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3|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古代採礦、選礦技術(2)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10-8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日報
井巷支護  古代井巷支護有四種形式:無支護、留石柱支護、木架支護、充填支護。


    無支護  在變質岩或其他堅硬的圍岩中開採脈狀銅、銀、鉛、金礦時不需支護。現在能看到的古礦洞大都屬於這一類。


    留石柱支護  古代開採大型囊狀或厚層狀礦體時,常故意留下一部分礦體用作支柱,以支撐井巷頂部。江西德興銀山古銀礦在唐初曾經大規模開採,留有石柱。到唐天□(904~907)末年,有人想採取留柱中的銀礦,『持斧而入,將斫取之,俄而山摧,入者盡壓死』(【稽神錄補遺】)。唐宋時期,廣東肇慶端石開採,也用留石柱法。曹溶【硯錄】記載:開採端石的所在,『中空如一間屋者,每丈許留石柱拄之』。到了清代,所留石柱也被開採而代之以木柱。屈大均【廣東新語】卷5說:『昔人取石,留數柱,虞其頹圮。今名為東留柱、西留柱;亦取之,以木柱代矣。』清代開採雲南東川等大型銅礦時,也採用留石柱法,所留石柱稱為『象腿』。


    木架支護  銅綠山礦區在西周時期採用間隔支護,木架距離4~6米。春秋時期斜井支護有兩種:一是井框支架垂直於井巷的頂底板,一是井框支架沿地心方向敷設。支護方法的進步,表明古人對礦井地壓和壓力方向有了進一步認識。戰國至西漢時期,立井採用經過精細加工的方木(或圓木)密集式垛盤支護,與現代的木結構井架相差無幾;而斜井的支架型式類似現代木結構的『馬頭門』。破碎帶或鬆散岩體內的巷道,採用封閉式支架,以防止底部上鼓。後代的井巷木架支護與此大同小異。如明代雲南永昌瑪瑙礦平巷支護是『以巨木為橋圈、支架於下,若橋梁之鞏、間尺余輒支架之』(【徐霞客遊記】卷18)。清代的井巷木架支護是『間二尺余,支木四,此四木為廂』(【滇南新語】)。


    充填支護  銅綠山古礦井已應用充填支護法。在方框支柱開採和橫撐支架開採中,將廢石和低品位礦石充填在下部採空區,防止圍岩塌落。


    岩石破碎  古代岩石破碎法有工具破碎和火爆破碎,兩種方法常結合在一起使用。


    工具破碎  開鑿坑道時,如果岩石硬度低或圍岩疏鬆,可用工具破碎岩石。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