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5|回覆: 0

[漢語言文學] 我們未必認得幾個字(2)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0-12-17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文字背後積澱的深廣文化
在張大春看來,小孩子識字的過程往往是從誤會開始。利用同音字建立不同意義之間的各種關係,其中不免望文生義,指鹿爲馬。倘若能讓孩子對於字的好奇窮究不止息、不鬆懈,甚至從理解中得到驚奇的快感以及滿足的趣味,或許還真能有機會認識幾個字。但識字,從來不是只曉得它的字形、讀法和一般意義就能滿足,我們還需知曉它的來源、典故,以及不斷演變的軌跡。文字,尤其是中文字,一路發展到現在,本身早已經是一種積澱了,隨著文化人類學的發展與發現,這種積澱是一筆財富,一個世界性的大資源。
是的,人所能認識的世界實在只是人能用文字所構築的世界而已。當我們有意無意錯失這些豐饒富美的字詞,其實也與它們所含藏的文化失之交臂。或許不認字只是一種慢性文化病症的初始症狀而已。由此,我十分欽服的是,張大春並未停留在表面的疏解,而是兼及深廣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而讓孩子們有更閎遠的視野,涵養出對字詞更爲深刻纖敏的感覺。
即便是下象棋,他也會告訴兒子『卒』就是兵,『春秋時代每300戶人家會編成一個大約一到兩百人的武力單位,這些最基層的軍人就叫卒』。同時,『卒』還往往表示末尾、終了、乃至結局與死亡。這還不夠。張大春想要告訴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字,而是這個字背後一點一點透過文化累積而形成的價值觀』。譬如『卒』字透露出講究的中國人對於不同階級身份的人的故去,亦會藉助不同字詞給予有差等的象徵。書中援引【儀禮・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對死亡的命名本質上好似『一個序列轉換的象徵―――生命時間的終了即是階級生活的淪落』。
而庶人生命的結束似乎值得一顧,因爲『死』這個字是帶有歧視性的,『在更古老的時代,壽考或封建地位高的「君子」之人過世了,得以「終」字稱之,配不上「終」字的小民和中壽以下就往生的,才稱爲「死」。』從一個『卒』字出發,帶出對於包蘊其間的中國人的價值觀、生命觀等等一系列文化觀念的講解。我不確知這樣的字詞教育是否有效,但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頗爲成功的心智教育。孩子當然不懂古書上對於死亡的繁雜分類,但他們懵然中的觸及,也許會在不可知的未來悄然萌發對於文化的好奇與探勘。
當孩子不再將每個字詞視作鉛筆勾畫的一道符號,或是試卷上的一串答案,當老師和父母不再只是告訴孩子字詞的發音與筆畫,或只是作最淺顯的說明釋講,而是共同細心揣摩觀察,了解每一個字詞背後的點滴故事與細微轉變,不知不覺間,我們也將從字詞中重新發現自己。正如阿城形容這是一本有體溫的書。或許,這股溫度正是來源於張大春對文字一種敬畏,來源於對孩子無微不至的一種關愛。(張炳劍 來源:法治周末)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