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8|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父親一句讚美勝過母親100句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2-1-18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張女士在接送女兒上幼兒園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女兒所在的托班共有20個孩子,其中18位孩子固定由女性(母親或外婆、奶奶)接送,只有兩名孩子由父親和母親輪流接送。被問及孩子爸爸為何沒有承擔接送任務,大多數的回答是:爸爸太忙,要上班養家。
  雖然不能因此就認定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父親的缺席,但至少可以說明大多數的家庭,女性承擔着更多的養育責任。事實上,由於傳統的家庭角色的分工,當養育孩子和工作事業產生矛盾衝突時,很多家庭的第一選擇是犧牲母親的事業。因此,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母親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但這並不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杭州萬舟心理研究會主任、親子教育專家冷中軍認為,在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父親產生的作用其實要遠遠大於母親。從他多年的諮詢經驗來看,那些出現任性、依賴、自卑、性別角色模糊等現象的孩子,大多與童年期沒有獲得足夠的來自父親的心理營養有關。
  那些出現自卑、內向、性別角色模糊等現象的孩子,大多與童年期沒有獲得足夠的來自父親的心理營養有關。
  A、這個男孩為何要執意改變性別?
  專家: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認同有重要影響
  這是我剛做記者時接觸到的一個案例。他打來熱線電話,說來杭州的唯一目的,是做變性手術――他堅信自己骨子裏就是女性。
  事實上,我見到他時,他已經在整形醫院做了隆胸手術。手術並不算成功,過程很痛苦,但這些並不能阻止他對第二次手術的期待。
  這個皮膚白皙,五官清秀,帶點羞澀內向的男孩子為何擁有如此強烈改變性別的願望?在今天做『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個選題時,我對他的經歷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媽媽在生下三個女兒後,才有了他這個兒子。小時候,父親常年外出打工,他就在女性堆裏摸爬滾打。那時家境並不寬裕,他常穿姐姐穿剩的衣服,卻憑着天生的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獲得了很多關於外表的讚美。他記得最清楚的就是誇他像女孩子一樣漂亮。
  小時候他喜歡和女孩子玩,覺得女孩子清爽,乾淨,而等到青春萌動時,他也試着交了個女朋友,卻覺得異常彆扭,總要想辦法去討女孩子的歡心更讓他覺得心累。相反,他和男孩子待在一起,自然、舒服,因為那些男孩子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要保護他的想法,他享受被保護和無壓力的狀態。
  他決定來杭州的前一晚,將自己想做女孩的願望告訴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哭着跪下來求他,他也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求母親原諒他。後來母親死心了,說:『也許是我害了你,但從今往後我就當沒生過你。』
  我不知道這個男孩子現狀如何。我知道一部分人因為先天的基因,無法選擇自己的性取向,但如果在這個男孩子的童年成長過程中,他的父親沒有缺席,他的母親知曉一些養育常識,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一種光景呢?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一:性別認同
  這個男孩子的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性別角色認同障礙』,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符合性別角色期待的教育和生活模式,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說來,孩子4―5歲時,開始有性別意識,而給孩子取名、買衣服和玩具、與孩子遊戲和談話等,都傳遞着社會以及家長對不同兒童的潛在性別期望和標準。孩子到2歲時,能說出自己的性別,5歲左右,兒童能夠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點與性別聯繫在一起,如男孩子應該勇敢,女孩子應該文靜。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家庭會鼓勵那些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制止那些不適當的行為。
  換言之,如果鼓勵孩子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甚至採用錯誤的不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教養方式,那麼孩子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性別角色認同。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對孩子性別角色的認同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對於男孩來說,父親是男孩生活中最重要的性別典範。如果在一個家庭裏缺少父親,男孩就沒有了模仿的榜樣,往往會使男孩缺乏男性應有的行為風範、處事模式,對同伴的依賴性強,處事的果斷性差。對於女孩來說,父親是可以教給她們邏輯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直觀展現男性與女性有何不同的人。
  薩提亞家庭治療理論也認為,如果孩子和父親的關係足夠好,女兒會更富於女性美,兒子會更有男人味。在與父親的互動中,父親能把女兒女性部分的特質更好地引發出來。同樣,兒子會迅速認同父親作為男人的責任、原則、胸懷、膽識與氣魄。所以,和父親關係很好的孩子,不太可能會出現性別角色的認同錯誤。
  B、20歲的女孩為何沒有自信?
  專家:父親的一句讚美勝過母親100句
  20歲的林雪找到諮詢師,是因為大學裏有兩個男生同時向她表達了愛慕之心,最終卻被她以『對方不是真的喜歡自己』為由拒絕了,其中有一個還是自己很喜歡的男孩子。她不停地說,自己長得不好看,對方憑什麼愛自己?她一方面擔心一旦答應對方,會被對方傷害,另一方面她又擔心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她未來的戀愛及婚姻。
  事實上,她五官清秀,穿着淡雅,談吐得體,是個很容易博得異性喜歡的女孩子。可她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好看』?
  經過聊天,諮詢師發現她是個內向、敏感且缺乏自信的女孩子,甚至有點強迫傾向,比如,她穿了件新衣服,會不由自主地觀察班裏男同學的反應,心裏既希望被注意,又害怕被注意。她知道這樣不好,但又控制不住地這樣去想去做。
  她有過兩段戀愛經歷。初中時,也許是青春期情竇初開,林雪開始有意無意地尋求異性的關注。初二時,開始和一個男生交往,初三時男生提出分手;高二時,她和另一個男生開始一段戀愛,但悲劇再次上演,高三時男生以『學業為重』為由,提出分手。
  這兩次戀愛對林雪原本就脆弱的自信心無異於是嚴重打擊。她將之歸於『自己不夠漂亮』,因為從記事起,她似乎從來沒有被異性誇獎『漂亮』的經歷,所以即使有人以『好看』來稱讚她,她也認為這只是別人的溢美之詞。
  而當諮詢師用家庭原生圖帶領她梳理自己的成長經歷時,才發現,問題的癥結在她父親那裏――在她的童年經歷裏,作為異性的父親從來沒有對她表示過肯定、讚美和認同。她從不相信『女兒是爸爸前世情人』的說法,雖然自己是獨生女,但爸爸總是那麼嚴肅,對她似乎只有不滿,只有挑剔,怎麼會誇獎她長得好看呢?她回憶起一件事,小學四年級,她對漂亮有了朦朧的嚮往,偷偷學女同學的樣,用小髮夾將劉海捲成彎彎的形狀,不巧被爸爸看到,不僅被訓斥了一通,還責令她不要把心思花到『歪門邪道』上去。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二:自我認同(即自信心)
  如果孩子早年沒有獲得足夠的父愛,那麼青春期很容易發生早戀狀況;如果早年沒有得到父親足夠的讚美和肯定,孩子會有自卑和焦慮。林雪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她初中時的早戀、現在對異性關注的渴求,恰恰是內心對父愛的一種補償渴望。所以,請記住,對於童年期的孩子,父親一句肯定、認同、讚美的話,勝過母親說100句。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0―3歲時,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足夠的安全感,這些母親就可以給予;而4歲以後,在孩子建立自信心、適應性等方面,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母親。父親通常以完全不同於母親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會帶孩子去冒險、去探索世界、去嘗試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在與父親玩遊戲時,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強化對外界的控制感覺,增強自信心,提高對自我的認同。同時,父親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在人際關係中還會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處,能和人真誠相待。一般來說,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強,容易適應新環境。
  那麼,父親如何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讚美和認同呢?最常用的兩句話是『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孩子』,或者『你真是爸爸的好孩子』――如果你想讓孩子對自己的性別有所認同,不妨說『很高興你是爸爸的兒子(女兒)』、『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女兒)』。
  C、兒子的性格全隨了媽媽?
  專家:兒童期的孩子更認同父親的價值觀
  程江對15歲的兒子似乎有頗多遺憾:自己上學那會兒,成績可是數一數二,可兒子呢,勉強進入前二十名;自己做事那叫個雷厲風行、爽快利落,兒子偏偏是個慢性子,能急死人;自己事業雖不算驕人,但經過多年打拼,也算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可兒子偏偏與世無爭,自得其樂……
  每次朋友聚會,說起兒子,他總不忘來句總結:我這兒子,渾身上下全隨了他媽媽!
  但是回想兒子的成長經歷,不隨他媽才怪。兒子生下沒多久,程江便被公司派往異地常駐,後來因不滿單位對他職務的安排,一怒之下辭職單幹。他愛人不知道費了多少口舌勸說他――在女人眼裏,國企、中層職位,多少安耽的人生,用不着這麼瞎折騰。但程江不聽,只告訴她一句話:把兒子給我帶好了,養家的事情交給我!
  他的忙碌可想而知,做路橋工程,從掛靠資質單位到真刀實槍攬活開工,程江長年累月東奔西走,經常一走就是大半年。愛人就是在那個時候辭職,當起了全職主婦。
  兒子會叫爸爸的時候,程江也經常打電話回家,但只聽得愛人在電話那頭耐心地誘導兒子叫爸爸,兒子就是死活不叫。每次回家,程江放下行李大叫『兒子』時,兒子卻直往媽媽屁股後面躲。
  這兩年,工地上也用不着像當初那樣操心,程江在家的時間漸漸多起來,發現『兒大真的不由爹』了。比如,有時候看到兒子慢騰騰的樣子,他忍不住要數落,這樣子以後能成什麼大事?兒子不理會他――他早有了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壓根不在乎你所謂的大事。
  有一天,兒子頭頂着一大包回家,說是被同學欺負的,程江怒氣沖沖地說:『誰打得你,給爸爸打回去!』兒子卻一頭鑽進自己的房間,說『算了,吃虧是福』……把程江氣得直翻白眼。
  【心理學堂】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之三:價值觀
  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是不能奢望孩子有和他類似的性格和價值觀的。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對於兒童青少年的性格形成,母親的作用在嬰幼兒期特別重要,而父親的作用在兒童期以後特別重要。4歲以後,孩子會非常黏父親,弗洛伊德解釋為父親的自居作用――兒童往往追隨仿效父親,以期將來也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而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的愛是要通過爭取才能獲得――因此,他們更認同父親的價值觀,通過『認同父親的價值觀』,來獲得父親更多的關注和愛。
  如果在孩子個性和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父親這個產生影響的最重要他人,如果這個最重要他人因為種種原因而缺席,那麼孩子會轉向次一級重要他人――案例中,這個次一級重要他人固然是一直給予他安全感的媽媽。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正因為父親是影響孩子個性和價值觀的最重要他人,因此父親本身的個性、價值觀非常重要。從孩子出生懂事起,父親就應該是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家庭教師,應以身作則地教孩子怎樣做人,如何自尊、自愛,使孩子樹立起一套正確健康的評價體系。
  就像案例中,父親的個性、價值觀與兒子相比,哪個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幸福還不得而知,因此這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究竟是好還是壞,也很難判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