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4|回覆: 0

[古代科技] 古代中國號稱"世界第一強國" 爲何民生艱難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3-20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青年參考
數千年來,中國一直深受資源緊缺的困擾,糧食問題更是首當其衝。通過對歷史的回顧,本書作者指出,糧食和土地是影響中國社會穩定乃至政權更迭的關鍵因素,巨大的內部壓力是導致對外『懦弱』的原因之一。

    糧食背後的盛衰周期率

    從古至今,中國因資源緊缺而面臨的生存壓力一直是非常大的,這尤其體現在糧食問題上,中國的改朝換代也與糧食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歷史上,每次改朝換代的結果之一就是人口的大量死亡,土地大量荒蕪。而在新的朝代統治穩定後,國內戰亂結束,人民安定下來從事生產,大家都有土地耕種,就會是一個非常幸福的時期。土地充裕,在農耕時代意味著生產力的解放,因此在王朝初期很快就可以看到生產大發展的景象,國力重新變得強盛。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口慢慢繁衍,充裕的土地變得緊張,人們不得不開墾更多的耕地,當耕地不能隨著人口的增加再增加時,人均耕地面積就開始大大減少了,口糧也逐漸變得緊張,再發展下去糧食變得嚴重不夠吃,社會就產生了嚴重的分化和殘酷的競爭。地主的壓榨越來越兇殘,貧困的僱農甚至失去結婚生子的權利,而如果地主的土地沒有足夠的增量,後代增加把土地瓜分後,地主也就成了貧民,這樣的劇本周而復始地上演著。

    爲何後來不再『席地而坐』?

    以往中國的糧食和人口壓力導致社會異常脆弱,只要糧食稍微減產,就容易造成危機和災荒。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反映了中國人口壓力下生存質量的降低,那就是我們從一個席地坐床的民族,變成了一個坐椅子的民族。席地坐床的習俗可從各種歷史文獻和繪畫中看到,今天的用語也還是主席、席位而非主椅、椅位。中國周邊的民族保留了歷史上中國的習俗,但在中國這些習俗卻改變了,原因正在於資源壓力――如果席地,需要多少木材?相比整個地面都要用木板鋪起來,座椅的用料無疑少了很多,與日本的榻榻米相比,條凳就非常節省。華北平原的森林爲了種糧食,在五代十國以後基本就被採伐光了,所以才沒有席地而坐需要的足夠木材,中國人生活習慣的改變也就在這個時期悄然開始。

    爲了維持龐大人口的生存,中國人把生活質量壓低到了極限,中國人在歷史上很少吃肉,體內甚至欠缺分解肉和奶製品酶的基因,所以西方人說我們的貧窮在於基因,把中國人比較多地消化植物蛋白的基因叫『貧窮基因』。在地理大發現以後,大量高產的作物品種進入中國,比如玉米、白薯、土豆等,使原有的耕地面積可以養活更多人,清朝的人口才遠遠超過以往的朝代。

    由此可見,古代中國雖然號稱繁榮富庶,號稱世界第一強國,但那只是總量上的概念,民生則相當艱難。中國的社會非常脆弱,如果再在如此脆弱的社會上抽調資源用於戰爭,給社會的壓力可想而知,從這個層面就很好理解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爭的『懦弱』。

    (作者:張捷,節選自【資源角逐】,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