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1|回复: 0

[狭义文字学] 文字的起源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2-3-28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学讲义

  台大中文系  徐富昌编

   

  第四讲

  文字的起源       (纲要)

  第一节 文字的起源问题

  &

  文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社会时期,人群、部落之间交流较少,有声语言已能满足需要。后来,随曾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际日趋频繁,而有声语言一发即逝,既不能传诸远方,亦不能留诸异日,用它作为传递思想信息的唯一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了。经过古人长时间的摸索和努力,逐渐产生了一套记录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这就是文字。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即有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从动物界最后分化出来的标志;而文字(即书面语言)的产生,则是人类由原始转入文明的标志。

  &

  但对于文字是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解释,不同的研究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说,往往会找出一些理论上的历史根据,而这些根据往往又将其基本观点、倾向性寓于其中。常见的有‘文字神赐说’、‘圣人造字说’、‘文字起源于所有权记号说’、‘劳动人民创造说’、‘文字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全社会的发明’等说法。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编造出来的,并不正确。

  4‧1‧1 文字神赐说

  1

  这种讲法认为文字是上帝或神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讲法。如:

  ○楔形文字传说是受上帝伯尼的启示造的。

  ○埃及的圣书字,传说是书写之神妥司的传授。

  1

  中国文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如:

  ○‘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

  §《书‧顾命》:‘大玉夷珠天球河图在东序’

  §《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书‧顾命‧传》讲:‘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河图玉板》:‘苍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无扈洛洞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1

  ‘文字神赐说’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而出现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掌握文字者的尊严,增加小民百姓对文字的畏惧而已。

  4‧1‧2 圣人造字说

  &

  ‘圣人造字说’也是相当普遍的一种说法,大体上独立发展而又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的文字都有类似的传说;如:

  ○在汉族就有‘仓颉作书’(见《吕氏春秋‧君守》)的传说;尤其是战国至两汉时代普遍流传这一传说。当时文字的启蒙书籍称为《仓颉篇》,就反映了这种观念。

  ○纳西族的东巴经里则说:‘古代有圣人la-liclpy1so

  1si 1kv 1,为创制汉、藏、纳西三种文字之人,生于同时,分居三地’(《纳西象形文字谱》)。

  ○佛教东渐后又出现了:‘造书者三人:长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见《法苑珠林》)的说法。

  1

  这种说法是将自己的发明权偶象化,归之于一个传说中的英雄的结果。不过较之神赐说,圣人造字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1

  文字作为一套符号体系是可以由个人制订然后借助于政权或宗教的力量推广的,历史上不乏这种先例,比如:

  ○西藏文字。

  ○蒙古的八思巴文。

  ○日本的假名。

  ○斯拉夫字母。

  1

  就以前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这固然是文字的创制;就世界范围来看,这只能是文字的传布而不是文字的创建。

  1

  也就是说文字的发生和语言的发生一样,在其初始阶段,只能是渐进的、累积的,因此不可能有造字的‘圣人’。

  4‧1‧3 文字起源于所有权记号说

  &

  这是近代提出的一个文字起源学说,其影响相当巨大。提出这一说法的是美国语言学家

  W‧D‧纳克,他在《文字起源》(贺昌群先生译)一书中说:

  考古学家尝在崖石上、石块上发现有史以前的人所描写的或刻镂的符号或字体,这些符号多很难解释,他们不是图画,而是不知属于何种(系统的)字形,(字形)大都很简单,好象我们现代的字母I、T、A、Z或M一样……。这些符号大概是原始野蛮人用来表示他们自己的所有权的标记,(它们)刻在物品上或器具上和武器上正如我们现在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来水笔端、汽车上,以及(盖在)书册上的图章或(在)陈列品和宝石上(刻)的标记一样。假如上古陶器工人中有超群的技能者,那么,他的出品必然占优势的位置,为一般人所妒羡。在平静的时候,他的名字便成为商标,因为他的物品是可与其他货品交替的。这样,年代渐远,于是所有权的标记,便由所有者(的记号)变为制造者的商标了。(收入李中昊编《文字历史观与革命论》)

  &

  纳克先生的理论原是一种推测之词,但竟为许多文字学家所采用。这当然是不可取的。

  &

  表物主记号说,只是在商业社会里带着商人的眼镜去看文字的产物,不会是文字的自然历史。

  4‧1‧4 劳动人民创造说

  &

  这是大陆某些文字学家的说法,如:

  丁易《中国的文字》说:‘文字也是由劳动中产生的,首先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见《中国的文字》,三联书店1951年版,4页)

  1

  这种说法往往还要加以补充,说文字固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整理并发展文字的则是巫和史。因为‘祭祀、祈祷、占卜在原始社会里是一件大事,巫既负责这件大事,他首先得防备忘记,就必须将经过和结果记载下来,恰好那时劳动人民由于劳动的需要,已经创造了一些图画文字,……巫就在各地采访搜集,当然,就手儿也就加以整理,这样便正式用以记事了。’(见《中国的文字》,三联书店1951年版,4页)

  &

  这种说法当然也是不对的。

  4‧1‧5

  文字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是全社会的发明。

  &

  在旧石器时代,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都很原始、很简单。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语言已是以满足人们之间的交际需要了,不会发生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

  到了新石器时代,社会组逐渐织复杂起来,生产范围也开始扩大,出现了初步的社会分工,交换也在这个基础上萌芽了;人口的‘密集’也使社会生活大大‘复杂’起来,氏族、部落间的联系和冲突也大大增加了。口耳相传的语言已经不完全敷用了,人们产生了异时异地进行交际的要求。在这个时代,他们有了许多事情需要记录下来,有了许多事情需要传达到异域、远方去了。比如相邻部落签订的‘和约’就需要记载下来;许多传说、诗歌需要流传下去;突出的英雄、著名的酋长的业绩要作为鼓舞和教育后代的‘教材’写下来;财赋征收和使用情况需要登记;交换发生后,负责交换的人要作记录以备查考;追踪兽群或放牧牲畜的人要使别人知道去向要留下路线……。在这种情况下,有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两个弱点明显暴露了出来。

  &

  文字正是应这种要求而诞生的。克服语言与时间、空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遇到的社会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全社会努力的结果。因此,文字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社会需要的产物,也是全社会的发明。(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

  第二节 文字产生的历史历程

  4‧2‧1

  &

  人类是经过怎样的艰苦摸索创造了语言的,这不太容易了解。但是,对创造文字的摸索过程却能够勾画出一个大体的轮廓。

  &

  原始社会的人,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加在语言上的局限,于是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探索与尝试的。为了远距离地传送信息,他们试用过点篝火、燃烽火、吹号角、击鼓……;为了帮助记忆和把记忆的事传于后代,他们也进行过广泛的探索。这种用各种帮助忆、传递信息的辅助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记事方法。古人之俗多不可考,但根据典籍的零散记载并结合大量的人类学、民族学材料,仍可略知其梗概。下面介绍的就是文字发明前的探索的一部分。

  4‧2‧2 结绳

  &

  我国曾广泛地流传过在仓颉造文字之前曾用过结绳记事的说法,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其他典籍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记载。如:

  ○《易‧系辞》:‘上古给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东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说文解字‧序》:‘……‥及神农氏,结绳而治,而统其事。’

  &

  结绳记事的传说,是保留了历史的影子的,这也被许多外国古代记载和近代的人类学和民俗学所证实。据记载,古埃及、古波斯、古代日本、琉球……都有过结绳记事的事;近代美洲、非洲、澳洲的土人,我国的藏族、怒族、高山族、独龙族、哈尼族……也都流行时结绳记事。

  &

  这种结绳记事显然是原始社会的人群在摸索记事方法时进行的一次带有普遍性的尝试。

  4‧2‧3 契刻

  &

  刻契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

  ○《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史记‧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管子‧轻重甲》:‘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似平贾(价)取之子,与之定其契券之齿、釜鏂之数’,

  ○《列子‧说符》:‘宋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此正数人之齿以为富者。’

  这证明刻契记数的风俗在有史以后还保留着。

  1 中世纪丹麦、瑞典、英国北部偏僻的农村用一种方形木棒刻上各种纹道、符号,记录一年的年历和重要的宗教节日。

  1 南斯拉夫有的农民到了近代仍有契刻记事的习惯。

  1 ‘澳洲土人也用一种通信木条,由使者携之以行于各部落间,除了传达信息之外,还带有出使凭证之意’(见林惠祥《文化人类学》453页。)

  1

  近代、现代的未开化或半开化民族,也有使用契刻方法传递信息、记载事情的例子,如老挝的刻木、广西南丹县大瑶寨的刻竹记事;云南的独龙、怒、基诺、布朗、佤、景颇等族民间都保存刻木记事、刻木记账的方法。

  &

  刻契在古今中外都曾流行过,无疑这是原始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在摸索通讯记事之路上的另一种尝试。

  4‧2‧4 其他方面的尝试与摸索

  &

  除了结绳和契刻之外,人们还作过其他的摸索,只是不那么普遍而已。结珠或者编贝就是其中一种。所谓‘结珠’、‘编贝’,就是把各色的贝壳磨成扁圆形的小球或者直接用穿孔的贝壳按各种习惯的方式穿在绳子或树皮之类的纤维上,编成各式的花纹,记载不同的事情。结珠或编贝的地理分布不太广,除美洲的若干印第安部落外,台湾的原住民也用过。结珠和编贝往往记录部落中发生过的大事,如部落间的条约、土地疆界……。

  &

  据记载,在即第安人的‘亚尔贡钦’人中还有掘地穴来记载部落大事的风俗。

  4‧2‧5

  &

  结绳、刻契用以记事的方法几乎遍及各个大陆,无论是开化较早的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居民,还是开化较晚的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非洲土人、澳洲土人,在同一历史发展阶段,都进行了类似的探索和试验。这充分说明了克服时间和空间障碍是当时摆在发展途中的一个普遍的课题,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历史课题’。

  &

  从试验的结果看,不论是结绳还是刻契,都只获得部分的成功,而且是一个次要部分。

  1

  所谓战胜时间、空间的局限,内容无非有两个,就是把需要告诉别人的信息传递出去和把需要记住的事情记载下来。需要传递和记忆的内容当中也主要有两件,一个是数,一个是事。从古代的各种试验著,结绳、刻契等在记数、传数上获得一定成功,这不仅从过去的记载里可以看到,而且从后世还用刻契记数,表数目的文字多来自结绳、刻契得到证实。至于在传言记事上,它们都是失败的。

  1 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里记载,夏威夷当地土人有一种‘税入簿’,是用结绳方法记录每个地方应缴纳的财赋的,‘但它的缺点便是除收租吏以外,外人不能索解,收租吏须跟绳而走,以解释它。’(452页)

  1 林耀华主编的《原始社会史》提到澳大利亚人的传达消息的刻木,但接着就补充说:‘仅凭木棒的刻痕还不能完全、精确地表达原意,因此必须由传送人作口头解释。’(440页)

  1

  林柷敔译葛劳德著的《比较文字学概论》里,记载了惠安独人的结珠记事,但接着说;这种保存在箱子里的结珠,需要定期在集会上出示,逐个解释给大家听,‘它们之前坐着年高德重的酋长,(他们)脑袋里贮满每一结珠的含义,听着宣读,偶而指正读者,使他的岐误改正。’(35页)

  1

  上面提到的掘穴记事,也要由‘熟悉旧事的老人……携带小孩到其处告诉他们每个穴的意义。’(见林惠祥《文化人类学》453页。)

  &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结绳也好,刻契也好,编珠也好,掘穴也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自身不能说明自身。除少数社会上己经约定俗成的信息之外,凡是复杂一点的、超出习俗共知的事情,都要有人从旁帮助解时。疙瘩、刻痕…‥固然结在绳子上,刻在竹木上,但所记的事情却记在当事人的脑子里。没有亲与经历者的说明,或者没有听过亲身经历者的说明的人,这些绳结和刻痕任什么也不会传递给你;当记事者或当事者离开或死去,当遗忘律使所记的事情从脑子里消逝之后,绳上和竹木上所记的事也就同时湮灭了,剩下的只有莫名其妙的疙瘩和痕迹了。因此,这些取决于人的记忆的结绳、刻契本身不是文字,只是提醒人有某件事、促使他去回忆的助记忆符号。这类记号只对结者、刻者本人起作用,不成其为被全社会所使用、所理解的文字,也构不成文字产生的前身。

  &

  结绳、刻契……在解决前述的历史课题上虽然是失败的,但它们记录了人类解决这一课题的里程。助记忆记号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人已经痛感到不能满足于凭脑记忆,说明人们已经痛感到记忆的靠不住,记忆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人们在多方探索战胜时空、战胜遗忘、延长记忆、巩固记忆的方法。一句话,它说明人类需要的是能记录事情、传达语言的工具。正是这种探索导致了文字的发明。(Ó

  如契刻符号就是某些数目字和指事字的先驱。)

  4‧2‧6

  & 自己说明自己,独立传达信息,这才是人们追求的文字的特征。

  &

  最能自我说明的东西莫过于客观事物本身了。

  &

  能否用自然物本身来传达信息呢?以下我们来看看几个原始社会的人所想过和实践过的例子。

  1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记载,古代波斯人曾接到过北方的斯西德人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这封‘信’表达的意思是:‘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活动,像青蛙一样越过沼泽吗?如果不能,那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的时候,我们就用箭来射死你们。’

  1

  据非洲马里的古代史诗《松迪亚塔》里记载:松迪亚塔要回国时,他的母亲死了。他向所在国的国王请求给他一块坟地埋葬母亲,国王不答应。松迪亚塔把一只装着破瓦片、稻草、火鸡毛、竹鸡毛的篮子递给国王。据国王的顾问解释,它们传达的意思是:‘破瓦片跟稻草表示要捣毁你的城市,到那时候人们将无法识别它,因为剩下的只有断垣残壁。他要把城市夷平,让竹鸡和火鸡来这里嬉戏。’(见《松迪亚塔》)

  1 据记载美洲印第安人中的‘刹克人和福克斯人有一种神物称为“弥甘”(mieams),是一个箱子,内藏各种奇异的物件,每一种都表示一件部落史实或仪式。在宗教节日时,老僧侣由箱内一件一件取出来给大众看,并说“这些物件是要使我们记得威疏卡(Wisuka)在世时教我们应做的事”。由于这些助记忆物使威疏卡的教训和部落的法律,便一条一条的传述下来。’(《见林惠祥《文化人类学》453?54页。)

  1

  据记载,我国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除刻木记事外,也用实物传达意思。‘佤族地区,如果村寨之间发生纠纷,送甘蔗、芭蕉、黄蜡、草烟、牛肋骨和盐巴表示友好;送辣椒表示气愤,送鸡毛表示事情紧急和最后警告;送火炭表示要烧对方寨子;送子弹或火药表示要打对方。’(见林耀华《原始社会史》440页。)

  &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常常看到环、玦、剑、钿盒和金钗等物来象征或传达某种讯息,这虽然是有史以后的事,也可以看作是远古时代的风俗的残留。

  &

  用实物传递信息和结绳刻契有相同的一面,这就是它是提示的,助记忆的,而不是起准确的记录作用的。斯西德人给波斯人的‘信’,松迪亚塔给国王的‘信’,如果不辅以送信人的说明,或有了解斯西德人和松迪亚塔的意图的人从旁解说,‘信’表达的意思依然是不确定的。

  &

  上述的斯西德人的‘信’、收藏于弥甘内的实物,如果分类,是属于‘写实’的,实物表示的就是自身,物外之意保存在说明者的脑中。还有一类属于象征的,意在物外,这就是上面列举的西南少数民族和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利用实物传情达意的例子。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非洲的鲁巴人,‘用石头表示健康和坚强,用炭表示悲哀、黑暗’(见宋振华、王令铮《语言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19页。)比如用插草标表示出卖,用烽火表示军警……。这类象征性的实物,有着全社会共同的理解,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解释的,这正像结绳、刻契所用的特殊颜色的绳、特殊结法、特殊刻法……,在当时当地具有社会性一样。但这类象征性的实物数量很少、象征的范围有限,对社会上需要传达的千变万化的信息来说是微不是道的。

  4‧2‧7

  &

  用实物传递信息,在表数量方面、它们显然不如结绳、刻契。例如,换来五头牛,在木头上只消刻五道痕就解决了,用实物却没有办法记载。不过在助记忆上,实物却有自己的优越性,它可以划定记忆的范围、提供思想的线索和联想的基础。绳结、刻痕只能提示人们有某件事需要记住,不能提示人们要记住的是什么事;实物则不然,它能使人触景生情,把已经遗忘的记忆复活。实物的助记忆,是在半自我说明基础上的助记忆,它可以把事物的主体提示给人们,让人们去补充有关的细节,这是一大改进。在助记忆上,这就是实物的优越性。

  &

  用实物传递信息也有它无法克服的弱点,如:

  ?

  需要随时传递的消息很多,人们却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传递信息用得着的各种实物;

  ?

  有些实物虽然有,可是无法准备和出示,比如传达的信息涉及狮、象、虎、豹就无法驱赶这些猛兽来,涉及大山大海也无法去移山倒海;

  ?

  需传达的信息会涉及人世间的种种关系、种种行为、种种感情、意念……,这更是无物可象、无法出示的。

  1

  再说,记事的实物如果积累多了,保存起来也实在困难。

  &

  正因为实物记事有无法准备、无能出示、无从出示、保藏困难等种种的天然限制,所以,这种方法虽然在提示的效果上比结绳、刻契等优越得多,但在实际应用上却比结绳、刻契狭窄得多。

  4‧2‧8

  Ì

  图画,将图画用于传递信息是文字的源头。

  &

  实物传事的优点和缺点是人所共见的,能否取长补短,利用实物的自我说明性、克服其先天的局限性呢?

  《说文解字‧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1

  许慎的推论是合理的,虽然这不见得是仓颉的发现。

  1

  凭着鸟兽的遗迹可以知道鸟兽的活动,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复制各种事物的图象来提示人联想到该事物呢?这是需要记事、从各种途径探索著记事的道路的人会想到的,因为这种方法没有实物的拙笨,却有实物在传递信息时的效果。

  &

  当时的人,不仅具备这样的动机,而且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

  从考古发现里,从各种人类学的记载里我们知道,远在两万左右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古人类就有了绘画的能力。考古学家在法国的拉科斯洞,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的深处就发现了形象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有飞奔的马,受惊的鹿,狂怒的野猪,庞大的猛杩……,其成就使现代画家惊叹。类似的岩画在非洲、澳洲等地也有发现,图象大都和狩猎时猎取的对象有关,说明这是人类在以狩猎为生的阶段的产物。这些绘画显然不是为了消遣、欣赏而画的,当时的人类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它们的出现,必然和促进狩猎有着某种关系。

  &

  既然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就能刻画出如此逼真的图画,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将这种绘画的能力用到传递信息上去呢?

  &

  这不是推想,这是为人类学、民族学所证明的事实。不论在美洲、在非洲、在澳洲以及在北极地带生活的在发现之前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民族,相当普遍地使用着用简略的图画来传达信息的方法,这种用来通讯和备忘的图象,学者称之为‘图画文字’。

  4‧2‧9

  &

  图画文字是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字。

  &

  图画文字和图画之不同,在于图画是以描绘事物为目的的(虽然描绘的动机各有不同,或出于功利,或出于巫术……),而图画文字则是以描绘事物为手段来助传达助记忆的。正因为如此,图画要求逼真、维妙维肖;图画文字则只要求能够画出此一事物区别于彼一事物的特征、轮廊就可以了。

  &

  新石器时代,图画文字应用于各种需要传达的场合。从现代能见到的材料看,它广泛地用于通讯、告示、启事、书信、诉讼、请愿、公告、历史、记年、英雄传记,诗歌记录、人口登记……,也就是说现代文字应用的范围,当时都有了它的萌芽。

  下面举些例子。

  
e-01.GIF



  危崖警告

  1

  上图(采自蒋善国《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25页。)为新墨西哥的危崖警告。其中的上方作攀登形者为羊,下方作半仰形者为马。意思是此石崖只有羊可以攀登,马就要摔死。

  
e-02.GIF



  穷猎人的记录

  1

  上图(采自葛劳德著林柷敔译《比较文字学概论》,51页。)是一个猎人求援的启事,刻画在干根木棒上,插在容易被发现的野兽的脚印上,上头斜向猎人的家。左面横线表示独木舟;靠右一人横张两臂,表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再右一人右手指自己,左手指著自己的住处,意为自己住在此处;最右的草屋,是待援的人的住处。

  
e-03.GIF



  1

  上图(采自宋振华、王今铮《语言学概论》,219页。)选的是大科达人在牛皮上记载的大事记,是以该年发生的突出事件记载该年的。

  ? 1800年,该年的突出事件是大科达族有三十人被卡拉斯族的印第安人杀死;

  ? 1801年,画的是一个人形,身上遍布红黑两色的点,表示天花流行的那一年;

  ? 1802年,画的是马蹄铁,表示被人盗去带蹄铁的马的那年;

  ? 1813年,画一咳嗽的人形,表示百日咳流行的那一年;

  ? 1817年,伐木建仓库的那年;

  ‘ 1824年,酋长的马被射死的那年;

  ’ 1925年,发洪水的那一年;

  “ 1848年,赛木西被枪刺死的那年;

  ” 1953年,西班牙人送来毛毯的那年;

  ‧ 1869年,发生日蚀,星星白昼出现的那年。

   
e-04.GIF



  1

  上图(采自林惠祥《文化人类学》457页。)记的北美印第安人的一首《战歌》:

  ?

  画的是长著翅膀的战士,他是飞毛腿;

  ?

  他在晨星之下歌唱;

  ?

  在天空下,他手拿战棒和摇鼓;

  ?

  吃肉的鹰在空中回翔;

  ?

  战士战死在沙场;

  ‘

  他升天成神灵。

  歌词大意如下:我希望身如飞得最快的鸟,我每天看着你唱歌,我舍身冲向前。兀鹰在天空翱翔,我欣幸能加入战死者的行列。高处的神灵呼唤着我的名字。

   
e-05.GIF



  1

  上图也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记事─《大湖石画》。《大湖石画》刻在苏必利尔湖岩石上,记一次渡河远征,船上的竖画代表水手和战士,水老鹤和乌龟代表参战的部落,弧形下的三个圆圈表示航程为二天,骑马的酋长是这次远征的领导人和胜利者。类似的这种带有叙事意味的图画记事还有所谓的‘奥杰布娃情书’、‘归还渔业请顠书’等等。

  4‧2‧10

  &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起点,是孕育记录语言的文字的母体,是世界各种文字的共同的源头。

  &

  从上面引的例子可以看出,图画文字虽然仍然是起提示作用的,仍然带有助记忆的性质,但和结绳、刻契等已经有了原则上的区别。结绳、刻契的记载作用和传递作用需要以人的记忆为根据,它离不开当事人的参与和说明。图画文字则不然,它能够形象地再现事物,因而它可以唤起有共同生活基础的同族人的共同的观念,使他们产生大体相同的认识。

  &

  另外,据司各克拉记载,1820年在圣安东尼瀑布处发现一份画在赤杨树皮上的图画文字,是印第安大酋长却可布发布的美国官吏和乞倍华人间的缔结和约的公告。当乞倍华人的一个酋长柏培萨孔达皮看到公告后,马上‘读出它的意义,没有一些疑惑不决或支吾不清。’(见葛劳德著林柷敔译《比较文字学概论》56?7页。)这充分说明图画文字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助记忆记号的范畴,正在成为社会成员会用、会识的社会性的工具。

  &

  从另一方面,和有史以后的记录语言的文字相比,图画文字仍末摆脱助记忆记号的笼统性和含混性。可见,图画文字还只是限定人们的思想对象和思想线索,并不限定所用语词,更不显示语法关系。这说明它和语言是游离的;它仍只具有提示性,仍残留着助记忆的性质,只是比结绳、刻契的提示作用清楚,而且能缩小搜索记忆的范围而已。所以图画文字可以称作‘图画提示文字’,它是从助记忆记号到记录语言记号之间的过渡阶段。

  Ì

  图画文字有它自己的独特记载方法,它是书写的(不管是刻在石头上、画在皮子上或木头上、树皮上……都是书写的变相),它具有自我说明作用,具有社会性,这些都是文字的特征。如果我们不把文字限定到记录语言,而把在社会上起提示、交际作用的书写的符号体系都称作文字,那么,传达信息的图画就完全具备文字的特点。所以我们把图画文字看作是文字,而且只是史前的文字。

  4‧2‧11

  Ì

  关于结绳、刻契……和图画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彼此间是否有统关系?(课程中说明)

  4‧2‧12

  &

  有史以来的各种文字都和图画文字有缘关系。前面所举各例中,可以看出原始记事方法交错存在,起著记事的标记标号的作用。当然,文字也是一种符号,但与这种记事标记符号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它代表着一定的话音和语义,而记事标记符号与语言没有直接联系,即使是叙事画,所代表的也只是事物的形象,表达的只是概括的、约略的内容,看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解说它的涵义。原始记事方法与文字尽管有着如此重大的区别,但在历史的进程中,它们却有着一血缘关系──早期的象形表意文字是由原始记事方法(尤其是契刻和图画)蜕变出来的。原始记事方法在‘寓意于形’这点上给象形表意文字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形体上、线条上的素材。在契刻和图画的基础上,经过简化、抽象化和系统化,使之代表一定的话音和语义,便成为早期的文字。早期文字的形体与图画契刻的确相当接近,查查文字家谱就可以看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文字,埃及的圣书字,苏末的楔形文字,克里特岛的象形字,中国的汉字等都导源于史前的图画文字。把图画文字中已经大大简略了的图形和语言里的词结合起来,让固定的图标志固定的词;改变以事件的进程为次序的连环画式的方法,用语法次序来组织图形,使图画文字由提示语言,由与语言中的词、语法关系游离到和语言一致,这样就产生了象形文字,产生了记录语言而不是提示语言的文字,或者通过记语去记事的文字。

  &

  以下举几个例子:

  1

  埃及圣书字:

  1太阳  2燕子 3战士 4走  5飞

  6眼睛 7哭

   
e-061.GIF



  1 马雅文:

  1金字塔

  2美洲豹    3啄木鸟

   
e-07.GIF



  1

  克里特石刻文

  1山        2牛       3鱼

   
e-08.GIF



  &

  这种描绘实物的逼真性在我国的甲骨文、金文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例子别的讲次再举)

  &

  文字的这一革命是在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发生的,是在青铜器和铁器应用于生产的背景下发生的。当青铜、铁被发现、被应用后,生产力突飞猛进。这是比新石器的出现影响更为巨大的‘产业革命’。由于铜斧、铁锄等被用于农业,可耕地大量开垦了,各种手工业最迅速增加;人的劳动自给有余,人口急速地增殖起来,铁器(包括青铜器)的改造自然的威力反作用于社会,使社会产生贫富的分别,而生产和变换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了。随后,国家出现了,成十万成百万的人口被置于统一的领导之下。生产的发展,交换的发展,萌芽的国家的管理的需要,发告示、征捐税、记载各种政令、公文往来……,都需要有条理的文书。这一切都使含混的、有时模棱两可的图画文字不敷使用;这一切都在呼唤著在记载上排除任何岐解的、确定不移的记录、交际工具的出现。记录语言的象形文字就应运而生了。

  &

  现在世界上有成百种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形式上各有特点。但追溯它们的来源,绝大多数是几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的后裔。

  
e-09.GIF



  
e-10.GIF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