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音以外還有口語音的字
這是一個社會上約定俗成的多音方式。一個字雖然有兩個發音﹐但意義相同﹐大多數人都能認清哪個用來讀書﹐哪個用來說話﹐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但語言是在變化的﹐有些口語音用得比較頻繁時﹐便漸漸取代了讀書音的地位。雖然有些舊字典還是保留了一些字(如“頸井炙脊劈”)等的舊讀音﹐但在實際生活上香港人已經不懂這些音了。相反的是﹐一些字的白讀也會在歷史中消失了而只剩下文讀。我們只把它們處理為曾經有異讀音的字(如影性)﹐或者簡直是單讀音字(如鏡石)﹐不再當作是現在的文白異讀。另外﹐一些白讀音則沒有聯繫上文讀的本字(如[sεk33]本字為“惜”)﹐在過去沒有被處理為文白關係的﹐也不當作是文白異讀。例如“惜”在《粵語拼音字表》中只標[sek55]音。
2.1 有規律的文白異讀字
文白異讀是一種極有規律“異讀”。香港廣州話除了少部份字的白讀音代替了文讀音(舊讀書音)以外﹐兩個發音的分工是相當清楚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只要牢記這些字的讀書音便可以用廣州話朗讀。文白異讀可分為3種﹕
文白1 —— 聲母文白異讀(17字)。
文白2 —— 韻母文白異讀﹐主要分為4個類型(70字)。
表3 韻母文白異讀的4個類型
代號
|
文讀
|
白讀
|
例字
|
通假音
|
文白21
|
主要元音為 ɐ
|
主要元音為 a
|
生測
|
21
|
文白22
|
主要元音為 a
|
主要元音為 ɐ
|
陷盒
|
5
|
文白23
|
主要元音為 e
|
主要元音為 ɛ.a
|
名聲
|
35
|
文白24
|
不屬於上面任何一類
|
|
使來
|
9
|
文白3 —— 其他的文白異讀﹐共有24字﹐可以分成2類
文白31 —— 文讀為陽去﹐白讀為陽上﹐有“伴坐悌殆近斷重腎”8個字﹐其中前面7個兼有聲母送氣不送氣的文白。
文白32 —— 其他類型的文白異讀﹐例如是聲母加聲調﹐韻母加聲調等不屬於上述類型的文白﹐共16個字。
2.2 變調字
變調可以說是文白異讀的一種形式﹐但只集中在聲調。變調是現代粵語的一種構詞手法。分為有規律變調和無規律變調兩種。除了一些已經變成新讀音的變調以外﹐變調音僅用於口語﹐讀書時要改回原調。在香港廣州話中﹐聲調比35(陰上)為低的33﹑11﹑13﹑22調的字﹐在某些詞語中會發音為35(陰上變調)﹐或者是比55(陰平)低字發音改為55(陰平變調)。變調是現代廣州話的一種構詞手法。
2.2.1
有規律變調
(1) 親切化變調﹕通常是的疊詞﹐分成兩個小類。第一類是親戚/家人的稱呼﹐通常是第一個字變成第4調﹐第二個字變成第1調。例如 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婆婆﹑公公﹑啤啤(英文翻譯詞 baby﹐以上皆為1-1變作4-1)。這些字的只有寥寥幾個。
(2) 名稱變調﹕第一種情況來自人名的一個字﹐如果聲調是4﹑5調﹐通常是疊字﹐第一個字唸第4調﹐第二字唸第二調﹐如 唐唐﹑甜甜﹑肥肥﹑玲玲﹑(以上皆是4>2之變)敏敏。一些家人和親屬稱呼也跟這個規律﹐如 女女﹑仔仔﹑妹妹﹑奶奶﹑爺爺﹑嬸嬸。第二種是 阿X 或 X sir(男性的X老師)﹐X代表一個3-6調的姓氏﹐如 阿陳(4>2)﹑阿廖(6>2)﹑郭 sir
(3>2) ﹑劉sir (4>2)。這就是說﹐常見的3-6調姓氏一般都在這類之內。由於名字的開放性﹐這類字的數量是不能計量的﹐也不計算到廣州話多音字的音節裡面。
(3) 形容詞/副詞變調﹕通常是兩個形容詞重疊AA﹐第一種情況是第一個一節變成第2調﹐第二個音節不變﹐表示很A。如 紅紅﹑快快﹑滑滑﹐有人認為是紅一紅﹑快一快的縮略。第二種是AA地﹐是第一個音節不變﹐第二個音節變成第2調﹐而“地”字也唸第2調﹐表示有點A﹐如 紅紅(4>2)地﹑辣辣(4>2)地。只要是3-6調的形容詞都可以這樣變調。這些字也不計算到廣州話多音字的音節裡面。
2.2.2
無規律變調
在香港粵語中﹐聲調比35(陰上)為低的33﹑11﹑13﹑22調的字﹐在某些詞語中會發音為35(陰上變調)﹐或者是比55(陰平)低字發音改為55(陰平變調)。那個字有變調還是沒有一定的準則。根據造詞能力﹐無規律變調字可以分成3類﹕
(1) 有些字會通過變調產生單音節詞﹐是自成詞彙的變調(變調1)。口語上我們通常採用變調詞﹐只有讀書的時候才唸原調。這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普通話的兒化詞。例如硯﹑簿﹑籃﹑糖﹑腸﹑相在口語中念了陰上變調以後分別是硯臺﹑本子﹑籃子﹑糖果﹑香腸/肉腸﹑照片的意思。變調1通過變調產生單音節詞的字。例如上面的 硯﹑簿。共有141字。這些詞嚴格來說是方言詞﹐不能在書面使用。但有些已經進入了書面的層面﹐唸原調恐怕會造成誤會。
(2) 變調2 是作為非自由語素的變調﹐但單獨不能成詞。這些字雖然本身不能成為單音節詞﹐但可以自由跟其他音節組合成詞。例如
丈組 成 姨丈﹑姑丈﹐園 組成 公園﹑花園等。共有97字。
(3) 變調3 是構詞能力相對侷限的變調。這些變調只能侷限在
一兩
個雙音節或三音節詞內﹐缺乏自由構詞的能力﹐例如“員外﹑架樑 ﹑及第粥”的第二個音節。很多口語形容詞/副詞也屬於這類﹐例如“實情﹑實在﹑係咁意﹑舊陣時﹑家陣 ﹑近來﹑近排﹑開頭
﹑大概﹑約莫﹑咁上下﹑未有耐﹑邊處”。雖然新娘﹑宵夜﹑龍眼﹑西芹﹑琵琶。但伯娘﹑深夜﹑紅眼﹑芹菜﹑琵琶露的第二個音節卻不變。共有105字。
由於香港人需要讀書音來唸標準漢語寫的文章﹐除了23個已經不再唸原調的字(異讀40)﹐和一些已經進入書面語的變調以外﹐讀書音一般還是要求採用不變調的發音。但一般的字典沒有把變調跟異讀音有系統地區別﹐所以造成一定的混亂。
無規律變調一般是低調變陰上﹐但有一些是陰平變調的字﹐這些字的字數不多﹐通常是名詞(很多時候帶有貶義) ﹕
兒 – 乞兒﹑貓兒。
毛 – 發毛﹑眼翕毛﹑攣毛。
人 – 一個人﹑捉伊人?。
欄 – 果欄﹑菜欄 。
籮 – 字紙籮。
|
玀 – 豬玀。
文 – 十文。
妹 – 鬼妹﹑工廠妹﹑湖南妹﹑妹釘﹑妹仔。
奶 – 二奶﹑少奶。
尾 – 包尾﹑尾二﹑手指尾。
|
2.3 口語音來自書面粵語
香港﹑澳門雖然以廣州話作為教學媒介﹐但書面仍採用標準漢語。不過﹐在很多非正式場合﹐人們也習慣用漢字記錄粵語﹐形成頗有規模的書面粵語。
書面粵語中﹐大部份還是採用常用的漢字﹐但有時會改變漢字的讀音來適應表達的效果。例如來自英語的詞 chocolate (巧克力)粵語翻譯是“朱古力”﹐但“古﹑力”都唸陰平調。“甩”作為脫落意的 lɐt55﹐“撈”字作為賺錢唸 lou55 等。口語音來自書面粵語的香港常用字只有44個﹐佔不到一個百分點。
書粵1 來自翻譯詞﹐共有17字。如“泊打咕古冷”。
書粵2 來自借近音字標音﹐共有14字。如“姣槓呱狹企撈”。
書粵3 來自同義或借近義字標音的訓讀﹐共有13字。如“泅膩蝕甩疼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