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天災,以旱災爲多。其中,以厲王時一場連續六年的旱災爲最嚴重。這一旱災導致厲王被驅, 動搖了周朝數百年的統治, 西周從而走向不歸路。
厲王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前858─前853年),西周的西北連續六年大旱。【詩經】上是這樣描述的:『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持續長時間的大旱,厲王的腐朽殘暴,結果是餓殍載途,白骨盈野。
旱災結束後,人民需要休養生息。可是,身爲一國之君的厲王,卻變本加利地剝削和壓榨人民。他於災後進一步實行『專利』。所謂專利,就是專山林川澤之利,把原來公有的山林川澤霸占爲已有,不許人民樵採漁獵。厲王所爲的結果是『所怒甚多』。一部分人認爲這種做法背離了周室『王人』的傳統,『王而行之,其歸鮮矣』(【國語.周語】)。另一方面,在遭受數年旱災之苦之後,又斷絕了魚獵薪樵之源,造成『下民胥怨,財力單竭,手足靡措』(【逸周書.商良夫解】),達到了『民不堪命』的地步。爲控制社會的言論,厲王從衛國請來巫師,藉助巫術去偵察人們的竊竊私議。衛巫順從厲王的旨意,假託神靈,肆意指控國人『謗王』。一經衛巫指控的人便遭到殺戮。這樣一來,人們都敢怒而不敢言,路上見面,以目示意。鎬京城內,一片恐怖氣氛。
當時,大臣召公見厲王如此倒行逆施,便向他進諫。召公曾說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把水堵上,一旦潰決,傷人更多……如果硬要堵住人民的嘴巴,不讓說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但厲王根本聽不進這些話,繼續一意弧行。
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折磨下,『民之貪亂,寧爲荼毒。(【詩.桑柔】),民不堪命,都不顧一切盼望天下大亂,寧願吃更大的苦頭,不惜與暴君同歸於盡。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厲王三十七年(前842年),在小領主共伯和的領導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不可一世的暴君厲王,被國人暴動嚇破了膽,逃奔於彘(今山西霍縣),結束了其殘暴的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