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E9 {% x* [9 _) b8 D0 g
4 O2 E/ D5 ]; T 龙王庙公园。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张静翻拍
4 Q' | U, B7 ~ 2 o5 W; g0 b( U" y9 L0 ^
' h; b4 C2 K( n+ P
/ ~$ f$ [; ^& ?& y( ^, d z 康熙二十三年版。 ) v9 Z6 K: o- o5 K! i2 D* ^+ \" K
o2 l8 p* [) M* t 2 Y- U1 J6 q* `) A t* c& M& _/ A
每当我走过坐落在浑河北岸沈阳市文体西路上的龙王庙公园时,眼前总能浮现出一位儒雅学者的身影――陈梦雷。
# O& \3 g4 C0 c9 O" ~- O7 V' S! m V; d1 l( x W$ a' o8 N
陈梦雷(1650――1740),字则震,号省斋,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为康熙朝的翰林院编修。这样一位文弱的南方书生,怎么会与北地的沈阳有了联系呢?这还得从蜡丸案说起。康熙九年(1670),二十一岁的陈梦雷考中进士,被馆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当时正值慈和皇太后升太庙,对天下大行覃恩封赏,父亲陈会捷也因为陈梦雷的缘故被加封为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未婚妻李氏也得以受封为孺人。后陈父为陈梦雷的婚事先行南归,临行前教导陈梦雷当“以褊激浅露为戒”。翌年十一月,妻子和母亲抵京。因为“未娶而入翰林苑,孺人未字而受封”,乡里亲戚都引以为荣,在家人临行之时,皆“赠舟车具羊酒以贺”。; _' j! {2 i7 k6 c' u% [ y. ^
7 |* D. T& X8 i$ a; t* F. g9 s
康熙十一年(1672),陈梦雷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由于母亲在京师水土不服,“胸腹得奇疾,作则痛不可忍”,陈梦雷便急急告假,送母亲回福州老家。陈梦雷到家不久,便遭遇耿精忠叛清,耿精忠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广罗名人,陈梦雷被强授官职。同时被授予官职的还有正在省亲的同乡挚友、同朝为官的李光地。0 @) K# `+ F/ c, {3 Y
/ a7 A0 n4 N4 H6 p9 c) N( S1 D( f 李光地借耿精忠召他前来面谈之机,悄悄来到侯官,与陈梦雷长谈了三个晚上,商议的结果是,由陈梦雷卧底,李光地向朝廷报信,里应外合,剿平叛逆。握别时,陈梦雷与李光地誓约:他日如能幸见天日,当互以节操鉴证。李光地趁便向陈梦雷提出代为照料家中百口的要求,并嘱咐陈安心在这里留守:“光复之日,汝之事全部包在我的身上。”
. z9 s/ f( j Z) m, }# v- J
; g; K6 J& a+ o) O3 Z) ^: G 李光地用从陈梦雷那里得到的情报,制成蜡丸,却只写上自己的名字,密报给朝庭。此举,深得康熙帝的赞赏,称其为“真忠臣也!”% B& |* U. y& O& t8 [ c
: t' {/ g$ ]4 Y
康熙十六年(1677),叛军被剿灭,在福州的陈梦雷却迟迟没有等来李光地的消息,便于次年入京。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在“福建之乱”中有一个叫陈舫的人,主动投靠了耿精忠,并被授予翰林院大学士。由于他们同姓,又同在叛军中供职,结果京师有人就把这个陈舫误传为陈梦雷。就在陈梦雷受到刑部的传讯时,又有人举报陈梦雷曾参与了叛乱。于是刑部便以“从逆”罪将他逮捕入狱。陈梦雷万没想到靖逆的功臣没当上,反倒成了阶下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