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7|回復: 0

[古代科技] 《诗经》时代的关中农业(2)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09-10-26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西安晚报
《诗经》时代,关中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有了一定水平

    《诗・大雅・生民》记述后稷在“邰家室”种植庄稼,“有相(观察)有道(方法),(艺作务)之荏菽(大豆),荏菽旆旆(茂盛)”,“麻麦(茂盛),瓜(甜瓜)瓞(幼小瓜)唪唪(果实累累)”,“诞降(选择培育)嘉种,维(黑黍)维y(一壳二粒米),维糜维芑(一种高梁)”。这些说明,后稷在实践中通过野生驯化和从变异植株中选择、培育出许多种类的农作物,而且通过一系列务农技术,使农作物生长茂盛,获得丰收。

    周祖后稷创造了许多农业生产技术,也总结了民间的生产经验,然后教给民众,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向全国推广。

    《诗・大雅・公刘》记述公刘迁豳时,“相(勘察)其阴阳(南坡北坡),观(查明)其流泉”,“度(测量)其隰原,(开垦治理)田为(种)粮,度其夕阳(西坡)”。这些说明了3000多年前,周人就懂得实地测量和规划土地,注意了坡地的朝向,土壤的水分状况,并根据水流方向整治土地便于灌溉。关于规划、治理土地及农田灌溉的内容,在《大雅・皇矣》中可见,周文王在岐山“度其鲜原”、“我泉我池”;《大雅・绵》曰“乃疆(规划)乃理(治理),乃宣(疏河)乃亩”;《小雅・黍苗》说“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土地平整后,保持水土,水流变清。而《大雅・灵台》中有这样的话,“池北流,浸彼稻田(池在今西安西南灵沼村)”。

    周迁豳、迁岐以及平常的农业生产,都要开垦荒地。《大雅・灵台》记述“帝(文王)省(视察)其山”,制订了一整套开垦荒地的操作规程:“作之屏之”,“修之平之”,“启之辟之”,“攘之剔之”。

    《诗经》时代,人们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方法缺乏(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关中农村仍然还存在这个问题),只好祈求神灵保佑。《小雅・大田》中记载有,求神灵“去其螟(食稻心虫)(食叶虫),及其蟊(食稻根虫)贼(食稻茎虫),无害我田稚(嫩苗)”、“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虽是求神灵,但也想到了收集虫叶、虫苗焚烧灭虫。

    《豳风・七月》记载“以伐远扬”,指对生长过长的桑枝剪截。另外,《召南・甘棠》曰“蔽芾甘棠(梨),勿剪勿伐……勿剪勿拜”,召伯在这株甘棠树下休息过,告诫人们不得剪伐。这些说明,周时,人们已经有了对果树修剪的行为。“拜”,一般注释为“拔”,而关中固有“掰”字,与“拜”同音,《辞海》释为“折断”或掰瓣。所以“拜”释为“掰”更为确切。

    《诗经》时代,牛已经成为农业动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诗经》中,战车用马拉,宫廷官员和贵族乘坐马车,普通官员及货运用牛车,如《小雅・无将大车》《小雅・黍苗》“我车我牛”。《诗经》时代,生产用具已比较先进,《诗・小雅・大田》“以我覃耜”,说明耜(犁)锋利,《周颂・良耜》“良耜”,为疾速前进状,据此分析,如果不是牛拉犁,而是人拉犁,耕作不会是疾速的。且《山海经・海内经》说,“(后)稷孙曰叔均,是始做牛耕”。考古发现,殷周之前,铜器已普及,战车部件、武器、农具、日常用具均为铜制。而《大雅・公刘》“取历取锻”,说明周初已有熟铁锻制,也就是说,当时应该有了铁制农具,它比铜制农具更尖锐锋利、更结实。成书于春秋、稍晚于《诗经》的《尚书》之《费誓》记载,周公旦长子封于鲁,征淮夷时“锻乃戈矛,锻乃锋刃”,也进一步证明周初已经有铁器,生产力因之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汉书・食货志》载,“后稷始l田”,即垅沟种植法,“一亩三l”、“播种于l中”;锄地时“P其土以附苗根”,此即《小雅・甫田》的“或耘或耔(耘,锄地除草;耔,将垅上土刮下一些培附在根茎周围,最后去垅地平)”,此法禾苗不倒,还可以防旱,对于茎干上生根的黍、糜、稷等作物,特别有效。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仍用垅沟(l)种植法。

    《诗经》诗篇三分之二为歌唱关中3000年前的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所以,作为关中人,我们有责任开发《诗经》丰富而古老的农业文化。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