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阳,过去没有人讲得清。
●阴的语源是烟,烟古音读若乌。
●乌云,乌烟,古人认为是一回事。
●乌云笼罩,就是『阴』。
●所以阴也就是暗(阴、暗古语亦相通),也就是没有光明。
●而阳,本义是太阳,就是阳光,就是光明。
●阴、阳概念的实质,就是黑暗与光明。
●但古人已经知道,光明与黑暗并非两个事物,或两种物质。光明的消失就是黑暗,黑暗中能量的增强就是光明。
●阴阳概念的本质就是现代物理学讲的『能量』。
●能量的熵化,能量的消失,就是『阴』。
●能量的聚集,能量的增强,就是『阳』。
●古人认为,宇宙是光明与黑暗,即阴与阳两种范畴交替运动和循环的产物,这就是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
●在中国学术中,最早『阴』与『阳』是作为一对天象、天文和历法中的范畴。在〖易传〗和老子哲学中,发展成宇宙本体论的范畴。这两个范畴都不具有物质实体的涵义,而是抽象的哲学理念。
●阳,就是显现,是实在。阴,则是非显现,是潜在的东西。潜在的东西生化为实在的东西,实存的东西内化为潜在的东西,这是阴阳转化的实质。
●『五行』,行,古音读恒,五行就是五恒,也就是五常。
●五行或五恒的本义,就是指五种永恒存在者。
●五行与印度的『五大』哲学具有某种对应的关系。
●这两种原始本体理论似乎是具有某种共同背景的。
●五行的另一种解释是『五运』(〖黄帝经内?素问〗。)
●运就是运行,运动。静态的五行在五运中变成了动态的概念。
●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的运行和相互转化。
●所谓五行五大元素其实是五种象征性的物态符号。
●五行所描述的不是物质,而是五种恒大的物态。
●五大元素存在互相转化的关系,就意味着否定了它们本身是绝对性的物质。
●所谓变(运)的进程,转化的过程,实质正是一种抽象化的过程。
●中国哲学中最深刻的本体论观念,源于〖易经〗中的阴阳理念。
●易学认为,阴与阳,黑暗与光明并不是两种物质。
●黑暗乃是光明的缺失而不是异于光明的另一物质。
●所以阴阳理论不是二(或多)元论,而是一元论。
●阴去则阳生,阳去则阴生。同一个本体,生化出两种现象:阴和阳。
●这是一元论,而且是符合易经哲理的一元论。
●阴阳统一于『太素』,『太极』。
●太素就是极小、无限小,而太极就是本原。
●所以『太素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
●素语根从系,系、细古音通。
●细即小,太细即太小,所以太素即极小。即无限小。
●太素又即太幽。素从系,从幺音,与幽相通。幽即幼。
●宇宙发生于太素,即发生于无限小,这是一种思辨。
●中国古代人具有深刻的思辨智慧。
●甲骨文中已有五方、五帝、五风神的记述。
●阴阳概念亦已见于金文。
●阴阳五行及四象、廿八宿理论在商周时早已成为正式的国家官学。
●这种阴阳哲学并非中国古典哲学所独有。
●古波斯的神秘主义光明崇拜与中国的阴阳哲学似乎具有某种联系。
●在古典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中,也并非完全没有可比较的因素。
●黑格尔认为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主导性的概念——『logos』
●黑格尔说logos 一词有两种意义:言词和尺度。
●中国哲学中也有一个类似于逻各斯的主导性概念——『道』。
●道至少有三层涵义:
1.语言(『道可道,非常道。』道者,祷也,祝也,咒也,诵也。)
2.另一层涵义是规范、秩序(道理),道路。
3.第三层涵义是运动、动力(导,引导,导动,推动)。
●『道』作为哲学的概念,起源于『天道』,即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古代哲学与天文学有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所以古代哲人首先正是从天文轨道的周期性、秩序性、可重复性上认识了宇宙万物现象之内存在着秩序和组织的理念。在表面的无序之下,存在着秩序和组织的超级理性。这种理性,就被古人归纳为『天道』和『道』的概念。
●道教的真义是天道教,即天文道教。
●它的宗主神玉皇是主持北斗的天神。
●所谓玉皇大帝,即北极星和北斗星君。
●道教起源于上古崇拜太阳和北斗的天文学。
●道家、道教,都是起源于对天道的观察与研究。
●日本神道教是中国上古天道教的次生变种。
●中国古代哲学的道一元论,本原是理性主义。
●中国关于道(天道)这个概念远比西方Logos的概念要丰富和深刻。
(注:本提要由编者根据文章内容精简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