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春秋古墓的发掘,日期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按照以往经验,在接近主棺室的最后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重要陪葬品有可能集中出现的阶段,在紧张的考古现场,大家都在期待更多的惊喜发现。19日,在沂水春秋古墓发掘现场,主棺室上层每块取下来的棺木都被考古人员用保护膜精心包裹,“因为他们很可能短时间被风化成灰”。
千年古墓“很脆弱”
19日,考古人员继续对部分已经裸露的棺木进行清理,大约三四块棺木被考古人员清理了出来,记者注意到,每次考古人员取下一块棺木都需要在两个人的协同配合下花上几十分钟的时间,棺木一旦被取出,一旁的工作人员就立即用保护膜将棺木仔细包裹起来。
“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对棺木的保护,因为这些棺木已经在地下沉睡了千年,被发掘出来后周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这些外部因素都有可能让这些棺木在短时间内‘风化成灰’。这些被保护膜包起来的棺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分析,因为这些棺木的质地以及年代的推测,对考古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考古队专家李健说。
两棺两椁格局基本确定
此前,专家分析墓室应为“一椁两棺”。不过在这几天的发掘过程中,一种新的观点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专家分析认为,墓室的结构也有可能是“两椁两棺”的结构,理由是棺上出现两层横木结构。但是,到底是何种结构?只有等棺室被清空之后才会搞清楚。
考古组的专家再对主棺室西侧的台子进行初步的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奇怪现象――专家组发现了大量的草木灰痕迹和人骨。
“在古墓的这个位置附近发现焚烧痕迹和人骨,这在以往的墓葬中是很少见的。考古组的专家初步推测,焚烧的目的很可能与祭祀有关。也就是说,在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很有可能在这个位置举行过点火的祭祀活动。”考古专家说。
主棺室发掘剩十厘米
目前主墓室的发掘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按照以往经验,在接近主棺室的最后十厘米左右的位置是重要陪葬品有可能集中出现的阶段,大家都在期待发现更多的惊喜。
18日,经过考古人员用竹签和刷子小心翼翼地清理,一段环状的玉器露出土面,专家介绍,此玉器应为玉环或者玉璧。考古组专家推测,主墓室接下来还会出土玉器,比如精巧细致的玉质装饰品玉i、玉簪、玉项链等。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北面车马坑中的马脖子上还有成串的铜质项链,墓主的项链应使用更高级别的玉器。
据介绍,春秋时期,奉行周礼的各国对于玉器的使用十分严格。除了装饰用玉,还有分别象征祭天、祭地的玉璧、玉琮……使用时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都是足以象征墓主人生前等级身份的物件。
■看点
墓主人地位显赫,性别仍未确定
随着目前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仅是已经发现的三套编钟以及七鼎下葬,足以墓主人的身份尊贵无疑,至少是君侯级别,但性别仍未确定。19日,记者就墓主人的身份悬疑,向考古专家进行了求证。
日前,考古组专家对沂水春秋古墓的发掘过程中在随葬品中发现了三套完整的编钟,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春秋时期“四套天子,三套诸侯”的编钟陪葬制度,沂水春秋古墓的墓主人身份应该是仅次于天子的君侯级别。
据了解,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
“在古代的陪葬中,编钟作为礼器是一种重要的权力象征,古代编钟的下葬数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天子为四套,君侯及其夫人至多也只能是三套,所以按此推断,春秋古墓中出土的三套编钟基本可以佐证墓主人的身份。”考古队专家李健说。
在前一阶段的考古过程中,陪葬品中除了出土了象征身份的编钟之外,七个青铜古鼎的发现也让考古队员颇为惊喜,因为在古代的礼制中,鼎是身份象征,鼎的数量象征着身份的差别。据了解,根据古代的规定,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史书记载,商周时期,天子用九鼎八簋(guǐ),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考古专家介绍,目前出土的这些鼎保存相对完好,器型也很大气,做工考究精良,至少说明这不是普通级官员陪葬规格,墓主人地位相当显赫。
据了解,截至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具有铭文的文物有两件,一件铜盂有33个铭文,一件鼎有25个铭文。本次考古发掘项目的顾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介绍,截至目前,能够判断其中一件可能为邛国所做,另一件是南方的国家所做,或许与邛国有联系。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