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網傳調整個別漢字筆順 教育部否認 現行筆順定於15年前
但凡對毛筆字有所熟悉的朋友也許會發現,網路所傳慾調整之數漢字筆順與毛筆書寫順序相同,毛筆書寫方式是漢字數千年書寫藝術的總結。撇開其對漢字象形寓意的結構造成的不良影響,作為一種書法,其所總結的漢字書寫方式是融匯了數千年的智慧。 也許我們有數百個理由放棄毛筆書寫方式,但是我們無法忽視其所蘊藏的智慧結晶。例如,毛筆書寫中的漢字書寫順序,在鄙人看來,其蘊藏著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及方式於其中。 以“火”字書寫順序為例 喜歡書法的人往往會發現,“火”字先寫兩點,則先“丷”,再“人”。原因其實很簡單,漢字文章要美觀,漢字要工整,必須保證每個漢字所占空間相近,漢字重心前後左右要平衡。比如“火煹”二字,如果以先左後右的方式,最後我們可能會寫成“火火冓”或者“煹”字所占空間要遠比“火”字的大。在傳統的書寫方法中,則先“丷”再“人”,有利於我們把握“火”字的大小,及左右的平衡;“煹”字作為形聲字,與獨體字自外而內的書寫方法有所差異,其拆分為“火”“冓”二部,整體應當先寫較大的“冓”部,再添加較小的“火”部,而每部的書寫又遵循自外而內的書寫方法,這樣書寫出來的“煹”字在重心把握上不會造成“火”部比“冓”部大。 其實為人處事亦是如此,先整體考察並思考事件處理過程,往往比一頭鑽入事件當中,機械化處理事件要周全,要順利得多。 從文化背景上看 漢字的先左後右的書寫方式,作為15年前才確定的漢字書寫順序,其實與我們華夏文化背景是恰恰背道而馳的:我們傳統書寫是自大而小與自外而內,漢字排列是自右而左,文章排版是自上而下——這本來是華夏文化數千年沉澱的結果,卻被打上意識形態的標誌,被強制性地在短短百年之內消亡殆盡,一如漢服之殤。 網傳之數漢字書寫順序調整,反映的不僅是教育部在文化上的回歸,更反映了傳統文化在為人處事態度上的回歸,是國人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