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扎諾 回覆
原帖由 南園颸 於 2010-6-7 19:47 發表
漢族這種分布地域遼闊的民族,一有戰亂便是大量流民跨千里的遷徙,而編戶制度下很難保證封閉的民系,這種歷史背景造成的就是語言-方言的不斷融合接觸,而接觸傾嚮導致簡化,這是公認的 ...
『不同語言之間交流會引起語音的簡單化』這樣的觀點同樣是不正確的,交流有低層次交流和高層次交流的的不同,如果僅僅是一群文盲逃避戰禍而簡單謀生,則他們可能不需要複雜的語言,因而他們之間的語音可能會暫時的趨向相同。但是,如果交流是發生在兩種語言的高級藝師如廚師、樂器師、陶瓷製作師、建築大師、航海家、軍事家等之間,那麼,交流的語言就很可能是語音互補而增加了。從海南儋縣的國語、粵語、客家話、閩語、臨高話、以及黎話苗話混雜的情況看,那裡的語音不是減少反而是增加。例如,國語『全不及格』中的『不』就大多被發成"bùt"不是"bù"——語音反而增加了——其『國語』的語音遠遠比北京城的國語複雜得多。
[ 本帖最後由 皮扎諾 於 2010-6-19 20:0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