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科技日報 中國栽培棉有4個栽培種,即起源於亞非大陸的亞洲棉(也稱樹棉、中棉,Gossypium arboreum)和草棉(即非洲棉,G.herbaceum);起源於美洲大陸及其沿海島嶼的陸地棉(G.hirsutum)和海島棉(G.barbadense)。中國古代無『棉』字,只有『□』或『綿』字,原指絲綿;後來棉花傳播,借用稱爲『木綿』。到南宋【□□閒評】中才出現『棉』字。元代【王禎農書】中尚『綿』、『棉』混用,到明代則多作『棉』。
中國植棉的歷史,大約可分爲4個階段。
多年生木棉的利用 中國最早提到棉花的古籍是在【尚書・禹貢】篇,其中說:『淮海惟揚州,……島夷卉服,厥篚織貝。』所述『卉服』,常被解釋爲用棉布做的衣服。此外,記述棉花的文獻,還有【後漢書】、【蜀都賦】、【吳錄】、【華陽國志】、【南州異物志】和【南越志】等。其中說的木綿樹、吉貝木、古貝木、梧桐木、□樹、古終藤等可能指的是棉花。有些古文獻中記述的白□或白疊,指的也是棉花,有時也指用棉織的棉布。上述名稱,多從古代梵語、阿拉伯語、馬來語、古突厥語等音譯而來的。『古貝木』,先見於【南州異物志】,南州指今華南的一些地方。【吳錄】稱木綿樹產在交趾安定縣,即今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華陽國志】所述梧桐木產地在永昌郡,即今雲南省西部,可見5世紀前的棉花產地主要在今華南和西南一帶。關於棉的形態,據【吳錄】說:『……高丈,實如酒杯,口有綿,……』是指多年生棉。又『古貝木』、『梧桐木』等都以木字命名,華南、西南地區冬季氣候溫暖,棉在這裡可以經冬不凋,因此可信5世紀以前文獻中所指的棉是多年生木棉。
一年生棉的引種 一年生棉在西北地區最早見於新疆。據唐初纂修的【梁書・西北諸戎傳】說:『高昌國……多草木,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名爲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爲布,布甚軟白……』,高昌爲今新疆吐魯番一帶地方。新疆民豐縣東漢墓出土文物中有 3世紀時的棉織品,可能當地已有植棉。新疆巴楚縣晚唐遺址中發掘到棉布和棉子,經鑑定爲草棉的種子,說明至遲在9世紀以前新疆已經種植草棉,當是從中亞細亞循絲綢之路傳入的。後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也有所栽培,但當時未更向東擴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