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劉邦爲什麼那麼著急的剷除這些異姓王呢? 劉邦當然是爲了自己的江山社稷,爲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著想。 歷史故事:公元前209年,劉邦起兵時,已經48歲了。等滅亡秦國,劉邦被項羽封爲漢王時,已經是51歲。經過4年的楚漢相爭,做皇帝時,劉邦已經是55歲的年紀了。 在當時,這個年紀,已經是絕對的老人了。 而那些異姓諸侯王,有的年紀不小,可更多的是正當壯年,例如韓信,才三十幾歲年紀。 劉邦知道,自己活著的時候還好,還能鎮得住這些人,但是萬一要是自己一死,以自己的太子劉盈的軟弱性格,根本鎮不住這些驕兵悍將。 到那時,真要是哪個諸侯王動動心思,一聲號召,這些人要兵有兵,要將有將,威望又高,本領又大,能文能武,足智多謀…… 真到了那時,這劉氏天下,就得改姓啊。 爲了大漢朝的長治久安,劉邦也就下起了狠手。 其實說起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在當時的情況下,適度的中央君主集權,是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穩定的。 不過劉邦剷除異姓王,並不是爲了中央集權,除了爲了穩定劉氏江山外,還爲了自己的族人和兒子騰地方。 自己的族人、兄弟,跟隨自己打江山,雖然大多沒什麼功勞,但是那是自己的親人哪?而且自己的兒子們慢慢長大,這得封王、給封地啊,但是那些好地方,很多都封給那些異姓王了,不找藉口除掉他們,怎麼給自己人騰地方啊? 不過劉邦,沒料到的是,他大肆分封劉氏族人爲王,又爲接下來的內亂,留下了隱患。 當然,那些異姓諸侯王本身也存在著致命的問題。他們或者居功自傲,驕橫跋扈,不聽劉邦的調遣,甚至陰謀殺掉皇帝;或者擁兵自重,內外勾結,形成實際上的割據勢力,覬覦皇權。 這些諸侯王的所作所爲,無疑觸碰到了劉邦作爲一個皇帝的底線,促使他下狠手剿滅了這些異姓諸侯王。 如果這些人也能像長沙王一脈一樣,規規矩矩、老老實實,雖然劉邦還是會削藩,但是至少不會這麼急迫,手腕也會和緩一些,大家混個頤養天年,還是有可能的。 當然,對於這些英雄豪傑來說,估計窩窩囊囊的終老林下,可能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拼搏一番,哪怕最終身死族滅。 裹挾在其中的那一兩個既想吃又怕燙著的倒霉蛋,跟著一起倒霉,當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終於將這些異姓王的威脅處理的差不多了,劉邦自己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了。而且,現在他擔心的,又變成了呂后。 但是呂后可不同於那些異姓王,隨便找個藉口或殺或貶,這麼對待呂后可不行啊。畢竟是多年的夫妻,陪同自己出生入死,感情深厚,而且還牽扯到太子和大批的呂氏族人呢。 劉邦在征討英布之戰中,被箭支射中胸口,一直沒好利落,時不時的流血。 呂后請來當時一個著名的醫生來給劉邦看病。醫生看完後,說是能治。沒想到劉邦一聽火了,大聲嚷嚷道:『想我劉邦,平民出身,手提三尺劍,奪取天下,我這是天命所歸啊。所以說我的生死乃是由上天決定的,輪不到你們這些人來指手畫腳。』說完,就給了醫生一筆錢,將醫生打發走了。 劉邦爲什麼明明身上有傷,卻不讓醫生治療呢? 一個是可能此時的劉邦已經有些糊塗了,或者說是自我膨脹太厲害了,真的認爲自己是天之子,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但是看劉邦臨死之前其他的安排,又不像如此昏聵的樣子。 那麼這裡劉邦真實的意思應該就是,他知道自己已經不行了,自己的病根本治不好了。那個醫生的話,不過是在安慰他而已。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醫生是不可能在病人面前說出,你已經不行了,活不過這兩天了之類的話的,尤其這個病人還是皇帝的情況下,如此說法,更是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啊。 當然,醫生出去後,一定會和呂后之類的人實話實說,省得真得治不好受牽連。 劉邦是自己的病自己知道,在明知道治不好的情況下,也就不願意讓醫生折騰了。因爲他此時,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這個江山社稷,如何保全。 所以,劉邦才會如此對人說,反覆強調自己是天命所歸,就是爲了在提高自己光輝形象的同時,震懾住那些別有用心的人。 當然,有沒有用處,那就再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