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6|回覆: 0

李逖┮瓜蔡州出其不意 忠王李秀成雨克杭州(圖)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0-8-5 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805607393772601.jpg

9 {* c  ^# H, A, y" Y

3 h% Y4 ?( `2 J$ ?
    李秀成智取杭州。(資料圖片)
' j" N  c; m( R3 L  ]) S5 e; b" M

; e2 ~1 B  X( G* z8 B  @# `+ U1 P
    自從曾國藩把【資治通鑑】記載的唐朝『裴度李迤講討役』選入【經史百家雜鈔】後,『李逖┮谷氬討蕁鋇墓適鹵愎鬮流傳。
! ~- f! Q; [! X8 t& D7 `6 d( q- x
    蔡州地處淮西,自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形成割據後,其權柄數次易手。至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代理蔡州刺史吳元濟自領軍務,派兵四出焚掠,危及唐朝東都洛陽。唐憲宗先後派兵約9萬從四面進討,但征伐幾年,收效甚微。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太子詹事李遄鄖胩只次鰨朝廷遂任命李邐唐、隨、鄧節度使,次年宰相裴度親自指揮討伐吳元濟。 2 P5 R% m) v" [6 _
6 F+ R) Q7 E9 S, |
    『官軍』前來偷襲
' P4 m: n) u, ^" ?& e! [. h# p0 L
    吳元濟毫無防備
' b5 ?# P. b6 x+ _) y, q1 u' s) d- A" L
1 t8 ~- E; _$ g0 f, ?
    裴度和李寰過多次謀劃和精心準備,最後奇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了蔡州。李逑擊蔡州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示弱驕敵,使吳元濟恃勝不備,因而出其不意乘虛而入外,天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李宄霰那一天是十月辛未日,當夜幕降臨時,風雪交加,『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澹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大風雪的天氣雖然對『官軍』行軍極為不利,但對敵方更不利,因敵方根本意想不到在這種極其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官軍』會突然發動襲擊,因而一點防備也沒有。正如李逅說的:『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不知吾至。』李逭是巧妙運用了天氣因素,才使『官軍』一路暢通,神不知、鬼不覺地直達吳元濟的老巢。 5 y! d. W3 t  [" P( v
5 k3 x1 C9 V7 c) b, Q& M! D
    天氣變化往往是偶然現象,指揮者如果能及時利用這種偶然因素,有助於克敵制勝。 % ?, O% R9 |% d. {; d  a7 L

, I+ q: G3 q7 k% x9 A+ v8 }4 }4 [    太平軍內外夾擊
  C8 v$ v* l- |! B1 m/ z, G8 @
* ~5 J  ?( l+ `/ H0 P% A4 s    粉碎清軍包圍圈

, T8 m; v1 P$ _/ H$ p8 O7 ?$ b" d
3 Q0 X/ G. j, R- t: b; i    公元1860年,清軍數十萬大軍圍攻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南京),忠王李秀成向洪秀全獻計,要求天王撥兩萬人馬給他,乘夜突圍,偷襲敵軍屯糧之地杭州,切斷清軍的後勤供給,然後回師天京,裡應外合,反攻敵人。翼王石達開完全贊同李秀成的意見,並表示也帶一隊人馬突圍出去,與忠王協同作戰。
5 s6 W7 g8 q6 K% ?- Q' Z% `7 a$ l/ p( R" j2 C
    洪秀全同意了李秀成和石達開的作戰方案。這時正值年初二,清軍仗着人多勢眾,防備出現鬆懈。這天夜半時分,李秀成和石達開各率一隊人馬,從敵軍防守薄弱的東南角突圍出去。李秀成直奔杭州,石達開直奔湖州。 * G3 i! s& Z! J

2 J! ~! C  i! w+ `7 v% A8 _    當時守杭州的清軍有一萬餘人,李秀成攻城時他們只守不攻,攻守戰一直打了三天三夜,仍未見分曉。突然間,天降大雨,人人都變成落湯雞。城內守軍見城下的太平軍一個個疲憊不堪,以為他們已無力攻城,便躲進城堡休息,此時李秀成靈機一動,抓住這一時機,派一千多名勇士偷偷爬上城牆,等守城兵發現時,城門已經大開,李秀成率兵沖入城內,占領了杭州。
6 z7 m4 C, B0 X4 U3 e! M* ~
* `% [. m) h2 b: u  R) t1 {    李秀成隨即焚燒清軍糧倉,清軍獲悉後火速分兵回援,李秀成也火速回師天京,同時石達開也回救天京,兩路兵馬會合,與守城的太平軍對圍城清軍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最終粉碎了清軍的包圍。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