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河東楹聯網 (作者 朱天運)
【楹聯通則】是由引言、基本規則、傳統對格、詞性對從寬範圍、附則五部分組成。除引言外,一共14條。我認爲,對初學楹聯的同志們、或者對楹聯規則不很熟悉的同學們而言,引言和基本規則這兩部分是比較重要的。因爲這剎糠質腔礎,後面兩部分是結合傳統楹聯講一些技巧和提高性的東西;基礎打好了,後面的東西就好掌握了。
鑑於這個原因,我今天講讀的重點,就是引言和第一章――基本規則。
引言
引言部分三段,除了介紹了通則的制定過程;最主要的,就是對楹聯進行了界定,指出了楹聯的基本特徵。
一, 楹聯的定義
1. 什麼是楹聯?
楹者,柱子也;聯者,對聯也。合起來:楹聯就是掛在楹柱上的對聯。
2,對聯的特徵
對――詞語對仗。
聯――聲律協調。
表現形式――形對意聯。
詞語對仗、聲律協調。形對意聯,這是對聯的三大特徵。
在中國文學史上,全篇要求對仗且聲律協調的文體還有沒有呢?沒有。所以,對聯是一種與詩、詞、曲、賦、小說、散文都不相同的獨立的文體。
定義――對聯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其基本特徵是詞語對仗、聲律協調和形對意聯。
第一章――楹聯的基本規則
第一條 字句對等
包含3層意思:
①一副楹聯,由上聯和下聯兩部分構成;
②上聯與下聯句數相等;
③上下聯對應語句的字數相等。
例1,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例2,阮元:杭州貢院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落後;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
爲什麼要字句對等?一句話,對稱,美觀。視覺美。否則,長袍短褂,忒感彆扭。
第二條 詞性對品。
1,什麼是詞性對品?――粗略地說,即上下聯處於相同位置的詞,詞性相同。
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方位詞對方位詞……
王之渙登鸛雀樓詩一聯: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詩中白對黃,都是形容詞;日對河,都是名詞;依對入,都是動詞;山對海,都是名詞;盡對流,都是動詞。
杜甫【絕句】詩一聯: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句中的『一行』與『兩個』、『白鷺』與『黃鸝』、『上』與『鳴』、『青天』與『翠柳』,都是詞類相同的詞。
第三條 結構對應――相應句子的語法結構儘可能一致。
主謂結構――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動賓結構……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上聯;定-主-狀-謂
下聯:定-主-狀-謂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上聯:主-謂-賓-狀
下聯:主-謂-賓-狀
前言中說過,楹聯的基本特點是詞語對仗、聲律協調和形對意聯。前兩條講的詞語對仗,是楹聯的視覺屬性;下面兩條,我們講聲律協調,也就是楹聯的聽覺屬性。
漢語言文學不僅講意境美、視覺美,不少文體還講究聽覺美(聲律音韻美)。如詩詞曲賦。因此,我們還應了解一些漢語音韻學方面的知識。一般說,文學作品講聲律,無外乎節奏、平仄和押韻三個方面。楹聯不講究押韻,只講究節奏和平仄。
第四條 節律對拍――上聯句與下聯句的語流節奏保持一致。
1,什麼是節拍?人說話(或朗誦文學作品),娓娓而談,如潺潺流水,這種詞語的銜接和連貫,習慣上叫語流。
語流進行快慢的變化――節奏。
節奏是音樂的要素之一。從這個意義說,節奏感就是音樂感。一匹馬跑過,踏踏踏蹄聲,會形成一種音樂美感。鑼鼓,夜雨,小溪流水,踢踏舞都是如此。朗誦漢語時,快慢變化(節奏)也會形成一種美感,很顯然,這種美感不是視覺方面的,而是聽覺方面的,是音樂方面的。
因爲許多人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先感受一下,什麼是語流節拍。
感受節拍:紅軍不怕遠征難。
念起來是: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就是節拍。
2,劃分節拍的依據。
聲律節奏(二字一拍):紅軍/不怕/遠征/難。
語意節奏(詞組長短):紅軍/不怕/遠征/難。
注意:兩種劃法,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
例,五嶺逶迤騰細浪。
按聲律爲:五嶺/逶迤/騰細/浪。
按語意爲:五嶺/逶迤/騰/細浪。
在這種情況下,用哪種都可以,但上下聯標準必須一致。詩聯中多用第一種。
3,楹聯對節奏的要求――上下聯節拍一致。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語意爲2-2-1-2結構,一致。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2/2/2/1結構。一致。
注意一:節奏點――聲律二字一節,第二個字爲節奏點。節奏點後稍長。注意二:遇到不宜拆分的幾個字,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個字。如社會主義 莫須有 恩格斯。四百八十寺,三萬六千場。
注意三:注意詞聯中的『一字逗』,和領句等問題。如:
下筆/千言,正/桂子/香時,槐花/落後;
出門/一笑,看/西湖/月滿,東浙/潮來。(阮元:杭州貢院楹聯)
歷來/天下/是/一家,更難得/蒲坂/奇逢,竹窗/夜話;
此地/關河/雄/萬古,何不就/高樓/更上,山寺/重遊。(朱天運:西廂飯店楹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