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徐雪莉)“在世界药物市场,创新中药研发是我国的优势领域,也是我国医药产品走向世界的依托和引领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抓手。创新中药需要投入极大成本、承担极大风险,产品出来后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建议中大声疾呼应制定合理定价机制让我国民族医药产业不断壮大。
张伯礼说,一直以来“药品价格虚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看病贵”的症结所在,为此政府主管部门先后进行了20余次药品降价,调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应该看到中药与西药在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上有差别,创新药与普通药在成本上有差别,不应该采用“一刀切”的办法。
创新中药不同于一般传统中药,它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此外,创新中药还需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开展几千至几万病例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这是现代中药临床合理使用、深入研究及企业营销的模式,需要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经费,虽然国家对此给了引导性的资助,但需要企业投入70%以上的配套资金。创新中药生产成本远远高于一般普药,不应当被“一视同仁”。
据张伯礼介绍,在各省市的招标采购中有数据显示,基本药物在各省招标平均降价30%,一些名优中药企业弃标率高达40%~75%。实际上一律降价的措施已经导致了许多优质低价的中药产品被迫停止生产,特别是一些大型中药企业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品种,在价格层面没有得到保护,挫伤了企业科技研发的积极性,不仅有损患者利益,也会阻碍中药产业发展。
张伯礼说,再加上近年来中药材价格的不断上涨的因素,我国中药创新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为此,他建议应科学审慎地对待价格杠杆,进一步完善创新中药定价办法和补偿机制,增加定价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落实优质优价,鼓励先进、淘汰落后,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对著名企业、著名品牌、著名产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