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92|回覆: 0

[峨眉] 西江白眉拳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7-6 18: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西江白眉拳史簡述
        清兵入關後,明朝武將朱國疇將軍避難到河南嵩山少林寺落髮為僧(法號『赤眉』),潛心禪理、精研武學,並將武藝絕學分別傳授給五枚、白眉、至善、馮道德及苗顯等五人。藝成後,上述五人分道揚鑣,各自發展。輾轉多個地方後,白眉上人終於在四川峨嵋山清虛觀隱居下來,潛心修道,並對自己平生所學武技進行融匯提煉。一次偶然的機會,受峨嵋猿猴倒掛樹上捕抓水中游魚的啟發,悟出了四標內勁、疊骨功和棉花肚等驚世武技。除白眉曾秘傳兩廣總督高進忠外,為免武技所傳非人,白眉派武功一直只在佛、道中人秘密傳習。直至上世紀初,才由第三代衣缽傳人竺法雲禪師將白眉派武功傳給俗家張禮泉。
        張禮泉(字勵存,1882-1964),原籍廣東省惠陽縣,出生於惠州橋東一個小商人家庭。自七歲起,張便先後隨家鄉東江一帶的林石、李蒙、林合、林俄等拳師習武。1900年,張參加了孫中山的興中會。是年,興中會在惠州起義遭到挫敗,張於是避居新會。次年因擊斃當地一名惡霸而折返惠州。不久,張與堂兄弟離開家鄉,投奔在廣州擔任候補知縣的族叔。1903年,張在廣州六榕寺一帶的旗下街巧遇四川和尚蓮生。經比武較技,深為蓮生的拳技、武德所折服。因年齡相近,志趣相投,兩人成了莫逆之交,經常在一起切磋和研究武學。經數月考察,蓮生見張悟性過人,有習武的天分,於是帶其到光孝寺謁見在那裏掛單的竺法雲禪師。在其真誠感動下,竺師終於打破了不傳俗家的舊例,將張收為弟子。在竺師的悉心教導下,經三年苦練,除了彈子暗器外,張盡得白眉派武學精髓。隨後,竺法雲攜蓮生雲遊西行,之後如白雲黃鶴不知所蹤。張也離開廣州,回到家鄉繼續研習竺師所傳的武功。為了方便門人習練,張對早期習練的幾家拳法進行了精選,在保留原有基本招式的基礎上,以白眉派的心法和發勁方式進行了改良,創編了石師、三門八卦、地煞、四門八卦等套路。在器械方面,也遵循同一宗旨,既繼承了竺法雲系列的器械套路,也將早期習練的優秀器械納入其武功體系,為紀念始祖白眉上人,尊以『白眉』命名。自此,張禮泉便成了嶺南白眉拳的創派宗師。
        在傳承白眉派武功的同時,張禮泉加入了推翻滿清政府的隊伍行列,曾參加過1911年著名的黃花岡起義等重要活動。國民革命取得成功後,因在江門協助當地政府擒獲一名武功高強的鹽梟和屢敗當地武術名人而名聲初振。
        1912年,張為一名門徒排解糾紛而捲入一場以寡敵眾的械鬥。由於雙方人數懸殊且對手太兇殘,在無奈及生死攸關之際,張空手以功力擊斃為首滋事者,重創數名高手後避往廣州。抵穗後,張先是在安懷裏設立【勵存國術社】授徒,其間,因用白眉派武功收服多名武術名師而震動了當時廣州武術界。自此,張人氣飆升,徒生大增。因而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妒忌,遂買兇欲將其刺殺,但欲行刺的近十名持槍、械的殺手俱被張一一擊敗,其中幾名來不及逃跑便被聞訊趕到的軍警當場緝捕。事後,廣州的報紙將此事作為頭條新聞予以報道,稱頌張為『東江猛虎』。1929年,張禮泉應邀到時任廣東省國民政府主席、粵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將軍創辦的【兩廣國術館】擔任武術教師,與當時同在該館任教的林蔭棠、林耀桂、賴成己、黃嘯俠等南拳名家被譽為『南方五虎將』。在張禮泉的積極傳播下,白眉派拳術在嶺南一帶逐漸流傳開來。隨後,張又應邀到黃埔軍校及『南天王』陳濟棠將軍設立的廣東軍事政治學校(燕塘軍校)教授武術。抗日戰爭爆發後,張禮泉激於義憤,積極號召門人投身抗戰,以武報國。在其本人言傳身教的影響下,眾白眉派弟子挾武從戎,紛紛加入抗日隊伍。針對舊中國軍隊武器舊劣,裝備不足,近戰能力低下的弱點,張禮泉創編了著名的『勵存剌槍術』和大刀術,並將其傳授給十九路粵軍和黃埔軍校的學生。結果這套剌槍術和大刀術在1932年1.28上海淞滬事件和1939年抗日戰爭長沙會戰的白刃格鬥中發揮了顯著的功效。1938年廣州淪陷之際,張禮泉返回家鄉,在東江一帶擔任抗日游擊隊的武術教練。抗日戰爭結束後,張回廣州擔任廣東省諜報機關的武術教官。1949年初偕家人及部分弟子移居香港。1964年夏天,張禮泉因病逝於香港九龍,享年82歲。
        在張禮泉的門徒中,得其真傳且在海內外影響較大的,首推曾惠博。
        曾惠博(1906-1958),廣東省增城縣人,出生於越南西貢市之華人區。曾自幼習南派蔡李佛拳械,擅青龍內氣功⑥,拳快腿重,抗擊力驚人。上世紀20年代中期,曾利用回鄉省親之機,率十數名徒弟到廣州向各武術門派挑戰,結果逢戰必勝,令當時的廣州武術界大為震驚。在友人的鼓動下,曾到張之武館要求比試,結果被張用『以彼之技還彼之身』之法,用曾擅長之腿法將其擊敗。曾即跪地拜師,次日更舉行隆重的傳統拜師儀式,正式列入張師門牆,此事在廣州武術界傳為佳話。此後,曾便日夜追隨張師左右,執弟子之禮。藝成後,曾返回越南,在西貢市開設正骨醫館並設立【南強健身院】授徒。在授徒期間,為適應初學和技擊的需要,曾惠博對所學之白眉拳技進行了疏理和改進,創出了四馬連環、蓮葉遮龜、三攻等拳術套路,並將蔡李佛拳技融入了其白眉拳的教學。1956年至1963年鼎盛時期,曾惠博名下的【南強健身院】轄有【越勝堂】、【越英堂】、【群英堂】、【聯勝堂】等武館五間,弟子愈萬,遍佈越南各地,規模和影響力為當時越南各武術流派之首。曾惠博去世後,其長子彼德繼承父業,執掌曾名下之健身院及正骨醫館。1975年越南統一後開始排華,禁止華人授武,【南強健身院】及其屬下武館被迫停業,眾多白眉門人遠走他鄉,余者也轉入地下秘密傳習。1987年後,隨着中越關係解凍,【南強健身院】、【群英堂】、【聯勝堂】眾館才得以重新開業。
        1931年,經張禮泉當時的門徒夏漢雄介紹,曾惠博與夏【珠江國術社】之學員陳君俠(原名照堂,字子熙,廣東雲浮縣人,1903-1952)相識,曾見陳天資聰穎,悟性過人,且有多派拳術基礎,在徵得夏同意後,由其親自授藝,並將其帶回越南,朝夕教誨。隨後,曾惠博利用回鄉祭祖之機,先後三次帶其謁見張禮泉宗師,結果陳之人品及武學資質深得張賞識。因陳為西江峽上之人,張宗師遂贈名『君俠』。自此陳即以此名號行走江湖。經曾惠博近八年的嚴格督導,陳君俠系統地學習了白眉拳的內外功法和拳械套路,且功至大成,尤擅鐵沙掌及羅漢內功,其功力得到了張、曾二老的一致認同,囑其廣開武業,傳播白眉派武功。1938年,日軍進犯廣州之際,陳遵張、曾二人之命,攜弟子陳聯章返回肇慶西江流域一帶傳播白眉派武術,以武報國。
回鄉後,陳君俠先是在弟子朱雨成(廣東順德縣人,1918-2001)在雲浮腰古設立的【存生堂】授徒,期間因屢挫多派武術教頭而在西江流域紮下了根基,隨後更勇伏高要洪拳猛將伍儒翔(1905-1968)並將之納入門下。隨着門徒的增多,為適應教務和發展的需要,經報請當時的廣東省國民政府批准,開設【廣東省西江民強國術社】,旗下分社多達38間,遍佈雲浮、新興、高要等地。為分擔教務,陳君俠挑選了陳聯章、嚴才、程志強、伍儒翔等12名弟子分赴各分社擔任助教,其本人則定期巡迴於各分社之間進行督導。1941年秋,陳君俠在雲浮聖堂廟邂逅蓮生和尚的一名四川籍佛門弟子,隨之接受其指導近一年,技藝更臻於化境。在研練和授徒的同時,陳君俠對以往所習各門派的武技、功法以及跌打醫學進行了總結、精選和提煉,將其融為一爐,創出了三部吞、三攬十字摩等功法以及對跌打刀傷有獨到功效的金刀膏。為確保教學質量,陳君俠還將白眉拳術的教學分為初、中、高三個層級,並嚴格制定了開班教學與入室授徒的界限,形成了『打牢基礎,因材施教,以練為戰,以內壯外,武醫結合,逐層提高』的教學方針。經過近10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了風格獨特,身法、步法、發勁和練功方式均有別於其他分支的——西江白眉拳。隨着時間的推移,陳君俠的人品、武功也為當地政府所肯定,1939年末被雲浮縣政府聘為武術總教官。在其致力推廣和傳播下,白眉派拳術在西江一帶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可以說是精良輩出、人才濟濟。1952年,因陳曾受師叔葛肇煌(白眉派五代弟子,廣東河源人,1900-1953)的拉攏加入其部並為之培訓特工人員,在當時開展的『鎮反運動』中遭到鎮壓。
就在陳君俠返鄉次年,經詠春派拳師余龍介紹,陳宗良(廣東雲浮縣人,1915-1995)、李耀斌(廣東雲浮縣人,1919-2003)、李英斌(廣東雲浮縣人,1920-1985)、肖振榮(廣東雲浮縣人,1926-2008)等人得以挾技投入陳君俠門下,六、七年間盡得白眉拳械之精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功夫。新中國成立至文革期間,由於歷史等各方面的原因,西江白眉派拳術的發展曾一度遭到打壓,李耀斌、陳宗良、李英斌、肖振榮等四名西江白眉派傳人均被投入獄中。出獄後繼續接受勞動改造。其他門人也因出身成分等問題被迫深居簡出,秘密傳練,其傳播基本處於鬆散、混亂的狀態。文革結束後,武術重獲新生,李耀斌、陳宗良、李英斌、肖振榮等人先後摘掉了頭上的『帽子』,於是各自公開授徒,白眉拳才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因當時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等各種主客觀方面的因素,陳宗良、李耀斌等傳人與包括陳師後期的弟子同門之間鮮有見面和交流,與流傳到海外的其他白眉派分支更難有溝通。在各自傳承發展的幾十年間,不少西江白眉門人根據各自的研練體會以及授徒的不同需要,對陳師所傳授白眉派拳術作了不同程度的創新、發展和潤色,所以西江白眉派的拳械,與其他分支相比較,雖然在名稱上大致相同,但身形、步法,特別是發勁方式則存在着較大差異。
近年,隨着國際國內經濟、文化、體育、醫學的發展和交流,特別是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和文化體育『走出去』戰略的推動,西江白眉拳各支系的發展已由過去較為封閉、鬆散的狀態逐步走向開放和融合,不少關閉多年的白眉拳武館紛紛復業。從秘守其技到公開授徒,從強警健民安邦到越洋交流傳播,西江白眉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發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西江白眉派世系表

始祖:白眉上人
二代:廣慧禪師
三代:竺法雲禪師
四代:張禮泉
五代:曾惠博
六代:陳君俠
七代:伍儒翔、朱雨成、李英斌、李耀斌、肖振榮、陳永福、陳亞娣、陳序洲、陳宗良、陳棣權、陳聯章、陳雷友、趙日雲、趙仕剛、趙北源、趙泰雲、趙錦華
八代:區廣權、鄧子云、鄧子良、龍金賢、伍志源、關廣洪、劉炳森、朱小葵、余礦金、李子文、鄒  妹、陳飛雄、陳友和、陳均堂、陳金華、陳劍元、陳振球、陳耀南、麥  沛、冼卓杭、趙仲頤、駱建華、徐金興、郭漢權、康光輝、梁  林、梁順堅、黃  麗、黃史文、黃志軍、黃國建、黃碧南、彭天德、覃國強、譚昌倫、譚昌德、潘滿容
九代:區建釗、區昌龍、區肇盈、馮  源、馮燦雲、馮燦雲、馮朝耀、葉  桂、葉仕宏、葉慶華、甘偉強、石志昌、伍  恆、伍石全、伍志行、劉  偉、成國東、朱雲廣、朱慶恆、何文飛、何木養、吳雲堅、吳木海、吳國華、張  榮、張世勇、張偉堅、李  軍、李  傑、李儀偉、李永泉、李健忠、李泰山、李泰志、肖  祿、谷玉瑞、鄒鑒平、陳永興、陳佳雄、陳恩祖、陳海生、麥  嘉、麥超龍、林偉雄、林柏成、林煥華、林煥良、林端旋、羅文齊、趙巨雲、趙亞水、趙金葵、梁  灼、梁  明、梁  銳、梁天石、梁東海、梁石龍、梁坤仔、梁展翹、黃卓耀、彭國輝、彭建妍、彭建銘、曾  予、曾  植、游永南、譚洪仔、譚肇斌
二、西江白眉拳特點
江城子 · 白眉拳功
內勁堪譽白眉功,若游龍,舞東風,敢吞日月,力推群山動。俠義剛正行天下,冠沖宵,戰豺熊;
盤橋粘手人來送,影無蹤,身似弓,拳風怒發,雷鳴劃蒼穹。鳳翔鵬程架彩虹,群習武,浪高峯。
(2010年3月6日於端州)
西江白眉拳術集多派武術之長,內外兼修,剛柔有致,是拳功一體的拳法。它涵括了『兩儀、三形、四標、五向、五行、六合、六勁、八式』等要訣。『兩儀』為來迎去送,是因勢而謀,借勢為主的應敵法則。『來迎』指遇敵迎其攻勢而上,採取『引進落空』的方法予以化解;『去送』指敵退縮我則順勢用『順水推舟』的方法向其攻擊發勁。『三形』為身、手、步形態。即:圓、扁、薄。『圓』指動作圓滑,就手法而言,以短手為主,柔勁為外,攻則直取,守則圓滑,隨機應變,循環不已。『扁』是以形取意,指頂平、肩垂、收胸、藏腹、斂髖,即如猴胸、豹頭、虎背、龍腰等,將身體內縮以減少對敵空間,使身體轉動矯捷,以適應攻防的需要。『薄』是指運用靈活多變的步法迫近敵身,強威其勢,逼其進退之餘地,使其變實為虛,所謂『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常薄敵身,待機而發』。『四標』為內勁,又叫『四運』或『四象』,即:吞、吐、浮、沉。『吞』是吸納、含蓄的意思。表現在身形上,身未退而胸裏折,藏身裹體為吞;表現在勁力方面,則是拉勁和抽勁。『吞』主守,是避實擊虛,消力化勢的方法。運用時要有氣吞山河,盡攝己中之勢,方能化勁於無形。『吐』是向外發放的意思。往往要藉助蹬地擰腰之勢以助勁。『吐』主攻,運用時要快如閃電。『浮』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虛勢,如空中飄毛,水中浮萍;二是指實勢,即隨動作需要,腰直而挺,發出向上升托之勁,如大浪之掀舟。『沉』是指向下沉降的意思。在身形上表現為腰臀松落,氣沉丹田;在勁力方面則表現為向下按壓之勁,運用時如泰山壓頂及中流砥柱矗立之勢。『五向』指五個方向,即上、下、左、右、中。除此之外,尚有上下與左右四斜角,合起來共九個方向,在發手或轉形時須密切留意;『五行』為用勁之方式,即剛、柔、輕、迅、重。所謂剛摧破堅,柔綿不斷,輕避受力,重難動搖,迅爆強勁。『六合』是指上、下、左、右、前、後六面相合,內外合一的整體之合。『六勁』為發勁之身體配合,即踝、膝、胯、肩、肘、腕六個部位,出勢發手要求六部勁力貫通,發出整體之力。『八式』為步法結合手形攻擊防守的方式。『鞭』:靈巧斜撇;『割』:手似抽刀斷水;『挽』:所謂力挽狂瀾;『撞』:用肘撞之;『彈』:勁發似弓;『索』:纏繞抽吞;『盤』:避實擊虛;『沖』:直破中上。
一、剛柔並濟、勁力為先
西江白眉拳化蠻力為勁功,重內勁修煉,且拳勢兇悍,氣勢雄厚,『出手如雷擊,勁發似放箭』。講究『勁從心內發,力從腰馬生』。其勁力在外多表現為彈抖勁和爆炸勁,這兩種勁均是蓄而後發,從內而出,集全身功力於一點,一觸即發,如炸藥爆發,其發也速,其去也疾,其勢也猛,其力也透,威力無窮。發勁時,力生腳趾,氣發丹田。做到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形隨氣走,勁隨意出,將全身的潛力充分調動起來,藉助踝、膝、胯、肩、肘、腕諸關節的聯動及身體的閃、轉、疊、扭的協調配合,於剎那間迸發而出,如放電一般,在瞬間爆發出強大的能量。勁力運用亦剛亦柔,亦韌亦爆,剛柔並濟。發勁前,在內以意領勁,胸部內涵閃轉,腹部裹藏扭疊;發勁時肢體用勁,胸部前張,丹田鼓盪。且身形的吞、吐、浮、沉要隨拳術動作和發勁的需要而變化,動作快慢相間、虛實交替、剛柔相迭,變化無窮。
二、手法綿密、快速穩健
西江白眉拳的動作細膩,富於變化,手法嚴密。在運用上,『上不越頭,下不低腹,側不超肩,後不過肋,』。在攻守方面,攻,要直奔對手中心,搶佔有利方位,務求發手必得;守,要守住中心要隘,兼顧身體兩側,不讓對手擊中。發拳時轉前臂旋腕彈出,前手內旋擊發,後手或外旋迴勾撥轉,或用力勾割;右手上穿,左手則向下捋拽,兩手爭衡對拔,互相呼應。發手與身法、步法緊密配合,做到拳不空發,手不空回。憑着神經感覺,洞悉對方去向,粘連相隨,如磁吸鐵、如影隨形,來迎去送,令對手欲棄不能,欲退不成,難於還手進着,處處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馬步的重心較高,且多用兩膝關節微曲的雙弓馬,自然、靈活、快速、多變,擰腰轉身,前後左右及過馬。步法多採用迫步,貼身追打。出腳邁步時裹胯合襠,屈膝扣足,腳趾抓地,既快速,又穩固,『靜而穩固,動而不亂』,攻、守兩利。
三、以攻對攻、擊打要害
西江白眉拳素以兇悍、狠毒、快速著稱,搏擊交手時講究連消帶打,亦守亦攻,以攻代守,以攻制攻。在對峙過程中,一有機會,就果斷、迅猛地進攻。與對手搏擊時,在避其鋒芒的同時,連環攻擊,貼身追打,招招直奔要害。即在步法的配合下,做到攻守同發。此手封,彼手打,手防上,腳攻下,攻守兼備。在對手向我攻擊時,不以拙力相拼,而是隨勢迎化,巧於應變。與敵相遇時,採取『來迎去送』的法則,用技巧避重就輕地消解對方的攻勢。或者運用斜面受力的原理,與對手接觸後作弧形或圓形運動,改變對手的攻擊方向,從而為我所克。在對手攻勢為我方瓦解的同時,驟下殺手,重擊要害,致其喪失戰鬥力。另外,在雙方相持而對手之弱點在我面前暴露無遺,對方將動未動之際,或防守薄弱且未有任何攻勢的情況下,倏然出招,搶先擊中對手,後發先至,以速度佔得先機。
四、協調整齊、內外合一
西江白眉拳的技術動作要求做到緊密、協調、穩固、完整。上肢的一伸一屈,一上一下,縱橫往來;下肢的進退閃轉,虛實變化都必須與身體緊密配合。做到自上而下,從左到右,由前至後,由內到外,全身貫串,整齊如一。出勢時手、腳、鼻三尖垂對;根、中、梢三關相連,即平時常講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密切配合。在此基礎上,還要做到意領氣行助勁發、身隨步轉手呼應,使意識、動作、呼吸三者緊密配合,做到內外合一,周身一氣,使身體上與下、左與右、前與後互相對爭,六面相合,使姿勢穩當,內外兼備,協調一致,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
三、習練西江白眉拳的要求
 
練拳詩
 
吞吐浮沉建奇功,去送來迎互變通。使勁超風如電閃,盤橋捆手法歸中。
發時有準方為貴,上下高低勢不同。一失毫釐千裏錯,徒形有樣等於空。
垂肩挾肘當遵守,標指直拳比劍鋒。馬步堅靈通足趾,腰為轉軸武家宗。
轉身換勢須靈捷,進退雙肩活似龍。曉得剛柔真妙法,專心苦練自登峯。
 
西江白眉拳除具有自身獨特而鮮明的風格外,在練習要求上也有別於其他系的白眉拳。
 
一、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
西江白眉拳對技擊較為偏重,大多數動作均是從技擊上着想。在動作形式和動作上,既符合人體運動生理衛生規律,又符合技擊攻防的需要。要練好西江白眉拳,首先要在動作姿勢上下功夫,弄懂每招、每式的規律性,這是習練的根本要求。否則的話,就會阻礙日後拳術水平的提高。
1、頂平項豎,唇閉齒扣
頭部是人體的指揮部,是全身之統帥,不能輕舉妄動。打拳時,頭部要領起精神,保持自然中正,向上頂勁。頸部要舒展並自然豎立,切忌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否則就會影響拳術動作的收吞吐放。口要自然合閉,牙要上下扣好,舌尖抵上齶,呼吸暢順,鼻吸鼻呼,下頦向裏微收,以配合頭部的虛靈與頸部豎起。目光宜隨手轉,光兼四射,不何左顧右盼或俯或仰。頭部姿勢正確,並與身體方向、位置的變換緊密配合,有利於精神、勁力、靈敏和速度的發揮。
2、沉肩墜肘,吞吐浮沉
肩部既是上肢與身軀連接的樞紐,也是上肢的根節。在練拳過程中,要注意隨時將肩關節向下松沉並前合。肩部松沉前合,有利於上肢的舒展和靈活,使動作沉穩紮實,自然和順,手臂的活動更顯自如。肘部是上肢的中節,貴在屈使。肘關節沉墜,可以使氣運行於手,使動作活潑自如:前可呼應於腕、掌,後可呼應於肩,且能起到護胸的作用。向外發勁時,胸要向前張,腹要向上抽收。胸部前張,有利於勁力的傳遞、發放。腹部向上抽收,可使腹部內臟充實,免受發勁的震盪;蓄勁或守勢時,胸部要內含裏折,腹部要向內裹藏。胸部內含裏折,可使氣往下沉,利於護藏胸部,減少胸部受敵面積。腹部裹藏,既可起到穩固重心的作用,也可使脊椎產生上下拉伸,如具有彈性的彎弓一樣便於力發,且利於手法、身法的變化;移身換勢時,胸要閃要轉,腹要扭要疊。胸部閃轉,必然帶動肩部松沉前合,利於變招換勢。腹部扭、疊,有利於肢體運動的敏捷轉移。
3、腰沉脊活,斂臀提肛
腰是連接上體和下肢的樞紐,是人體運動的主軸。從人體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一切整體運動的發力都始於腰髖。腰部既不能鬆軟無力,也不能僵硬呆板。腰部鬆軟無力,運動就會失掉中心,出拳踢腿必然漂浮;腰部僵硬呆板,則會使勁力停滯,拳腳生硬,全身失去完整和協調。所以在練拳過程中,腰部始終要松展自然,富有彈性,使身軀貫串一勁,充分發揮『身如弓弩』的作用。勁力的收吞吐放,身法的折轉扭擰,都離不開胸椎、腰椎的曲折、變化,因此要加強胸椎、腰椎的柔韌性鍛煉,使腰身柔活,充分發揮其勁力傳遞的樞紐作用。此外,還要注意將肛門的括約肌稍加收縮上提,使臀部向裏收斂,促使腰脊和尾骨保持中正,以利身法的變化及勁力的傳送。
4、胯松膝扣,樁穩步活
胯既是下肢與身軀相連的樞紐,也是下肢的根節。胯部放鬆,並微向裏縮勁,利於松腰和牢固胯關節。胯部松沉與斂臀提肛相結合,可保持上體的正直。白眉拳要求步法進退穩健,靈活機敏。在習練過程中,要注意兩腿之間的距離要適宜,既不能太寬、也不能太窄。太寬則導致遲滯,無法發揮腰部的作用,且不利於進退提放,容易被動失勢;過窄則失之穩重,不利於防禦和攻擊對方。所以站立時應以舒適自然為度。這樣,轉動便會靈活,進退自然穩健。另外,兩腿彎屈要適中得體,以利膝的屈伸提放,充分發揮虛實替換、閃展騰挪的作用。同時,膝關節要微向內扣,以利馬步沉實穩定;出腳邁步時,膝關節松活自然,後腳充分蹬地發勁,前腳向前踩出,落勢穩健,腳趾抓地。在此基礎上,要以腰為軸心,全身上下像擰成一股繩一樣,在快速中帶有一股彈力,使全身充滿一種內在的力量。
 
二、練習的步驟和方法
要練好西江白眉拳,和學習任何一門技藝一樣,都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一般要經過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在實踐過程中,由於各人的體型各異,悟性不一,素質參差不齊,很難按照一套固定的程序來學練,但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1、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首先要掌握動作的正確姿勢,因為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拳術水平的發揮,也關係到日後的深造。所以初始階段的學習,要着重學習和掌握西江白眉拳對身體各部姿勢的要求,了解相關姿勢要求與拳原之間的內在聯繫,建立正確的概念。在基本動作練習過程中,要特別着重注意動作的姿勢和起止路線、角度、力點和攻防含義,每招、每式力求動作準確,逐步形成正確的技術定型。其次,要練好基本功。基本功是西江白眉拳練習的一個最基礎的部分,是訓練和發展身體素質的有效方法,也是練好西江白眉拳的重要條件。要練好基本功,就要在繼承傳統優秀功法的基礎上,根據白眉拳的特點、風格,借鑑現代體育訓練的科研成果,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速度、力量、柔韌、靈敏和耐力方面的鍛煉,為學習拳術和技擊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是要學會鬆柔,掌握肌肉鬆緊快速變換的要領。出手發勁,加速勁力未發到位時,全身要處於適度放鬆狀態,當拳腳到位時瞬間才緊一下,隨後又是放鬆。只有全身骨節鬆開,肌肉相對松馳,減少對抗肌的用力,才能集全身之力在一個力點上發出。實踐證明,肌肉的鬆柔程度越高,緊張時所產生的硬度就越大,所發放出的勁力就越強。肌肉鬆緊變換的時間越短,就越能發出連續性的爆炸勁。
2、內外協調,發勁順達
西江白眉拳法非比尋常,非經恆久的勤學苦練不能有成,平時要多練單式單勢,並注意講究身體各部的協調配合,掌握動作的發勁方法和用力技巧。拳家曰:『力,其根在腳。發於腿,宰於腰,形於手』。發勁,要起於根,順於中,而達於梢。手一揮動,背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腳一邁出,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腳,節節貫串地使勁迅速達到着力點。發勁時,要以意帶勢,以內帶外,以外助內,內外結合,協調順達。運用手法要歸中、守中、用中。步法方面,既要快速輕靈,又要堅固穩定。呼吸方面,要做到自然暢順,運動起來大致可按照吞吸、吐呼,沉吸,浮呼的原則,使呼吸與意識、動作三者緊密配合,切忌憋氣拙力。在勁力的運用方面,吐勁要盡長去遠,吞勁要短促突然。另外,還要注意身體各部的配合,做到手隨身去,身隨步轉,眼要跟手,眼到手到等等。
3、切磋較技,勤於實踐
強身自衛、以暴制暴是拳術的本來面目。作為一個白眉派門人,從開始習拳的那一天起,就應該一切從實戰出發,每招、每式應有為而發,攻擊對手的什麼具體部位應該心中有數,隨機應變。做到『練拳時面前若有敵』,反覆磨練,招式才能由生而熟,由熟而精,由精而絕。一旦臨敵,方可視若無人,所向披靡。在此基礎上,要學以致用,珍惜每一次的實戰機會,多與各門各派的拳師交流切磋。『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怯敵還是藝淺,善戰必定藝精。古人云:「藝高人膽大」,信不誣矣!』通過比試較技來加深對拳術動作的理解,檢驗、提高自己的綜合實戰技能。
4、精益求精,持之以恆    
習練西江白眉拳,並不是學會幾下招式動作,苦練幾天就能強身健體,自衛制敵,而是要通過長期的刻苦鍛煉,通過上萬千次的反覆錘練,細心體會,在具備一定的心理、身體素質,一定的拳腳功夫的基礎上才可能為實際所用。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而後絕』。只有持之以恆,勤學苦練,多思、多悟,精益求精,才能達到融會貫通,出神入化的境地。
 
三、尊師重道
白眉祖師訓曰:『尊祖尊師尊武道,學仁學義學武功』 。即是說要 『尊師重道』,做一個武德高尚的人。『尊師重道』是我國傳統道德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項目,是中華民族及中華武術的優良傳統。對於白眉門人來說,『尊師重道』是習武之本。所謂『尊師重道『,一要尊敬師長,對師傅、同門前輩表示敬意;二要承認師承,承認所學拳藝的授業師傅;三要對師傅所傳授的拳術表示重視和尊重。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身為人師者,設帳授徒,絕對是件勞心、勞身的事。對弟子來說,師傅是傳授拳術技藝的帶路人,給弟子指點修行的方向,防止後學者誤入歧途。弟子學習的是拳藝,師傅傳授的是拳藝,正因為拳藝,才將弟子和師傅連在了一塊,只不過在拳藝中,師傅較早地走在了前頭。『有源頭,就有江河,有江河才有後浪』,師傅就好比是源頭,拳術技藝就好比是江河,後浪就好比是弟子。如果只重視江河、只重視拳藝的修養,不重視源頭、不尊重師承,源頭一旦枯竭,後浪就會跟着消失,江河也隨之變成一潭死水。所以,為人弟子者,尊道必先尊師。尊敬師長、尊敬授業師傅就是為了敬學、就是對自己所學拳術的尊重。佛語有云『佛法從恭敬中求』。只有重視尊師之道的人,師傅及前輩才有可能將自己的習拳心得和體會傾囊相授。
俗話說:『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尊重師傅不是說師傅至上,門派至上,也不是說就不能跟其他人學習拳術。而是要在忠於師承,承認師承的基礎上,多向其他同門和其他門派吸收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凡是指導我們學習拳術技藝的前輩,就是我們的師傅,就是我們的老師。為人弟子者,無論將來能否超越他們,作後輩的都應該尊重他們!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一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老師,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即便是大學畢業,你以前的小學老師一樣是你的老師,而且一輩子都是你的啟蒙老師!因此,做後輩的應該懂得禮節!這並非拳道所獨有,而是為人之根本,若無此覺悟,談何習拳?到自己為人師時,如何授徒?所以,作為白眉派弟子,從練習本門拳術的那一天開始,就應該熟讀並不斷重溫白眉祖師的訓諭,在勤練武功的同時,加強修養,飲水思源,做一個武藝高強、有道義、有武德的人。就像平時演拳一樣,『以禮而始,以禮而終』。
 
 
白眉祖師訓令
 
尊祖尊師尊武道,學仁學義學武功;
學得武功能守已,英雄半點莫欺人;
相逢不是忠良輩,萬兩黃金也不傳;
有親無義不可教,無親有義則可傳;
學得白眉真技藝,縱然廢石作金磚。
 
 
西江白眉拳拜師帖
 
為發揚中華武術
敬向□師□□學習白眉拳功,恪遵師訓,敬業樂群,勤學苦練,以武德為鍛體,以道德為應世,仁愛存於中,光明行於外,平時則為安善之民,為國則為忠勇之士,奉公守法,端正去邪,一心一德,以振興白眉武術為前題,戒驕戒躁,為發揚中華武德為目標,衷誠不冒,所具是實。
西江白眉拳(二)
一、人體要害分佈
西江白眉拳崇尚實戰技擊,可謂『招招有法度,勢勢無花假』。在門人訓練中極忌與技擊無關的花架子,在實戰時講求穩、准、狠,出招必攻對手最薄弱、最致命的要害部位,可以說是『心中不存小善,手下不留容讓』。所以門內歷來就有『舉手莫饒人,饒人莫舉手』的說法。過去,西江白眉拳的弟子在習拳之初,一般要先了解人體的生理構造、熟悉人體要害部位的分佈和運動機理,隨後才開始系統習練相應的攻防基本功,為後天勁功的培養以及實戰攻防的準確性和殺傷力打好堅實的基礎。(圖一)
二、基本手型、手法
(一)攻擊手法
1、拳法
①塞捶:右手成鳳眼拳(圖二A1.1.1),雙腳蹬地,擰腰左轉的同時,手臂由屈到伸沿身體中線內旋衝出,力達食指第二指節(圖二A1.1.2)。塞捶有左、右之分。
要求:力從腰發,擰腰轉體,蹬地扣膝,催動肩肘,發力完整。
用途:擊打對手的眉心、人中、咽喉、心窩、軟肋等部位(圖二A1.1.3-5)。
②沖捶:右手成鳳眼拳,雙腳蹬地,擰腰左轉的同時,手臂由屈到伸沿身體中線向前上方外旋擊出,拳心向上,力達食指第二指節(圖二A1.2.1)。
要求:藉助雙腳蹬地、擰腰的力量,發力由下至上,協調順達。
用途:擊打對手咽喉、下頦、乳根等部位(圖二A1.2.2-3)。
③攬打:右手成鳳眼拳,利用蹬地、轉體、送肩和手臂快速前伸、內旋的合力,由左向右、向上、向外快速彈擊,高與頦平,拳心向下,力達食指第二指節或拳輪至前臂尺骨下端(圖二A1.3.1-2)。
要求:肩沉肘墜,擰腰發力。
用途:擊打對手的面部及頸側動脈(圖二A1.3.3-4)。
④掛捶:右手成鳳眼拳,以肘關節為軸,利用蹬地擰腰的合力,由下經胸前向外、向前、向下反臂掄擊,力達拳鋒(圖二A1.4.1)。掛捶有單、雙之分。
要求:拳走立圓,彈抖發力。
用途:主要用於攻擊對手的頭、面部(圖二A1.4.2)。
⑤碎橋:右手成鳳眼拳,以食指第二指節或拳輪至尺骨下端為力點,蹬地、擰腰的同時;手臂由屈到伸,由外往內向前擊打(圖二A1.5.1-2)。
要求:力從腰發,順肩斜擊,轉體配合。
用途:多用於攻擊對手頭面部及肩、臂連接處(圖二A1.5.3-4)。
⑥背捶:右手成鳳眼拳,以食指第二指節或拳輪至尺骨下端為力點,蹬地、擰腰的同時;手臂由屈到伸,由內往外向前擊打(圖二A1.6.1)。
要求:沉肩、擰腰發力。
用途:攻擊對手的軟肋(圖二A1.6.2)。
2、掌法
①標指:左手成柳葉掌(圖),手腕挺直,掌心朝下,以指尖為力點,身體微向右轉,利用腿的蹬力,手臂由屈到伸沿身體中線向前插擊,掌心向下(圖二A2.1.1)。標指有左、右之分。
要求:出手前不要向後引臂,速度要快,肩關節前送。
用途:多用於插擊對手咽喉、眼睛等部位(圖二A2.1.2)。
②穿掌:左手成柳葉掌,手腕挺直,掌心朝上,以指尖為力點,擰腰右轉,利用腿的蹬力,手臂由屈到伸向前插擊,高與喉平(圖二A2.2.1)。穿掌有左、右之分。
要求:力從腰發,擰腰轉體,蹬地扣膝,催動肩肘,力達指尖。
用途:插擊對手咽喉、腋下等部位(圖二A2.2.2)。
③鞭掌:右手成柳葉掌,掌心向下,掌外沿朝前;利用蹬地、轉體、送肩和手臂快速前伸的合力,猛力向前、向外彈擊,力達掌根、掌外沿(圖二A2.3.1)。
要求:發力前肌肉放鬆,發力時順肩、送肘,甩手腕,轉體配合。
用途:多用於攻擊對手面部及頸側動脈(圖二A2.3.2)。
④劈掌:雙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蹬地、擰腰的同時,右手成柳葉掌,手臂由屈到伸,由上到下,由外向內沿身體中線斜砍,高約與肩平,力達掌根、掌外沿(圖二A2.4.1)。
要求:手臂外旋,砍擊快速有力,身體微前探。
用途:擊打對手的頸側動脈(圖二A2.4.2)。
⑤封橋:雙腳前後開立;左手成柳葉掌,手腕挺直,掌心朝下,以掌根至尺骨外側下端為力點,身體微向右轉,利用腿的蹬力,手臂由屈到伸向前彈擊(圖二A2.5.1)。封橋有左、右之分。
要求:前臂內旋,推擊發力,肘關節快速屈伸。
用途:擊打對手的眼睛、咽喉(圖二A2.5.2-3)。
⑥撇掌:右手成柳葉掌,掌心向下,以掌外沿為力點,利用蹬地、轉體、送肩和手臂快速前伸的合力,右掌猛力向前、向外彈擊(圖二A2.6.1)。撇掌有左、右之分。
要求:發力前肌肉放鬆,發力時順肩、送肘,轉體配合。
用途:擊打對手的軟肋(圖二A2.6.2)。
⑦扱掌:右手成虎掌(圖二A2.7.1)上抬,腰身上挺,然後利用蹬地、擰腰和腹部肌肉突然繃緊的合力,由上向下、由後向前沿身體中線扑打,力達五指和掌心(圖二A2.7.2)。扱掌有左、右之分。
要求:連撲帶抓,連蓋帶按,弧形擊出。
用途:多用於擊打對手的頭、胸等部位(圖二A2.7.3)。
⑧閘掌;右手腕後屈外旋,掌指朝右,以掌根、掌外沿為力點,擰腰轉體,手臂由屈到伸猛力前擊,高度在胸脅之間,掌心向前(圖二A2.8.1)。閘掌有左、右和單、雙之分。
要求:手腕後屈外旋,擊打有力,力達掌沿。
用途:擊打對手的脾部、小腹、後腰(圖二A2.8.2)。
⑨撐掌:雙腳前後開立;左手立掌,以掌外沿為力點,擰腰轉體,手臂由屈到伸猛力前推擊,高與肩平。眼看左掌(圖二A2.9.1-2)。撐掌有左、右和單、雙之分。
要求:立掌坐腕,推擊有力。
用途:擊打對手的下鄂、咽喉、胸部等部位(圖二A2.9.3-4)。
(二)防守手法
1、扣拿:雙腳前後開立,左手屈肘前伸,五指張開,以腕關節為軸,向內或向外立圓圈繞後掐扣成鷹爪(圖二B1.1-3)。扣拿有左、右及單、雙之分。
要求:立圓圈繞後隨即成扣拉動作。
用途:擒拿對手的手腕,防開對手對中、上盤的攻擊(圖二B1.4)。
2、挽手:左手成鷹爪向前扣出,蹬地、擰腰的同時,以肘關節為軸,手臂由外向內擰轉屈肘掩收(圖二B2.1a-b)。挽手有左、右之分。
要求:扣抓時,五指要有一個由張到閉的掐扣過程,手臂擰轉要藉助腰勁。
用途:防開對手中盤攻擊,以攻制攻(圖二B2.2)。
3、盤手:右臂微屈伸出成龍爪(圖二B3.1),以肩關節為軸,蹬地、擰腰的同進,前臂內旋,從上向下,從左向右左弧線橫向摟掛,力達腕後前臂下端(圖二B3.2a-b)。盤手有左、右之分。
要求:屈肘,前臂內旋,扣腕,連摟帶掛。
用途:盤開對手的攻擊手、腿(圖二B3.3)。
4、勾手:右手成勾(圖二B4.1),前臂略抬,然後利用蹬地、擰腰和肩、肘突然沉降的合力,由上向下、由外向內沿身體中線劈打,力達掌外沿至前臂下端(圖二B4.2a-b)。勾手有左、右之分。
要求:發力前手腕放鬆,擊打到點時才用力勾手腕。
用途:防開對手的攻擊手、腿(圖二B4.3);也可勾打對手的頭、頸等部位(圖二B4.4)。
    (三)肘法
1、挑肘:蹬地、擰腰的同時,右手屈臂,肘尖由下向左上方猛力挑擊,力達肘尖(圖二C1.1)。
要求:蹬地擰腰,轉體送肩,上臂托抬。
用途:挑撞對手的胸部、下頦,配合擒拿技法挑擊對手的肘關節(圖二C1.2)。
2、撞肘:重心稍向下沉,右臂屈肘收於胸前,含胸拔背,隨即展胸開肩向右猛力頂擊,力達肘尖(圖二C2.1)。
要求:蹬地、轉體擰腰帶動肘發力,動作短促、兇狠。
用途:擊打對手的胸肋部(圖二C2.2)。
3、壓肘:蹬地、擰腰的同時,右手屈臂,以肩關節為軸,肘尖從外向內、向前斜線弧行猛力壓蓋,力達肘關節前臂一側(圖二C3.1)。
要求:向左擰腰、轉體配合發力,弧線蓋壓。
用途:擊打對手的頭面部、肩頸部、背部等(圖二C3.2)。
4、後頂肘:兩腳左右開立,腰向左後扭轉,左手屈臂,以肘尖為力點,貼肋往後爆發撞擊(圖二C4.1)。
要求:蹬地、轉腰、頂肘協調,動作隱蔽,發力短促、兇狠。
用途:擊打對手的心窩、肋部,解脫摟抱(圖二C4.2)。
三、基本步型、步法
步型是指兩腳站立的姿勢和位置的造型。步法則是在步型的基礎上,配合各種攻防技法的實施而改變重心位置作前後、左右等各個方向移動的技術方法。在實戰中,步法既是保持與對手合適間距,調節攻防位置和角度,掌握攻擊時機的基礎,也是發力攻擊的源泉。
(一)步型
1、不丁不八馬(以下簡稱『丁八馬』):兩腳前後分開,重心下降,前腿弓,腳尖稍內扣,膝略垂直腳尖,後腿微屈,腳尖外張約15度,全腳掌着地,前腳的延長線與後腳間距不超肩寬,前後腳間距以舒適為度(圖三A1)。左腳在前為左丁八馬,右腳在前為右丁八馬。
要點:裹胯合襠,屈膝扣足,腳趾抓地,含胸拔背,收臀提肛。
2、四平馬:兩腳平行站立,略寬於肩,屈膝半蹲,腳尖正對前方,重心落於兩腳之間(圖三A2)。
要點:上體正直,收腹斂臀,膝蓋與地面的垂線不超過腳尖,腳趾抓地。
3、吊馬:左足上前一步,右腿屈膝半蹲,腳尖外展約45度,體重落於右腿上,左腿前腳掌虛點地面,上體正直,臀部收斂(圖三A3)。左腳點地為左吊馬,右腳點地為右吊馬。
要點:虛實分明,吊襠提肛。
4、獨立馬:左腿支撐,右腿屈膝提起,腳尖垂直或勾起內扣,上體保持正直(圖三A4)。左腿支撐為左獨立馬,右腿支撐為右獨立馬。
要點:收腹提肛,腳趾抓地。
5、跪馬:左腳前出一步(約兩腳掌長),屈膝下蹲,右腿下跪,膝部接近地面,大小腿貼緊,右腳跟離地,重點落於兩腿之間或略偏左腿(圖三A5)。左膝跪地為左跪馬,右膝跪地為右跪馬。
要點:上體正直,收腹提肛,腳趾抓地。
6、卍字馬:兩腿前後交叉。前腿屈膝下蹲,腳尖外展;後腿屈膝下跪,膝部接近地面,腳跟可稍惦起(圖三A6)。左腳在前為卍字馬,右腳在前為右卍字馬。
要點:上體正直,收腹斂臀,沉氣坐胯,前腳踩地。
(二)步法
1、上步:雙腳前後開立,後腳向體前跨出一步(圖三B1)。
要點:擺動腿向前踩出,腳跟、腳外側先着地,胯部松沉。
用途:拉近與對手的距離。
2、退步:前腳向體後退一步(圖三B2)。
要點:以前腳掌先着地,重心下沉。
用途:拉開被攻擊的有效距離。
3、迫步:前腳向體前跨出一步,後腳貼地跟上(圖三B3)。
要點:重心平穩,前腳向前跨步要充分藉助後腳的蹬勁。
用途:快速接近對手,達到攻擊的有效距離。
4、三星步:前腳向異側腿方向橫跨一步順勢向後轉身,後腳略收後弧形向前跨步(圖三B4)。
要點:動作迅速,重心轉換快捷。
用途:移身換勢,轉身對敵。
5、追步:前腳連續碎步向前踏出,後腳隨之連續跟上踩在前腳步位(圖三B5)。
要點:輕靈快速,步法小、重心平穩。
用途:快速接近對手。
6、前進停彈步:向前迫進數步後突然停止,停頓的剎那,雙腳迅速蹬地反彈,重心後移撤回半步(圖三B6)。
要點:停頓牢固、及時,蹬地反彈有力,動作快速靈活。
用途:快速前衝進攻時遇到反擊時,疾步後撤轉入防守。
7、後退停彈步:連續後撤數步後突然停止,停頓的剎那,雙腳迅速蹬地反彈,重心前移向前半步(圖三B7)。
要點:停頓牢固、及時,蹬地反彈有力,動作快速靈活。
用途:防守過程中發現現對手空檔時,疾步跟進,轉入反攻。
四、基本腿法
腿法是以雙腿攻擊對手的方法,是西江白眉拳攻防技術的主要技法之一。與其他南派拳術不同,西江白眉拳腿法較多,既有低腿、暗腿,也有高腿、明腿;既有膝擊,也有倒地腿法。
1、釘腳:一腿支撐,另一腿屈膝提起,腳面繃直,五趾緊扣,由屈到伸向前下方彈擺,高不過膝,力達趾尖(圖四1.1)。釘腳有左、右之分。
要求:動作輕靈,發勁冷、脆,
用途:踢擊對手脛骨、膝關節(圖四1.2)。
2、撩陰腳:一腿支撐,另一腿上抬,大、小腿摺疊,以膝關節為軸向前彈擺小腿,高與襠平,踢出後迅速收回(圖四2.1)。撩陰腳有左、右之分。
要求:猛彈快收,力達腳背至脛骨下端,重心要穩。
用途:彈擊對手襠部、腹部(圖四2.2)。
3、穿心腳:一腿支撐,另一腿抬平屈膝,腳尖上勾,以腳跟為力點向前猛力蹬出,高度在胸、腹之間,踢出後迅速收回(圖四3.1)。穿心腳有左、右之分。
要求:屈膝高抬,爆發有力,快速連貫。
用途:踢擊對手心窩(圖四3.2)。
4、虎尾腳:右腿支撐,左腿微提膝,小腿後側與大腿後側收緊,身體微右轉並前俯,以腳後跟為力點,向後上方踹蹬。腿一伸直即回彈成出擊前姿勢(圖四4.1-2)。虎尾腳有高、中、低之分。
要求:提膝時大腿內側不要側抬,注意保護襠部。
用途:踢擊對手頭、胸、腹(圖四4.3)。
5、橫撐腳(撐雞腳):左腳腳尖外展支撐體重。同時左轉身,右大腿抬平屈膝,腳尖裏勾,向外踹蹬,力達腳掌外沿或腳跟(圖四5.1-2)。橫撐腳有左、右和高、中、低之分。
要求:上體、大腿、小腿、腳掌成一條直線,踹出時要以大腿推動小腿直線向前發力。
用途:踢擊對手下頦、心窩、肋部、大腿及膝關節(圖四5.3-4)。
6、勾踢:左腳上步,腳尖外擺支撐,右腳弧形向左前方踢出,腳尖勾起,力達踝關節內側至脛骨下端(圖四6.1)。
要求:速度快,重點穩,轉體配合。
用途:勾踢對手的重點腳(圖四6.2-3)。
7、撞腳:左腳支撐,右腿屈膝提起,膝關節外展,由屈到伸向前下方猛力截踩,約與膝關節同高,力達腳底外側。同時上體向右側擰轉並微後傾(圖四7.1)。
要求:邊屈膝邊外展,腳尖向外,用力短促、乾脆。
用途:攻擊對手膝關節、大腿接近膝關節一端,也可化解對手由下至上的腿法攻擊(圖四7.2)。
8、包腳:左腳略直支撐,右腿以腳掌為力點,從右往左經體前橫掃落下(圖四8.1)。
要求:起動快,支撐穩。
用途:掃擊對手的面部或踢開對手的攻擊腿(圖四8.2)。
9、撞膝:左腳支撐,右腿屈膝上提,以膝關節為力點向前直線(斜線)頂擊,髖稍前送(圖四9.1)。
要求:以膝領先向前直線(斜線)頂擊,髖關節稍前送,快而有力。
用途:撞擊對手襠部、胸腹(圖四9.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