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4-21鄭任釗光明日報
【周易正義】,唐孔穎達修疏,官修經學註疏著作。
孔穎達(574-648),字沖遠,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隋大業初,選爲明經,授河內郡博士。入唐,累遷至國子祭酒。唐太宗爲統一經學,詔令孔穎達等主持撰修【五經正義】,對南北朝以來的義疏進行整合。貞觀十年(642)書成,永徽四年(653)頒行,作爲科舉取士的標準。
【周易正義】即爲【五經正義】之一,初名【周易義贊】,亦稱【周易註疏】、【周易兼義】。原分十四卷,後人並爲十卷。前後參與撰修者,除孔穎達外,還有馬嘉運、趙干葉、蘇德融等。孔穎達以爲漢代以來注【易】諸家中,『唯魏世王輔嗣(王弼)之注,獨冠古今』,因采王弼、韓康伯【周易注】,並逐句加以疏解,宣稱『考察其事,必以仲尼爲宗;義理可詮,先以輔嗣爲本』。此疏也是【五經正義】中唯一未以前人義疏爲底本的新著。
孔穎達繼承了王弼易學,同時又突破了王弼易學。他重視以義理講易,會通儒、玄,對王弼的貴無論進行了改造,主張『易理備包有無,而易象唯在於有』,以無爲道,以有爲器。他依據【易傳】來對【周易】經傳進行解釋,採納了很多兩漢以來象數易學的思想,重新肯定了象數的價值,表現出象數、義理兼顧的特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開宋人象數、義理合流之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