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2|回覆: 0

[古代科技] 遠古、夏、商、西周時期我國農業的發展概況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7-9 10: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起源中心,許多農作物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從野生植物培植選育而成的。我國至少在六、七千年前已經種植粟和蔬菜。四千七百年前已有了粳稻、秈稻等不同品種,而且當時可能已應用了中耕、施肥和人工灌溉等技術。商代甲骨文中有黍、稷(穀子的一種,穀子粘的叫黍,不粘的叫稷)、菽(豆類)、麥、稻、禾等多種農作物的名稱。西周的【詩經・大雅・生民】中有種植大豆的記載。西方到十九世紀才開始種植大豆。   

  五、六千年前我國已有原始畜牧業,飼養豬、牛、羊、雞、犬等家畜和家禽,當時的養豬技術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養蠶是我國古代人民的重要發明之一,四千多年前我國已經養蠶。商代蠶桑業已有較大的發展。我國的蠶種和養蠶技術於二世紀傳入日本,六世紀傳入歐洲。   
商代已經使用牛耕田,牛耕的發明是古代農業生產技術的重大進步,但是由於當時奴隸主大量役使奴隸耕田,牛耕得不到推廣。   

  商代畜牧業已較發達,周代已設有專職官員管理馬政,已把馬按不同用途分為幾種,還有了馬的飼養、管理技術的記載,並已發明了馬的去勢技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去勢技術的國家。   
周代我國勞動人民已掌握利用微生物和酶加工食品的技術。當時已能用澱粉糖化的方法來製造飴糖,也掌握了制曲釀酒的技術,這是世界釀酒史上的重要發明,另外還掌握了制醋和醬的方法。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詩經】中共有二百多種動植物的名稱,並有動植物形態、習性、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等的記載,說明西周至春秋間我國人民已有較豐富的動植物知識。   
戰國時成書的【管子・地員】根據實地考察,論述了地勢高下、水泉深淺和十八種不同土壤所適宜生長的植物,指出植物的生長與土地的密切關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態地植物學著作。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國變法,推行耕戰政策,為發展農業生產推廣了畜耕,使農業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據記載推算,秦國推廣畜耕後每個農業勞動力耕作的畝數約為其他各國的1.9倍。   

  戰國時期,深耕細作、積肥施肥的傳統已初步奠定。戰國時期我國農業生產知識開始系統化和理論化,出現了農家學派和【神農】、【野老】等農書。【呂氏春秋】中的【任地】、【辨土】、【審時】等篇保存了秦農學的片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專著。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已能根據牛馬的外形來判斷牛馬的生理機能特點和生產技能,並根據它來選留種畜。這種鑑別技術的發展對於家畜質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