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3|回復: 0

[训诂学] "伪"是怎么变成坏字眼的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7-29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京日报
虚伪的“伪”字声誉不好。伪造、伪装、伪证、伪君子,统统都可与一个假字互相替代,伪就是假,假就是伪。其实,伪字原意并非假,它的声誉,十有八九是被人败坏的。
《荀子・性恶》的第一句话:“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说“人之性恶”,其根据是“人之性”生而好利、好妒、好色,这是与孟子的“性善”说唱反调的。后半句“其善者伪也”,也与通常所说的“伪善”不同,并非假惺惺地装出一副菩萨面孔。这个“伪”字,由“人”与“为”二字组合,本意便是“人为”――“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南唐训诂学家徐锴便如此诠释这个“伪”字。按照荀子的意思,因为“人之性恶”,故变“恶”为“善”,必有待于礼义的教化和法度的规范,他称此过程为“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这便是“人为”之“伪”。当然,“教化”与“规范”,都是对别人的,对自己则另有一种说法,例如“修身”,“养性”,“慎独”,等等,如今也叫“律己”。
问题往往就出在“律己”二字之上。“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好比下山下坡,相对比较省力;以礼义与法度规范自己,却是爬坡登山,须花大力气的。真要这样去做,确是难乎其难。真的这样去做,更是凤毛麟角。大多只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搞个形式走过场的,于是这“人为”之“律己”,也就往往成为演戏,原先作“人为”诠释的“伪”字,也就逐步与“假”字同义,假造的叫做“伪造”、假装的叫做“伪装”、戴着假面具做人的叫做“伪君子”。
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不必再去引经据典,拣近的说吧。
这是原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在被执行死刑前与反腐学者王明高对话中的一小节,说的便是“廉洁自律”。曾锦春说:“省纪委每年都搞红包上交,私底下有些人是收多交少,收一万,交一百。我当市纪委书记时每年交一万,实际上收的远远不止这个数,做做样子而已。”(转引自3月24日《南方周末》)“人之将死,其言亦善”,我相信曾锦春说的是真话与实情。荀子的“性恶”说中,有一条叫做“生而有好利焉”。有大笔款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笑纳”,能不心动手痒?照单全收不吐一个子儿,能不令人生疑?于是就有曾锦春这一类人“做做样子”的“红包上交”,而且“每年都搞”。我觉得这个“搞”字真的特别传神。
无论什么“搞”,都是人为的。廉政建设也要由人去“搞”,但这种“做做样子”的“红包上交”,能不败坏“搞”的声誉?如此“搞”法,能不使人将“人为”之“搞”视同于弄虚作假?!(宋志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