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的故事
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不是从『罗马城』迁来的
话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定都『尼科美地亚』(东都)后,将自己的朋友玛克西米亚努斯封为[恺撒](副皇帝),不久又提升为[奥古斯都](皇帝)。而这位新皇帝玛克西米亚努斯选择『米兰』为自己的首都(西都)。
随后,两个元首分别再选择两名助手,形成『四位皇帝』共治的局面。(中国古语云:『天无二日』,古罗马居然会有『四帝共治』体制,正所谓『无奇不有』)
戴克里先选择了盖乌斯?伽列里乌斯作为自己的副手,称之为恺撒(副皇帝),定都夕米南(今贝尔格莱德附近);而马克西米亚努斯则选择了君士坦提乌斯?克罗路斯作为自己的恺撒(副皇帝),定都特里尔(德国)。
这四位皇帝实际上将国家分为了四个部分:戴克里先:直接统治色雷斯、亚细亚和埃及,伽列里乌斯:治理巴尔干,马克西米努斯:治理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君士坦提乌斯:治理高卢和布列塔尼亚。
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亚努斯于305年同时退位,这样一来,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同时成为东部和西部的主宰,四帝共治制到此结束,随后帝国陷入了东西之间的争斗中。四帝之一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位君士坦丁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他在312年击败了西部的政敌马克辛迪乌斯,又在324年击败了帝国东部皇帝李锡尼,再度统一罗马帝国。
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的新首都并不是从『罗马城』迁往『君士坦丁堡』的,当时罗马帝国的西部首都早已经不是『罗马城』,当时西部首都是『米兰』和『特里尔』。君士坦丁大帝发出的著名饬令称为『米兰饬令』,而不是『罗马敕令』。
君士坦丁堡在信仰上处于孤立,在历史舞台上始终无足轻重
『君士坦丁是东正教的圣人,是他建立了基督教帝国。但是,大家知道的东西未必都是真的。我们知道,君士坦丁和他的继任者们(其中的绝大多数)都皈依了基督教,我们也看到他们在治理帝国的时候会优先照顾他们所支持的教义。……
他们也忘记了他们的都城本身就是个不正常的地方。……
君士坦丁堡在信仰问题上处于孤立之中,只能自己唱独角戏,后来被人们称为拜占庭。它一直属于支持正统教义的查尔希顿派,但不管它延续多久,在历史的舞台上始终都是孤立无援和无足轻重的。』[ [美]詹姆斯·奥唐奈〖新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译本第203-204页,中信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军队在不列颠岛推拥『君士坦丁』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
『306年夏天,君士坦提乌斯?克罗路斯在布列塔尼亚对苏格兰的部落披克特人作战时死去了。军队立刻便宣布他和他的第一个妻子埃列娜所生的儿子弗拉维优斯?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中译本上册第242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布列塔尼亚』是罗马时期对『不列颠』(英国)的称呼。英国皇家海军战歌〖Rule,Britannia!〗中文译名:〖统治吧,布列塔尼亚!〗
『在君士坦提乌斯去世后,其子君士坦丁在不列颠被推选为帝。』[ [古罗马]尤特罗庇乌斯〖罗马国史大纲〗中译本第1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原来君士坦丁大帝是在英伦三岛即皇帝位的。
『君士坦丁』,何许人也?
『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是西部罗马的副皇帝凯撒,一次在不列颠地界对苏格兰部落作战时战死在岛国『布列塔尼亚』(不列颠),于是,君士坦提乌斯的军队在不列颠岛拥戴他的儿子君士坦丁登上罗马皇帝的宝座,就是后来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在英国(布列塔尼亚)登基,做起了『罗马皇帝』,又从德国(特里尔)起兵,驰骋法兰西(高卢),横扫意大利(罗马城),最后跑到土耳其建立了『古罗马新首都』——君士坦丁堡。
后世称之为第一位『基督教皇帝』,被视为欧洲的 『大圣人』,说是『没有君士坦丁就没有基督教』,相比之下,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希特勒等都不在话下。
美国学者马恩评论道:『就我们现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创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纪的耶稣基督,而是公元4世纪的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名次比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更高。[ 百度百科: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见到上帝显灵
故事大王十八世纪英国作家爱德华?吉本向我们讲述了据说是古罗马基督教作家优西比乌斯所讲述的神话:
『在君士坦丁多次行军中,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在正午的太阳上方立着一个闪光的十字架的饰物,上面镌刻着:「以此克敌」几个字。这天上的景象使全军为之震惊,也震惊了当时在选择宗教信仰问题上还没有拿定主意的皇帝本人……
当天晚上他所见到的景象却决定了他的宗教信仰。耶稣基督亲自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他向他展示了与天空所见相同十字架的形象,告诉君士坦丁制作出同样的旗帜,抱着必胜的信心,举着它向马克穆斯和他的敌人前进。』[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译本上册第449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照耶稣基督的指引做了,结果将罗马城的另一位罗马皇帝马克穆斯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则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故事大王爱德华?吉本说,是根据古罗马作家优西比乌斯讲述而来,吉本说优西比乌斯说自己所讲述的故事是听当事者君士坦丁本人在该故事发生很久之后亲自告诉他的。
优西比乌斯『说是他(君士坦丁)在事情发生许多年后,在一次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曾对他(优西比乌斯)讲述过他(君士坦丁)本人亲身经历的这一段离奇的意外事件,他(不知是君士坦丁还是优西比乌斯?)同时还郑重发誓,保证他所讲的情况绝无虚假。』[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译本上册第449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其中上文括号中的内容为引者所加,最后部分是谁向谁在发誓呢?]
故事大王爱德华?吉本讲的故事大多是这样来的,听别人说的,而别人又是从另外的别人那里听来的;听来的东西是真是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需要继续进行下去。
在英国登基、从德国起兵的『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横扫意大利、荡平罗马城
当时,在罗马城的『罗马皇帝』名叫「马克森狄」,据说「马克森狄」拥有庞大重装步兵以及不计其数的罗马军团,然而,君士坦丁凭借上帝的帮助,不费吹灰之力横扫意大利、荡平罗马城……
罗马皇帝「马克森狄」人多势众,『数量庞大的重装步兵和不计其数的军团,被他部署在罗马周边的各个区域或城镇以及意大利境内被他奴役的地区。仰赖于上帝的帮助,君士坦丁皇帝接连进攻暴君的第一支、第二支和第三支军队,轻而易举地击败它们,挥师横扫意大利境内的大片土地,直逼罗马城。』[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中译本第417页,三联书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古罗马城号称『永恒之都』,拿下罗马城想来一定会有一场恶仗……
不然!君士坦丁凭借与上帝的同盟,根本用不着打仗,上帝自己就将罗马城的罗马皇帝搞定了。
君士坦丁『他根本不必和罗马人打仗,因为暴君被上帝自己用锁链拖出城门好远……藉着实际行动,君士坦丁向上帝——万物之主和胜利的缔造者——献上类似赞颂。他在一片凯旋声中进入罗马,所有的元老院成员、上层贵族、女士、孩童和罗马全城的人们,把他赞颂为解放者、拯救者和恩人,喜笑颜开地迎接他的到来……』[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中译本第417-419页,三联书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君士坦丁『师出有名』:为了恢复罗马人的自由!
『君士坦丁,这位皇帝阶位的最高者,最先对罗马暴政的受害者表示同情。他向天上的上帝和他的圣道——万有的救主耶稣基督——献上祷告,请求与上帝自己同盟,然后挥师远征,为的是给罗马人重新带来先祖曾经享有的自由。』[ [古罗马]优西比乌〖教会史〗中译本第416页,三联书店2009年9月第1版2012年4月2刷]
十八世纪伏尔泰所见君士坦丁时代历史纪录只有以下内容:
『君士坦丁的时代是基督教的光荣时代,因为他使基督教取得胜利。人们并不需要在这光荣之上再添加一些奇迹,诸如云端出现罗马帝旗……罗马帝旗的守护者从来不会受伤,什么从天上落到古罗马的盾牌,什么由天使带给圣德尼的教幡,所有这些模仿特洛伊的帕拉斯神像的东西……』[ [法]伏尔泰〖风俗论〗中译本上册第338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伏尔泰写道:『也许我们只有等待像尤西比乌这样一个智者的启迪,他是第一个撰写教会史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阿塔那修的敌人、君士坦丁的密友、开塞利的主教。但是,当我们想要通过这位政治家、教会史之父的著作来获得知识时,我们感到多么惊讶!
我们发现,在他的著作中,当谈到君士坦丁皇帝时,有这样一段话:
上帝把数字用于他的统一体中:以数字2美化世界,以3组成物质与形状,然后以2的倍数创造4元素;通过1加2加3加4得出美轮美奂的数字10,这是统一体的终端,统一体的终端,统一体的极限和完善;这个极其完美的数字10乘以更完善的、代表上帝之可感知形象的数字3,便得出1月30天之数。』[ 尤西比乌〖君士坦丁颂〗第4、5章,见[法]伏尔泰〖风俗论〗中译本上册第339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实际上,当时西方只有这样的『历史』,除此之外别无『历史』。
『在这个由于宗教信仰的改变而使罗马帝国面目一新的时代,人们就是这样撰写历史的。图尔的格雷戈里丝毫没有背离这种方法,而且我们可以说,直至圭契阿迪尼[ (注:圭契阿迪尼(1483-1540),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学家,著有〖意大利史〗,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典籍。---译者)]和马基雅维里之前,我们还没有一部写得好的历史。』[ [法]伏尔泰〖风俗论〗中译本上册第340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文艺复兴之前西方哪里会有历史学!只有层出不穷的故事……因而,西方人无奈、只有拿故事来当成历史。
君士坦丁『临终洗礼』
『洗礼仪式一般认为包括全面、彻底地消除一切罪孽,受洗后的灵魂将立即恢复原来的纯真,并从此可以永恒得救。』[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译本上册第454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洗礼仪式一般都是在几个教士的协助下,在庄严的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之间的50天里,由主教亲自主持,在本教区大教堂里举行。』[ 同上第453页]
君士坦丁的洗礼仪式一再延迟,『一直到死亡已临近,他不可能再试图翻悔,也不再存在翻悔危险的时候。在他最后一次病中,他在尼科米底亚宫中召见的几位主教,看到他那样热情地请求并接受为他进行洗礼,听到他郑重宣称,在他的余生中他一定要做到不愧为基督的门徒以及他在受过洗礼,穿上新入教者的白袍以后谦恭地拒绝再换上皇帝的紫袍的做法……』[ 同上第455页]
为什么要一再推迟洗礼的时间呢?
『在那些改信基督教的人中有许多人都认为,匆忙地履行完一种不可能重复第二次的可喜的仪式,轻易抛弃掉一种一去不复返的无价特权是很不明智的。而推迟洗礼却使他们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欲来享受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而同时又能把确保自己得以赎罪的简便办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上第454页]
好一个『临终洗礼』,好似净土宗的『临终一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了举不动屠刀『立地成佛』!
西方列强的『基督教基因』——罗马教廷
基督教伪造文献:〖圣彼得从天上写给丕平和他的两个儿子的信〗(丕平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之子查里曼被称为『欧洲之父』)
『教皇斯提芬伪造了一封圣彼得从天上写给丕平和他的两个儿子的信,值得抄录如下:
由永生的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称为使徒的彼得,……鉴于其他一切教会之母——罗马教廷的整个天主教会乃是由我彼得建立于世上,而斯提芬乃是这个宽厚的罗马教会之主教,我,使徒彼得和将施恩于你们的圣母马利亚,以及第三级天使、第二级天使,为广布天主的恩宠和善德,以使天主的教会摆脱迫害者之手,特向你们三位国王:杰出的丕平、查理和卡洛曼,并向全体圣洁的主教、修道院长、神父和修士,乃至公爵、伯爵及各国人民宣谕,要求你们、警告你们和命令你们,如果你们不为我而战,我将以三位一体的名义,以我使徒的名义,宣布你们将永远不得进入天堂。』[ 转引自[法]伏尔泰〖风俗论〗中译本上册第363-364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1月第1版2008年5月6刷]
君士坦丁代表基督教帝国的形象广泛流传,他的皈依使『罗马城』化为『上帝之城』,此种观念成了文学的陈规,不论其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基督徒总是倾向于把君士坦丁的皈依看成是基督教遭受迫害的教会时代与得胜的被定为国教时代的分水岭。不论此种观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君士坦丁代表基督教帝国的形象广泛流传,教会与罗马帝国均为天国的映像,君士坦丁的君主政体将天国带给人类,他的皈依化世俗之城为上帝之城。古希腊思想与圣经观念共同作用,创造出这样一个皇帝的形象,它被赋予权力,在人间代表上帝。皇帝作为基督教的表达中介体现了上帝为了拯救人类而作的特意安排。此观念成为文学陈规,在基督教布道坛上常被听到。至此,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合二为一: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而罗马帝国是基督教神意中最合适的地方。』[ [英]J.H.伯恩斯主编〖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译本上册第124-125页,三联书店2009年10月第1版]
『东罗马帝国』被篡改为『拜占庭帝国』
一直到17世纪,『东罗马帝国』都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帝国的正式称呼。1557年,德意志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Hieronymus Wolf)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Corpus Historiae Byzantinae)中,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引入了『拜占庭帝国』(Imperium Byzantinum)这个叫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17世纪之后,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使用,这个称呼逐渐被西欧历史学家广泛应用,来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罗马帝国东半部与中世纪的、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
二、『罗马帝国』的历史编造而成
18世纪欧洲大旅行开始『视意大利为同一民族』
『让我们回顾一下一个史学家处在于我们类似背景下故意说出的一句赘言吧:「假定概念」(或「概念的概念」,notional concept)——哈斯克尔正是这样来形容在大旅行中初露端倪、不受政体约束的「意大利」含义的;此外,尤其对于18世纪来讲,大旅行的又一贡献,表现在它「弘扬了视意大利为同一民族的思想——整个欧洲大陆极富创意、却又有别于塞万提斯「意大利」的产物」。』[ [希腊]娜希亚·雅克瓦基〖欧洲由希腊走来〗中译本第263页,花城出版社2012年3月]
1.十九世纪以前『古罗马』的概念
中世纪的罗马对历史写作漠不关心
『中世纪的罗马对历史写作漠不关心这件事十分离奇。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情况几乎是依然如故。「意大利最早期的天才们创作的民族作品曾赋予十四世纪以不朽的光辉,但这个世纪为撰写罗马文化的历史家们提供的素材只是勉强够写几页书用。罗马城在学术上的贫瘠空前少有,这种情况使但丁和佩托拉克感到震惊」。十四世纪最重要的史料只不过是从1327年到1355年罗马历史的一些片段,其主要部分记述的是里恩济的事业。除了一些贫乏的年代记以外,当时通行的历史编纂方式是十五世纪教廷迁回罗马以后以日记形式撰写的东西。1415年马丁五世刚刚回来以前,罗马史仅仅是在圣彼得教堂一位牧师安敦尼奥?彼得所撰〖罗马日记〗中间略地记述了一些1404-17年间的情况。较为重要的是曾一度担任罗马元老院秘书的史梯发诺?英斐苏拉所撰〖罗马日记〗。他从1295年写起,一下子跳到了1403年,用一些繁杂而不连贯的摘录记述了十五世纪前半叶的历史;从息克斯塔四世以后直到1492年才是他自己写的。』[ [美]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2册第807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5月第1版2013年11月3刷]
按照十九世纪以前的传说,古罗马原来不过是由一群强盗构成的,从邻近部族村落的女人、到粮食、牲畜,到各种奇珍异宝,无所不是其抢劫的对象。古语云『盗亦有道』,然而『罗马无道』,古罗马不仅无道,连正常的经济生活也没有,如果说历史上有哪个城市完全靠抢劫为生,那就是『古罗马』,古罗马只有暴力、只有娱乐、只有消费,根本没有营生的手段,通行的完全是强盗逻辑。
古罗马早期历史,都是杜撰;从罗马共和到罗马帝国,都是文学故事。从古罗马神话、古罗马史诗,到十二铜表法,到国王法典(Leges regiae)以及流传的所谓国际条约,都是后世人所编,重重虚构,没有任何原始文献依据。
说是古罗马帝国靠罗马「方阵军团」武力,征服当时所知世界,将地中海变为内湖,成就地跨亚非欧大陆的庞大帝国。而其「方阵军团」,实际上不过是故事大王纸上谈兵,根本就是虚构。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不过是又一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世界故事的翻版。
「拜占庭」是当时所知世界唯一的大国,是真正的所谓「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名称是后世人的称谓,为了虚构『西罗马帝国』的需要,后来的史学家将真正的『罗马帝国』改称为:『拜占庭帝国』。
在所谓古罗马建城时期,罗马只是一个小村落,一直发展到中世纪晚期,罗马也不过是一个小镇。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古都罗马』为梵蒂冈为了与所谓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争夺古代传说资源,于十六世纪之后经过长期规划、投巨资新建的假古董。
古罗马以『崇尚武力』著称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开篇第一章讲罗马的起源时,起笔就讲『它的战争』。
『罗马这个城市没有商业,又几乎没有工业。每个人要是想发财致富,除了打劫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 [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译本第4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为了争夺公民、妇女和土地,罗慕露斯和他的继承者几乎永远是和他们的邻人作战的。他们每次回城都要带着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得来的战利品;这就是捆成一束束的麦子和畜群,这些战利品会给城市居民带来巨大的欢乐。这就是凯旋的起源:凯旋在后来也正是这座城市所以变得伟大的主要原因。』[ [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译本第1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只有在征服了什么地方或是取得胜利的时候,执政官才能得到凯旋的荣誉,因此,他们把战争进行得极其猛烈;他们作战时是一直冲向敌人,而决定战争胜负的首先是实力。罗马因此永远是处于战争状态,而且这些战争又永远是激烈的战争:原来,一个永远在进行战争的民族,必然会或是自己毁灭,或是战胜所有其他民族。』[ [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译本第5页,商务印书馆1962年5月1版1984年11月2刷]
一伙强盗不停地抢劫就建成一个统治世界的大帝国
『在王政时期和执政官出现初期,罗马人的领土还没有拉古萨大。……罗马初期的国王就是一些强盗头目。照罗马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个小民族一开始就抢夺邻族女子和财物。它本应被消灭的;但驱使它从事掠夺的凶残本性和生活需要,却使它的不道德的行为得心应手。它征战不休以维持生存;经历5个世纪后,罗马人由于比所有其他民族经受过更多的战争锻炼,相继征服了从亚得里亚海湾到幼发拉底河的各个民族。……
在400多年中,这种对祖国之爱表现为将从其他民族掠夺来的东西带回分给所有的人,这便是强盗的道德。爱祖国就是残杀和掳掠其他人。……
罗马人拿着几束干草作为旗帜,从他们的巢穴「七丘」中走出来,就只是为了掠夺四邻的村庄。……
罗马人在方圆四五里之内劫掠埃克斯人、沃斯克人、安提亚人……』[ [法]伏尔泰〖风俗论〗中译本上册第212-213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1月1版2008年5月6刷]
『罗马人在罗慕洛时期,人口不过3000的只拥有一个方圆千步的小镇,为什么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征服者?……
为什么罗马人在450多年中只能征服面积大约25古法里的地方?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人数极少,而与他们相继交战的又只是一些跟他们一样的小民族?
……
为什么罗马人用了700年才终于建立起一个跟亚历山大在七八年间征服下来的地盘面积大约相当的帝国呢?……
为什么这个帝国后来又被蛮族摧毁?难道不是因为这些蛮族比罗马人更粗壮,更勇猛?……』[ 同上第215-216页]
这些『历史学家』所表述的『历史规律』不过就是西方人崇拜的两个字:『蛮力』!
2.故事大王爱德华?吉本的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故事大王十八世纪爱德华·吉本游历罗马,忽发思古之幽情,皇皇巨著——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于是诞生。
『1763年,他去到巴黎,在这里会晤了许多社会名流,其中有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著名学者。然后重访洛桑,拜谒老师帕维亚尔。以后的两年都在意大利度过。他遍访意大利名城,到处探求古迹,寻访名胜,怀千年之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对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更是流连忘返。』[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戚国淦中译本序第5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第1版2011年4月10刷]
1764年10月初,在爱德华·吉本游历欧洲的旅程中终于到达了罗马。一到罗马,就被『古罗马』的历史气息感染了……
『我的脾气不是很容易感染热情的,而我又不屑于假装出我自己没有感觉到的热情。可是我在经过了二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之后,却忘不了当年首次走近并且进入这座「永恒的城市」时激动我内心的强烈情绪,也难以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一夜不能入眠,第二天我举起高傲的脚步,踏上古罗马广场的遗址。每一个值得纪念的地点,当年罗慕路站立过的,或者塔利演说过的,或者凯撒被刺倒下的地方,一下子全都呈现在我眼前了……』[ [英] 爱德华·吉本〖吉本自传〗中译本第11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一七六四年十月十五日,在罗马,当我坐在朱庇特神堂遗址上默想的时候,天神殿里赤脚的修道士们正在歌唱晚祷曲,我心里开始萌发撰写这个城市衰落和败亡的念头。但我的原始计划只限于写罗马城的衰败,而不是整个帝国。』[ 同上第113页]
打那以后,爱德华·吉本花了约20余年时间,完成了关于古罗马历史的六卷本皇皇巨著。1776年出版第1卷,1781年出版第2、第3卷,1788年出版第4、第5、第6卷。
爱德华·吉本早年所读『罗马史』基础著作
吉本说:『在乡下,我将贺拉斯、维吉尔、玉外纳和奥维德诸人的书带在身边,随时阅读。但到了镇上,为了通过阿尔卑斯山南游时应用,我订立了一项阅读计划:读古罗马地志,古代意大利地理,以及关于勋章奖章的书籍。
⑴我用心读了格雷费斯〖罗马古代著作选〗第四卷所载纳蒂尼、多纳塔斯等人的精详文章,差不多经常执笔在手随时摘记。
⑵然后我又细阅并读完克鲁维琉斯的〖古代意大利〗。这位作家是个很有学问的普鲁士人,他曾徒步考察每一处重要地方,汇编和摘编了古代作家的全部著作。他的书有对开本两大卷,上述这些希腊和罗马作家的片断著作,就是从他的书本上读到的。不过另外我也读了斯特拉波、普林尼,还有庞波尼阿斯·梅拉描述意大利风物的文章,史诗诗人生平汇录,韦塞林出版的〖安东尼那斯交通路线汇编〗,以及卢提略·纽马提阿那斯的沿海〖航行记〗。我又从昂维尔的〖旅游方略〗和贝尔吉埃的大本著作〖罗马帝国大道历史〗中读到了两篇有关交通的专著。根据这些资料,我绘制了一幅道路图,并将距离一律化为英国长度;我又将我收集到的有关意大利地理的材料和我的注语写在一本对开本普通簿子上;又在我的日记里插入有关罗马的街区住宅和稠密人口、联盟、战争、汉尼拔进军所经阿尔卑斯山通道等等许多史地事项的长条摘记。
⑶在略读一下艾迪生的轻松对话之后,我较认真地读了斯班海姆的伟大著作〖纪念章的好处和用处〗,并且按照他的记述,利用国王和皇帝、家族和殖民地的勋章徽章纪念章,以印证古代历史……』[ [英] 爱德华·吉本〖吉本自传〗中译本第108-10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以上爱德华·吉本在其自传中集中推介的相关著作有以下主要内容:
格雷费斯〖罗马古代著作选〗:纳蒂尼、多纳塔斯等人的文章
德国人的作品:克鲁维琉斯〖古代意大利〗
所谓『古代作家』著作的汇编、摘编
斯特拉波、普林尼,还有庞波尼阿斯·梅拉描述意大利风物的文章
交通路线汇编
斯班海姆的伟大著作〖纪念章的好处和用处〗
这些作品,部分属于十五世纪以后出现的所谓『古典文献』;部分是当时人的游记作品以及实用交通指南之类的印刷品;〖纪念章的好处和用处〗属于古物学范畴,层次很低,却称『伟大』;还有一部德国人的著作〖古代意大利〗,德国是近代构造『古典学』的大本营。从上述书目上看,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史料价值。
吉本就是以这样的作品为基础,闭门造车、编写出了千余年古罗马历史的『皇皇巨著』。
故事大王吉本的自白
爱德华·吉本对于自己的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得以畅销喜形于色,不经意间说出了这样的事实: 『我选择了一个富有光彩的题目。罗马对于学童和政治家都很熟悉;而我的叙事文章,又是从最近时期古典著作的阅读中推演出来的。』[ [英] 爱德华·吉本〖吉本自传〗中译本第13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这回该明白了吧,连故事大王自己也供认不讳:他的这部皇皇巨著不过是根据以德国为大本营的近代重构古典学运动(造伪运动)的最新成果『推演出来的』。
『初版在几天之内就售完了;二版、三版也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都柏林的盗印者两次侵犯了出版社的所有权。我的书出现在每一张书桌上,而且几乎还出现在每一个梳妆台上。作者被人们按照当日的爱好或者时风加上了最高的赞誉……』[ [英] 爱德华·吉本〖吉本自传〗中译本第13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3.欧洲的『学术界之王』、西方近代历史学奠基人乔治·尼布尔
『近代史学史上第一位有权威的人物是尼布尔;他把属于从属地位的史学提高为一门尊严的独立科学;他的崇高人格成为后一代伟大历史学家的典范或鼓舞力量。』[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90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他的晚年,也就是他一生中最多产的时期,就同莱茵地区的大学联系在一起了。在那里〖罗马史〗最后定稿;在那里,他讲授的古代史与近代史给听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那里,他成为欧洲公认的学术界之王。』[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100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欧洲学术界之王』尼布尔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
『歌德在〖罗马史〗第一版刊行后,即曾表示他希望所有的历史都要以该书的方式来评述,而在读过他的新版后,他重复了他的贺词。新版在英国受到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热烈欢迎。麦考莱宣称,它在欧洲知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成了英国大学里的课本……
歌德宣称,尼布尔的彻底性和深入研究的作风鼓舞了他,使他以同样认真的精神来履行自己的责任。尼布尔在极不相同的人们——如施泰因和施莱尔马赫(施莱尔马赫,F.E.[1768-1834],德意志哲学家、神学家。——译注)、腓特列·威廉四世、达尔曼和雅各比(雅各比,F.H.[1734-1819],德意志哲学家、信仰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译注),阿恩特和舍恩(阿恩特,E.M.[1769-1860],普鲁士爱国诗人,在反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统一运动中做出了贡献。舍恩, H.T.[1773-1856],普鲁士政治家,曾协助施泰因进行改革。——译注),萨维尼和科内利乌斯(科内利乌斯,K.A.[1819-1903],德意志历史学家,兰克的弟子。——译注),利贝尔和本生(利贝尔,F.[1800-1872],德意志法学家、政治学家。本生,C.K.J.[1791-1861],普鲁士外交家,政治家,曾起草1844年普鲁士宪法。——译注)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与善良的印象。
萨维尼宣称,〖罗马史〗鼓舞了他,使他写作罗马法律史;兰克则说,修昔底德、费希特和尼布尔都是他的老师;格罗特声称,他每次提到他的名字就油然兴起景仰与感激之情;魏茨则说,他所得益于〖罗马史〗的比任何其他著作为多。按照蒙森的说法,所有的历史家,只要他们不辜负这个称号的,都是尼布尔的学生。』[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102-104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这位欧洲的学术界之王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重新解释被其他学者否定了的罗马早期历史;
2.用自己在英国与丹麦从政的经验来解释罗马史;
3.发现了罗马法的手稿,注重研究古罗马的制度史;
4.将阶级斗争的概念引进历史研究;
5.将语言学伸展到许多科目内;
6.开始将古罗马当作一个大国来讲述。
第一条,与伪造〖荷马史诗〗运动相呼应,对被揭穿的伪古罗马史曲为回护。
尼布尔批判地查核了早期罗马史的资料及其可信程度。他确信,为一般人所接受的记叙,既不可能完全真实,也不可能全是虚构。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早已由〖荷马诗篇绪论〗的出版所揭开。他完全吸取了沃尔夫这篇著作里的方法和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从他那里获得了这个信念:早期罗马的历史曾被保留而记入诗篇里。他写道,『在放下笔时,我们必须能够在上帝面前说,「我没有故意地或未经认真查核而写了任何不真实的事情。」』
他的自信心几乎是无限量的。他说,他具有一种『正确而又迅速的判断力,几乎不可能被虚伪的和谬误的东西所蒙蔽』。他意识到自己所实行的革命。『在较早时期,没有人能坚持这些主张而不冒失去生命和自由的危险。语言学家会说这是不忠;神学家会称之为叛逆;舆论会群起而攻之。』
就像纽曼毫不怀疑自己的推论力那样,他深知自己的猜测能力。他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里说,『我是一个历史家,因为我能把不相连贯的片断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我知道哪里遗失了材料,也知道怎样来填补它们。谁都不会相信竟能有这么多似乎已经遗失的东西能够得到恢复。』他还比喻说,『我解剖词句,就像一个解剖学家解剖躯体那样。』在另一次,他把历史家比作一个居于暗室的人,他的眼睛会逐渐地习惯于黑暗,以致他能看出那些为新进来的人所不能看出而认为是不可见的东西。
尼布尔的方法,很像本特利、柯贝特和芒罗的推测订正法。早期罗马的事实与情况,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我们最早的编年史家呢?他采用佩里左尼的提示,回答说,『这些情况是通过歌谣、挽歌以及由祭司长保管的纪年史传递下来的。有些歌谣是互不关联的,而有些歌谣则形成完整的一组——即所谓史诗,它在深刻与丰富多采的想象力方面,远远胜过所有罗马后期的作品。』他进而评述帝王时期,把某些事件列为神话,另一些事件则列为史料。[ 详见[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96-98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二条,借古讽今,古为今用,指桑骂槐。
『〖罗马史〗更多是涉及国家的制度与机构,而那些组成国家的个人则涉及较少,因而没有表达出尼布尔自己对过去时代的强烈看法。他的经历,尤其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即对法国的斗争,影响了他的全部思想,使得民族主义和对革命的恐惧成为他政治哲学的主要原则。在他的讲稿中,最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的莫过于论述希腊为马其顿强权所压倒的那一部分,其中狄摩西尼是指施泰因或费希特;腓力是指拿破仑;喀罗尼亚是指耶拿,但他最为痛恨的却是那些欢迎征服者的叛徒;而我们在他对福希安的痛骂中,可以感觉出他对达尔贝格和约翰内斯·缪勒的看法。法国革命的课程并不比他关于二千年前世界的多次讲课,表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101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三条,发现了据说是有关罗马法知识的唯一来源,即后世极力推崇的罗马法系的来源。
以此作为编造古罗马制度史的根据。『特别是在弄清罗马制度方面,他是第一个理解罗马制度的人。』『〖罗马史〗更多是涉及国家的制度与机构,而那些组成国家的个人则涉及较少。』[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99、101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四条,阶级斗争历史观的始作俑者。
『罗马的发展史,是围绕着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而形成;这些斗争则起源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种族分歧。』[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96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五条,语言学是西方历史学晋身『科学』的主要依据,实际上『比较语言学』是一个造伪历史的黑洞。
『尼布尔的活动还伸展到语言学的很多科目内。他从事搜集拜占庭历史家的著作,并亲自出版了阿加提亚斯的作品。他同布兰迪斯一道创办了〖莱茵兰博物馆〗杂志,并为它撰写了很多稿子。他的想象力使他预见到未来的情况。在1829 年,他预言:尼尼微将是中亚的庞贝;世间将出现一个像埃及学家商博良那样的亚述学家。』[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101-102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第六条,开始将罗马当作一个大国来讲述,说明罗马本来并不是一个大国。
『在尼布尔之前,没有人曾把罗马首先作为一个大国来研究。它的制度,无论政治的、法律的和经济的,都必须探本溯源,弄清其沿革和变化。尼布尔的行政经验使他能够以过去的历史家所未有的观察力来研究问题。他宣称,只有政治家才能编写罗马史。他抓住了这样的真理:每个国家的早期历史必然是关于制度而非事件,关于阶级而非个人,关于风俗而非法律的历史。』[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上册第96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尼布尔认为:古代罗马的那些知识是伪造的
号称十九世纪欧洲学术界之王、欧洲历史上第一位科学的历史学家——尼布尔(罗马史的奠基人)自己也承认:古代罗马的那些知识是伪造的。
尼布尔以长于考证著称,他『说自己的著作是「……一本科学地而不是艺术性的著作」。但是实现这一写作目标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尼布尔自己也很清楚「古代的这些知识是模糊不清的、令人困惑的,甚至事件自身也是伪造的、虚假的」。』[ 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通史〗第5卷下册第253-25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从对尼布尔的评论侧面说明,在十九世纪之前西方并没有独立的历史学。
巴托尔德·乔治·尼布尔何以得此殊荣呢?因为正是由于他的罗马史研究,第一次将罗马史纳入了『历史学』的范畴,在他之前的罗马史研究,包括著名的爱德华·吉本都不过是将故事当成了历史。
剑桥大学对尼布尔的崇拜
『正是通过剑桥,新的德国学术和古代学被引进英国。在二者传播过程中有两位关键人物,他们是朱利叶斯?黑尔(Julius Hare)和康诺普?瑟尔沃尔,……有人士宣称:「尼布尔是他们的上帝。」』[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291-292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尼布尔的地位源于他是一名『体质种族主义者』
他说:『我坚持认为,将语言差异应用到种族理论时我们必须很谨慎,必须更多地尊重体质形态……「种族是」历史中仍然有待检讨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实际上,它是所有历史建构的首要基础,也是历史运动的首要原则。』[ [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275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19世纪所谓「种族真理」取代了其它所有概念
『尼布尔综合了1790年代的浪漫主义与种族主义。这一联盟水到渠成。在许多方面,种族(Rasse)或种类(Geschlecht)不过是浪漫主义所谓人民、民族(Volk)或团体(Gemeinschaft)的「科学」术语。赫尔德1774年出版的〖也是一种历史科学〗一书是他关于历史主义和进步的相对主义的经典陈述,书中他坚持说人民、民族是所有真理的源泉。』[ (参见 Iggers[1968,p.30];Shaffer[1975,p.85])这一概念在19世纪成为所谓「种族真理」,它取代了其它所有概念。(参见迪斯累里的〖坦克雷德〗中聪明的西多尼娅的引文,第三卷,第一章:「一切都是种族,没有其它真理。」「因为它包括了所有其它的,」亨利勋爵说。「你说的对。」)转引自[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275-276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4.诺贝尔奖获得者、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大师蒙森及其〖罗马史〗
十九世纪,在尼布尔之后,出了一个蒙森,于是所谓的『罗马史』就由『故事』脱胎换骨,终于成了『历史』。蒙森写了〖罗马史〗三卷,明明是『历史著作』,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蒙森〖罗马史〗第四卷写不出来,却写了第五卷。今天学术界的罗马史学就是建立在蒙森的基础之上。
西方本无历史,那么『罗马史』是怎样从『故事』变身为『历史』的呢?
蒙森主要成绩之一:〖罗马史〗3卷本(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马史〗……给近代世界第一次提供了一部关于罗马共和国的全面概述。』[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5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其后,该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译者注:〖罗马史〗共三卷 1854—1856 年。1885 年出版第五卷。此书无第四卷,作者认为塔西陀的〖罗马编年史〗对这一时期已有记述。』同上第764页]
蒙森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
『在搜寻铭文时,他已注意古代世界的其他方面。他游历意大利的主要成果,除铭文集外是掌握了古代方言。他的〖奥斯坎语(Oscan)研究〗及跟着出版的〖下意大利方言〗,是对历史和人种学同样也是对罗马时代意大利语言的划时代的贡献。』[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3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建立年代学大厦
『蒙森还写了一系列专著,其中的每一部都标志着这一部门的一个时代。第一部,是共和时期的〖年代学〗,他在其中解决了已往几乎未曾涉及过的一个棘手问题。这部著作是属于开路先锋的性质;在他的作品中它最不经久但它所激起的争论却是富有成效的;佐尔陶正是根据二十五年的讨论结果,建造了一座大厦大部分取代了他老师的建筑。』[ (佐尔陶[J.Soltau]著有〖古罗马人民大会的形成和它的组织结构〗一书。---译者注)见[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9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的〖罗马史〗提出新的假设,大受欢迎,引起前辈学者的不满
『〖罗马史〗很快被译成好几国文字。它给近代世界第一次提供了一部关于罗马共和国的全面概述。它那准确的笔法,它那蓬勃的活力,以及人物形象的鲜明色彩给每个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普通读者欢欣地迎接这部著作,学者们也证明它的无懈可击的博学,可是有些专家却因看到老的假设已被抛弃而提出新的假设又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大为恼火。其他专家还埋怨它缺少沉着性与严肃态度。的确,它是属于政论家兼学者的作品类型。』[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5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提出:罗马城不是帝国
『蒙森的成就是确定罗马城不是帝国;罗马君主的残暴与癖性,对广阔无际的整个罗马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微乎其微的。』[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71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认为,过去的历史是寓言、是胡编乱造
据说,十九世纪的伟大的罗马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曾写道:『历史首先必须彻底清除所有这些寓言,它们尽管声称是历史,却只不过是胡编乱造。』[ (转引自Pallotino[1978,p.37])见[美]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中译本第1版第301页,吉林出版集团2011年7月]
蒙森史学方法:摒除神话传说,驰骋想象假说,证以语言比较。是为近现代西方古典学方法的定势。表面上貌似科学,实际上游谈无根。不过以新的故事形式,取代旧的故事形式;讲故事依旧,因获文学奖。
蒙森主要成绩之二:编辑〖古罗马铭文集〗
特点:
成本低廉(柏林科学院投资蒙森的六年薪俸)
时间仓促(短短几年间)
地域广阔(包括:山南高卢、南意大利、多瑙河区及东方各地)
人手奇少(蒙森与亨岑二人)
数量巨大(原估计八万张铭文,该数字已翻倍,新资料还在增加)
『1853年柏林科学院给蒙森六年薪俸来编辑铭文集。……这项工作范围极其庞大。远远超过博克的同样的工作;他需要一个能敏捷而又正确地工作并能鼓舞和管理同僚的人去承当。那大型对开本的第一卷于1863 年出版,包括蒙森自编的共和时期的铭文和亨岑所编的执政官年表。两位学者各自对于铭文的责任是:在可能范围内查阅原文,检视刊印本,解释地方与人物的引证,确定日期,并提示恢复断篇残简的方法。在他生前出版的二十册著作中,蒙森所编辑的约有半数,包括山南高卢、南意大利、多瑙河区和东方的铭文,每一部分都经过他的修订并带有他的特点。……他原来估计铭文集包括八万张铭文,但这个数字已经加倍,而新资料还在不断积累。……它阐明罗马公私生活的各部门——行政、城市、军队、赋税、宗教、艺术、社会状况与交通运输。哈弗菲尔德很适当地把它比作科学上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卡米耶·朱利昂还宣称,它是一个学者对有关过去的知识所作出的最大贡献。』[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7-768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古罗马铭文资料来源举例:「奥古斯都遗嘱铭文」
将在16世纪小亚细亚某地『发现』的抄本制成一个石膏模型,再将该石膏模型铭文刊印于新版〖铭文集〗内。
『这个历史家在晚年主要是从事古文献原本的研究。他最著名的出版物,是关于奥古斯都遗嘱的版本。遗嘱原文在罗马城已经遗失,但一份几乎完善的抄本在小亚细亚的安西拉,于16 世纪由布斯贝克发现。直到1861年法国佩罗考查队进行探索后,考订版才成为可能。根据抄本,蒙森把铭文刊印于〖铭文集〗内;并于1865 年作为单行本重印。但仍然缺少希腊译文的一部分。
1882年,休曼被推选来揭开那些隐蔽的部分;他把全部铭文制成一个石膏模型。
依靠这个新资料,蒙森刊印新版,并附有修订过的注释。关于这个在罗马铭文中最著名铭文之起源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编辑者坚决主张碑文是在奥古斯都生前建立的,而别人认为,它是由奥古斯都起草而由他的继承人刻碑并附以必要的增补。』[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72-773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古罗马铭文』的来历
『在1800 年以前,已有十余部铭文汇编;但它们都包括一些伪造品。拉丁铭文学的基础是马里尼奠定的;他关于古罗马十二祭司团(Fratres Arvales)的著作(1795年出版)包括千件尚未为人所知的铭文。他的榜样为其门生博吉西所仿效;后者重建了罗马执政官的年表(Fasti)。在同博吉西通过几次信后,蒙森前往他在圣马力诺的家中访问,并讨论拉丁铭文集的前途。柏林科学院聘请奥托·雅恩担任这项工作,而雅恩请他的旧门生帮忙。但法国科学院当时尚未放弃编辑铭文集的想法,博吉西又曾允许给予帮助。由于这一竞争,蒙森决定独自进行收集萨谟奈铭文的工作,于是按照博吉西的劝告,移居到那不勒斯王国。在南意长期漫游后,他重游圣马力诺,而后越过阿尔卑斯山返国。1852年,他出版〖那不勒斯王国铭文集〗并题词献给「导师、恩人与朋友博吉西」。』[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3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从以上内容可知,当时致力于收集、编辑古罗马的铭文的有:德国柏林科学院、法国科学院以及民间学者,如蒙森等。
蒙森的主要成绩之三:编著〖罗马公法〗(篇幅倍于〖罗马史〗)
『在他从事〖铭文集〗的时期,他所写的最重要的著作是关于〖罗马公法〗的专著。〖公法〗的篇幅,倍于〖罗马史〗;它被作者认为是他最大的成绩。象这样庞大而又详尽的著作是决不会受到普遍欢迎的,但它尽善尽美的学术成就却使历史学们又钦佩又望尘莫及。它也许是所有关于政治制度的历史专论中最大的一部。他宣称,「只要法理学忽视国家与人民,历史与语言学又忽视法律,它们想要敲开罗马世界的大门就是徒劳」。他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他既是法学家,又是史学家,他早已刊行〖法律汇编〗的最早的批判版,从那时起这个版本就成了每个法学家的指南。
〖公法〗共有三千多页,每论述罗马政府和行政的整个过程与体系。每一句话都有论点与权威作为依据,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注释。它是一系列专题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各种制度虽然是分别地研究的,但又是作为公法的有机体系的肢体来对待的。这部著作最有创见的部分,在于论述元首制方面。历史家们已在奥古斯都的统治中已看出与旧秩序的剧烈决裂和一种新制度的创立,这个制度实际上是毫无变动地继续了三百年之久。』[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69-770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蒙森希望建立一种双头政治,把大部分权力给元老院
『他表明:这个制度既不是帝国也不是君主政体;它是放入旧框框内的一个新首长制;是基于元首与元老院之间的均势;是旧寡头政治与恺撒的专制主义之间的妥协;绝对的独裁要到戴克里先时代才出现。这样看来,罗马是逐步从元首制演变到帝国的。在关于元老院的一卷里,他从另一方面叙述同一个故事。都有些人抱怨说:因为蒙森是一个法学家,他夸大了法律形式的重要性,而且这整个画面过分整齐和系统化。特别是他的双头政治理论受到批评。加德豪森认为他夸大了元老院的权力,过低估计了元首制有发展成为世界君主政体的倾向:罗马人相信他们是生活在个人统治下,这是比共和制度的若干残余更为有力的证明。
十年后还有一篇附录,刊入一卷长达千页的著作〖刑法〗内。在罗马法的广大领域内,再也没有象这一部分如此密切地与历史接近的了。这部著作概述从罗马历史开始到查士丁尼时代为止的官吏、礼仪、罪行的种类和刑罚;在他叙述的冗长过程中,他还阐明了罗马文明许多方面——道德、婚姻与宗教。』[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70-771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这是伪造文献的常套,既没有历史、也没有年代,有的只是故事。
同时期丹麦学者马德维格对蒙森学说的批评
『蒙森是以近代理论来说明古代政治形式,而且他的有些假说是牵强附会和凭空想出的。』[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86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三、所谓的『罗马法』实际上并不存在
『罗马法』是什么东西?
从『罗马法』对近代世界的影响来看,罗马法律的基本精神,罗马法的绝大部分内容,逾千古而犹存,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04年〖法国民法典〗,有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以及物权和债权部分,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制定。
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从概念、术语到与物权、债权有关的法律关系,不少地方沿袭了『罗马法』的传统。
欧洲大陆上其他许多国家的民法,乃至欧洲以外一些国家的民法,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民法,清末开始的民律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五编,也都深受『罗马法』的影响。
西方法律中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是继承自『罗马法』。
近代欧洲发展的英国法律和英美法系,都是根据『罗马法』的自然法思想来制定,在私法方面参照了『罗马法』的某些规定。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
从中发展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的口号。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某学校的罗马法律史教案。
『罗马法』来源唯一,孤证不立
德国历史学家、欧洲『学术界之王』巴托尔德·乔治·尼布尔(Barthold Georg Niebuhr)发现了罗马法著作。
『尼布尔本人从事的工作是编定详细的目录,记述古代城市的遗迹,并且他的信件现在也表明他对当代意大利事务的兴趣源于他渴望从他研究的古代世界中得出一些有益于当代意大利的事物。他在各个图书馆的研究有着相同的目的:著名的一个事例是,他一到达维罗纳[Verona]就发现了盖乌斯的著作。
注:盖乌斯(Gaius,约110-180AD),罗马法学家,其主要著作〖法学阶梯〗(lnstitutes)是罗马法所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作者在这里所指的是尼布尔于1816年在维罗纳发掘到盖乌斯的〖法学教典〗一书的手稿。这是学术史上最著名的发现之一:因为这篇论文不仅是我们对于古代罗马法律甚至是我们对于雅利安法律一些最有启发性的方面的惟一知识来源,并且是四百年之后不朽巨著查士丁尼(Justinian)〖法学阶梯〗(lnstitutes)的编纂范本。』[ [德]维拉莫威兹〖古典学的历史〗中译本第1版第156页,三联书店2008年6月]
相同的内容,又见于喀莱顿·垦卜·亚伦(Carleton Kemp Allen)1931年为英国梅因(1822-1888)的名著〖古代法〗所写的导言。[ 见[英]梅因〖古代法〗中译本第6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2月第1版1984年11月3刷]
『惟一知识来源』就是孤证,孤证不立,且此孤证出现甚为晚近。『伟大的罗马帝国』以『罗马法』扬名天下,怎么可能建立在一个孤证基础之上呢?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罗马法』
后世所谓的『罗马法』实际上不过是所谓的『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的一部〖民法大全〗。
我们知道,真正在历史上存在的法律一定有何时公布、适用范围怎样,何时做过修订,何时废止,何时被新的法律所取代的演变过程。而这部〖民法大全〗平面展开,只有系统,没有历史时间的概念。
近现代西方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这部〖民法大全〗包括:
◎〖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us,528-529年)
◎〖学说汇纂〗(Digestae,533年)
◎〖法理汇要〗(Institutiones)
◎〖新律〗(Novelles,514-565年)
『〖民法大全〗并不是按照古罗马法仿造的,法学家根据新社会的需要把过去的法令加以修订改编,而这个新社会是由基督教的伦理、习惯法和有别于原罗马帝国的思想造就成的。……查士丁尼的业绩却经久留存,并且成为未来若干世纪中西方法律的基础,例如对拿破仑的民法以及各种类似的法律的影响。』[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14位欧洲作者1993年合著、欧洲历史教科书〖欧洲史〗中译本第140页,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其中〖查士丁尼法典〗据说是自哈德良皇帝至2世纪以来所有的诏令辑录,编辑这部法典据说依据的是狄奥多西法典(5世纪)、格列高利法典(6世纪)和赫尔莫热尼法典。〖学说汇纂〗据说是罗马法学家著作与判断摘录汇编。而〖法理汇要〗则为学习法律的学生的教材。〖新律〗是涉及社会和私人生活方面的168项法令的汇编。实际上〖民法大全〗不过是由许多伪书攒凑起来的一个大杂烩,而且是一部对当时没有任何影响的伪书。
所谓罗马法并不是来源于司法实践,而是来源于学者的想象。罗马法『实质上就是法学家法(jurist-law),……直到公元3世纪,法律进步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法学家们的著作,而不管这些法学家是否是帝国法庭的成员。』[ [英]J.H.伯恩斯主编〖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译本上册第53页,三联书店2009年10月第1版]
优士丁尼(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最雄心勃勃的部分当数〖学说汇纂〗(Digest,或〖法学汇编〗[Pandects]),也就是从39个古典法学家的著作摘要的汇集,而其中三分之一选自乌尔比安的著作,六分之一选自保罗的著作。……只有到了19世纪,人们才发现那些编纂者必定分成了三个下属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编纂一组(或一宗)古典著作。……编纂者要保证〖学说汇纂〗不要收进过时的东西,不要前后矛盾,不要重复。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们也得到了必要时作出如此这般变更的权力。这些变更,以前叫做「特立波尼安的标志」(emblemata Triboniani),现在叫做「篡改」。』[ [英]J.H.伯恩斯主编〖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中译本上册第57页,三联书店2009年10月第1版]
蒙森〖罗马公法〗三千多页,是一系列专题著作而不是一部法制史,分别研究各种制度,又作为罗马公法的有机体系。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能写出〖罗马史〗,却写不出〖罗马法制史〗。
这部著作最有创见的部分,在于论述元首制方面:『蒙森指出,他希望建立一种双头政治,并审慎地把大部分权力给元老院。元首职位不是世袭的。这个统治者只是第一公民,凭借享有终身权力和没有平起平坐的同僚而高于其他官吏之上。除了海陆军的指挥权与对特选省区的控制权外,新的权力逐渐加到元首身上,直到出现一个真正的帝国。』[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70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原来〖罗马公法〗旨在托古建制!
真有所谓『古罗马法律』流传到后世吗?
蒙森说:
◎这方面我们对罗马人、埃特鲁斯坎人的情况所知甚少。
◎罗马人原始状态的遗迹比其他任何印度、日耳曼民族少得多。
◎当我们了解意大利的时候,这些原始状态的遗迹已荡然无存。
◎意大利氏族的法律大半已经沦亡,只有拉丁国家的少许法律材料尚存于罗马法律中。
『古意大利在法律交往中的人民的实际生活究竟如何形成,在宗教方面人民的理想生活究竟如何形成,他们如何耕田,如何经商;各民族从何处得来文字和其他文化要素。在这方面,我们所知不多,对罗马人,特别对萨贝尔人和埃特鲁斯坎人更是所知很少,……意大利人,尤其是罗马人的原始状态所留下的遗迹比其他任何印度日耳曼民族所留下的少得多。弓箭、战车、妇女的产权、鬻买妻室、原始葬式、杀人报仇、氏族体制与民社权力的冲突、活生生的自然象征主义——所有这些无数类似现象必定被假设为意大利文明的基础,与他处无异;可是意大利文明对我们大白于世的时候,这些现象的陈迹即已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以相近的民族比较,才领略到这类事件的昔日存在。……意大利氏族的法律大半已经沦亡。只有拉丁国家的少许法律材料尚存于罗马法律中而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 [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1卷中译本第134-135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10月]
这里蒙森所凭借的所谓『罗马法律』就是上述查士丁尼编纂的〖民法大全〗。今日所见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哪里来的呢?据说在公元12世纪(1135年)发现于意大利北部。
〖学说汇纂〗来历蹊跷
『罗马法的复兴源于〖学说汇纂〗的一个手抄本于1135年在阿玛尔菲的发现,比萨人从那里将该抄本带走,一直保存到1406年,随后它又被带到佛罗伦萨,并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最终归宿。』[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中译本第139页,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2版]
在此之前,〖学说汇纂〗有470余年不见踪影
『从公元603年起,〖学说汇纂〗一度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直到1076年它在托斯卡尼(Tuscany)的一个法庭上被再度引用。……这部法律文献当时可谓命悬一线,如果没有它的重新问世,就不可能有法学的复兴。』[ [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中译本第139页,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2版]
〖学说汇纂〗的出现导致了『罗马法复兴运动』
发现〖学说汇纂〗的结果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纷纷仿效所谓的『罗马法』,从而形成了欧陆法系的雏形。
公元12世纪(相传为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了因战乱而佚失数百年的〖民法大全〗抄本,学者们在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对〖民法大全〗进行考订和注释,形成了欧陆法系法学中最早的『注释法学派』。
『罗马法复兴』,与『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并称为『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由于〖民法大全〗内容比当时欧洲大陆许多法律更加先进,因此很快在欧洲大陆掀起了研究罗马法、适用罗马法的高潮,史称『罗马法复兴』,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称为『欧洲三大思想运动』(由于这三个词的开头字母都是R,因此又简称『3R运动』)。[ 百度百科:「罗马法系」]
古罗马核心权力机构「元老院」怎么来的?
话说吃狼奶长大的罗慕路斯不仅创建了罗马城,而且建立了由一百名「父老」组成的「元老院」。『人们认为帕拉丁的巩固和罗马公社的组织是罗慕路斯的事业。他建立了由一百名「父老」组成的「元老院」。』[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中译本上册第51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作为千余年来欧洲政治理想的「元老院」就这样在公元前700年代,为一个吃狼奶长大的罗慕路斯随心所欲地发明出来了。
不知道一个小村落有多少政事,需要100名老人家来忙活、做什么?
古罗马「元老院」有多少位元老?
『根据传统,罗慕路斯曾任命最初的一百名元老。图路斯·荷斯提理乌斯又从被征服的阿尔巴·隆迦的长老中附加地任命了一百名元老。最后,老塔尔克维纽斯又把元老的数目增加到三百名。无论如何,在王政时期和在很后的时期,直到苏拉的时期,元老的数目一直是停留在三百名上。』[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中译本上册第64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其后,据说一度曾达到900名。
古罗马「元老院」的存在,有什么依据吗?
『必须指出,罗马军事民主制的各个机构的性质和职权是大有争论的。在这里只能提出最一般的、主要是以较有历史性的材料(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塔西佗时代的日耳曼人)为依据的假设,因为古典传统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不清楚的。』[ [俄]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中译本上册第65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8月1版2012年9月2刷]
原来西方历史学家坚称的古罗马历史上优越的政治制度,都没有确凿依据、都是参照伪『古希腊史料』及日耳曼人的资料(后世伪造)推论出来的假设……
(见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西方欧洲『古典历史』辨伪〗,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