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4|回覆: 0

[古代科技] 有關【齊民要術】若干問題的再探討 (4)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2-1-2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學術研究
此外,又有人根據賈瑾墓誌②提到賈瑾父『敬伯』曾歷任魏郡、太原、高陽等六郡太守,因此認爲『敬伯疑即思勰之字』,理由是『勰有和意義,與敬字亦相適應。古人碑刻署官,皆書最後之職,【要術】卷端題高陽太守,尤極合體例』③。按:賈瑾碑雖立於普泰元年(公元531),但碑文未詳瑾卒期,估計可能在是年以前。即使他卒於立碑之年,時思勰亦正初赴高陽,而碑文所述六郡太守銜,似都非新任,此其一。碑文提及賈瑾祖父『天符』仕宋,如敬伯果即思勰,則此天符當即思勰之父。查天符仕宋,未詳何年?出仕年齡,又未悉幾何?姑從中間偏低限度估計:假定他出仕於宋的中後期即元嘉末年(公元452),時年三十歲。其子敬伯的出生也假定在是年。那麼,由是年算起,下距【齊民要術】脫稿時,至少逾九十二年或者更多。從這方面推斷,敬伯、思勰似不可能是一人,此其二。退一步說,果此敬伯就是思勰,則當他寫到第三篇提及與劉仁之對話時,已臻八九十歲高齡,依常理決不會以『老成懿德』稱劉氏,此其三。又按:前人碑刻。無論碑主或其親屬,均以署『名』爲原則,此碑所署的『瑾』及『敬伯』、『天符』。都是『名』,不是『字』。果爾,則敬伯顯非思勰的字了,此其四。又,思勰既與思伯有同族關係,思伯是他的族兄,則思勰取字,例不應襲用兄名――『伯』字,此其五。凡此種種.有理由說明了賈敬伯即賈思勰一說是附會。不足憑信。

    四、本書的內容觀點問題

    對本書評價,歷來有兩種不同看法:出生於距【齊民要術】成書後不久的科學家孫思邈(公元581―682)、李淳風(公元602―670)都頗重視它,孫氏撰【齊人(民)月令】(【崇文總目】)、李氏撰【衍齊人(民)要術】(【唐書・藝文志】)雖都已失傳,其內容可能是重點依據此書而有所增改或闡釋。後來,周世宗(公元954--959在位)時,竇儼建議把這書和【四時纂要】、【韋氏月錄】等書中『關于田蠶園囿之事,集爲一卷』(【宋史.竇儀傳】附);宋天禧四年(1020)利州轉運使李防建議把此書『校勘鏤版』(【玉海】卷178)。繼此,歷代都有一些思想較進步的人物,相當重視此書。我國哲學史上稱爲『唯物思想家之一』的王廷相(1474―1544)就曾表彰本書爲一項『惠民之政』.是『訓農裕國之術』,還專爲此書寫一『後序』。但另一方面,一些重虛文、輕實學的儒生,『不屑明農』,『以躬稼非學人之事,治生爲大雅所譏,率鄙棄其書而弗重』④,鄙爲『迂腐不適用』(陳輟杜┦樾頡),『傖父覆瓿楮

    ――――――――――――――――――
    ① 參見趙明誠【金石錄】。
    ② 志文見端方【齋藏石記】。
    ③ 陳直【古籍述聞】(【文史】1963年第三輯)。按: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亦曾以此說來函見詢,當時我適因公較長期地他往,未及函復。最近他在【後魏の賈思勰齊民要術の研究】一文中,也提及這一疑問。這裡附註管見代答。並向天野先生道歉!
    ④ 欒調甫【版本考】。

(紙)』,『南朔(北)今古非宜』(沈士龍【書齊民要術後】)。從而『不爲世重,而其書之傳也亦不絕如縷』①。這兩種迥殊看法,是歷史上對待科學技術遺產的兩種態度,也是唯物與唯心的兩種觀點,都是長期在矛盾著、鬥爭著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③。我們面對這珍貴歷史遺產之一的【齊民要術】,看來,任務是在等待我們進一步去做。

    這裡,試先從初步總結到的有關本書所反映的一些觀點問題作簡括探討:

    (1)唯物觀:本書著者繼承前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其中較顯著的。如:A.強調人定勝天,針對歷來一些『錯(放棄)人而思天』的說法。在本書自序中,突出宣揚前人『力能勝貧』、『桀有天下而用不足,湯有七十里而用有餘,天非獨爲湯而雨粟也,蓋言用之以節』以至『叢林之下爲倉庾之坻;魚鱉之堀爲耕稼之坊』,『斥鹵播嘉穀』、『關中無飢年』等等靠人不靠天的思想。在本書中,他還提出抗寒防霜、抗旱保澤、備荒保歲以至闢土、墾草、灌田、烤田、美田……等『人必事焉』、『人必加功焉』一系列措施,充分體現戰天鬥地精神。B.強調實事求是,反對『拘而多忌』的迷信和脫離實際的空想。他在引用一些涉及陰陽五行說法的古書時,指出它『拘而多忌』,認爲『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從之』,『凡種五穀』,不必考慮什麼『忌日』,只要按實際情況。『以時及澤爲上策』。他還引用前人『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織而喜縫裳,無其事而求其功,難矣』的話,說明脫離『事』(實際)而唯心地『欲』什麼,『喜』什麼,必然是『難』。他注意到黍的生長規律,主張黍要密植,不輕信書,對著名的【鍤ぶ書】也提出疑問,認爲『鍤顯疲骸欲疏於禾」,其義未聞』。他又根據『山中雜木』習性,批駁鄭玄【周禮注】提到伐木期要視『山南山北』而異的話,稱其不符事實, 『鄭君之說又無取』。類似這種精神,書中反映不一而足。C.強調客觀規律,反對『任情返(反)道』的主觀主義。堅持要『順天時,量地利』,認爲循(順、量)著這種規律做,就可『用力少而成功多』;反之,任主觀而反規律,就必然『勞而無獲』,像『人泉伐木,登山求魚,手必虛;迎風散水,逆坂走丸,其勢難』。他還引用【淮南子】說法,提到『水東流』、『禾稼春生』的事實,認爲一方面既要發揮人力,不能『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另方面也要因應其『勢(客觀規律)』,決不可能『使水西流』,『使禾冬生』,反覆闡明客觀規律的重要性。這些,都充分反映出著者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在農業科學史上早就放射出永久不滅的光芒!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