小便頻數,伴泡沫尿,大便正常。舌淡暗,苔白膩,脈沉弱澀滯。雙下肢皮膚溫度覺及痛覺減退。雙下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10克尼龍絲試驗陽性,多倫多評分:6分。入院後查空腹血糖:10.3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7.8毫摩爾/升,果糖胺:3.12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11.0%。四肢神經傳導速度:雙上肢感覺神經輕度減退,雙下肢感覺神經重度減退。

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辨證:氣虛血瘀證。

治則:補氣活血,化瘀通痹。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味:生黃芪45克、赤芍片30克、生白芍30克、當歸尾10克、川芎片10克、桃仁泥10克、草紅花10克、廣地龍30克、廣陳皮10克、姜半夏10克、雲茯苓30克、生甘草6克,日1劑,水煎,早晚溫服;糖尿康片5片(豫藥製藥Z20120840(汴)、黃連降糖片5片(汴藥字68號)、降糖通絡片5片(豫藥制字Z20120872(汴),均日3次口服。上藥均於6月30日開始服用。

7月2日:患者訴肢體麻木、乏力、口乾均較前有所緩解,舌淡暗,苔白稍膩,脈象較前有力,測空腹血糖:9.2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3.6毫摩爾/升,患者血糖仍未達標,糖尿康片增至8片 3次/日,湯劑中生黃芪增至60克,續服3劑。

7月5日:肢體麻木改善,仍乏力,不耐久行,舌苔轉爲薄白,10克尼龍絲試驗陽性,多倫多評分:4分,空腹血糖:8.9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1.3毫摩爾/升,患者空腹血糖偏高,調整糖尿康爲8片 4次/日,湯劑中生黃芪增至90克,去半夏、陳皮、茯苓,續服3劑。

7月8日,肢體麻木進一步改善,乏力明顯好轉,10克尼龍絲試驗陽性,多倫多評分:3分,測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1.7毫摩爾/升,考慮患者年逾八旬,血糖不宜控制過低,降糖方案暫不調整,效不更方,湯藥續服6劑。

7月13日,肢體麻木、乏力、口乾症狀消失,舌淡暗,苔薄白,脈沉,10克尼龍絲實驗陰性,多倫多評分:1分,測空腹血糖7.4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0.8毫摩爾/升,帶藥出院,鞏固治療。

醫案分析

患者爲老年男性,年近八旬,加之久病,耗傷氣血津液,『氣爲血之帥』,【讀醫隨筆】曰:『氣虛不足以推血,則血必有瘀』,【醫林改錯】有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血行淤滯,四末失養,故見肢體麻木;氣虛,則乏力睏倦;『脾主爲胃行其津液』,明·趙獻可【醫貫·消渴論】指出『脾胃既虛,則不能敷布津液,故渴』,脾胃虛弱,津不上承,故口乾多飲;腎爲氣之根,氣虛不攝,精微不固,故小便頻數有泡沫;肝開竅於目,目能視物,全賴肝血的濡養,肝血虧虛,血瘀脈中,則視物不清;四診合參,當辨證爲『氣虛血瘀』,氣虛爲本,血瘀爲標,治當補氣活血,化瘀通痹,方以補陽還五湯加減。

用法要旨

抓准主症,明悉病機:

消渴病痹症是消渴病變症,臨床上以肢體麻木、發涼、疼痛、痿軟四大主症爲主要表現。筆者認爲:消渴病痹症的發展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隨著消渴病的發展按照氣虛挾瘀或陰虛挾瘀→氣陰兩虛挾瘀→陰陽兩虛挾瘀的規律而演變。本病病位主要在肢體絡脈,以氣虛、陰虛或氣陰兩虛爲本,表現以肢體絡脈失榮爲主的虛證證候;或由於臟腑代謝紊亂產生的病理產物瘀血、痰濁痹阻於絡脈,表現以肢體的涼、麻、痛、痿爲主的本虛標實證候。本案例中,患者以『麻』爲主症,既往糖尿病病史較長,而此次發病僅1月,按照其演變規律,當處於氣虛挾瘀或陰虛挾瘀期,結合患者四診,確屬氣虛血瘀證,氣虛爲本,血瘀爲標,治宜補氣活血化瘀,方選補陽還五湯加減。取『補藥之長』黃芪補益元氣以治其本,『血中聖藥』當歸活血通絡而不傷血以治其標,氣血同治,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痹症得除,麻木自消。

獨重黃芪,小量漸增:

患者以肢體麻木爲主症,中醫講『麻多虛痛多實』,加之患者耄耋之年,久病消渴,元氣漸虛,氣虛無力運血,則血瘀脈中,故本案雖辨證爲氣虛血瘀證。本在氣虛,標在血瘀,治療當以益氣爲先,氣旺則血行。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用量獨大,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這些活血化瘀藥總和還多,正是本著『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臨床應用中,開始可從小量開始(一般30克),效果不明顯時,再逐漸增至60克、90克、120克,甚者可用至250克。

久病必瘀,全程活血:

筆者認爲陰虧是發生消渴病痹症的關鍵,氣虛是遷延不愈的癥結,陽虛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血瘀貫穿本病始終,瘀血既是消渴病痹症的病理產物,又是本病的病因,因此治療中常全程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以提高療效,尤其是可酌情使用蟲類藥物,如地龍,水蛭,全蠍等。蟲類藥功擅走竄,通經搜絡,逐瘀盪結,往往能收到較好療效。(龐國明 岳瑞文 王志強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