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4|回复: 0

[汉语教育] 读出古诗文的“味道”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08-1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文汇报
眼下,传承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就拿近年来兴起的古诗文吟读来说,不少学校积极性很高,但如何传承的确也是一个现实课题。前不久,上海市嘉定一中针对古诗词吟诵快要失传的现状,提出要为古诗文学习“正名”,他们认为古诗文应该“惬意”而又“优雅”地吟诵出来,才能入耳入心,否则就有“哑巴汉语”之嫌。
   
    这里暂且不论不会吟诵是否就是“哑巴汉语”,但该校在古诗文吟诵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日前,该校举行“诵华夏诗文,品民族情韵”古诗文吟诵展示活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试读柳永的《雨霖铃》。一首别离词,被学生们读得像是一篇课文。老师特意播放了范读,一下子让学生感到了差距。有学生说:“我们是在念,而范读是在充满感情地吟诵,合着凄婉的乐曲,作者别离的情愫被有节奏有韵味地生发开来,很有味道。”老师又从语速、音调、重音和音色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们读起来也渐渐有了吟诵的味道。
   
    如果真想学习古诗文,那么吟诵是必须传承的。校长康定认为,中华古诗文有其深邃的人文内涵和丰厚的思想基石,诗歌注重音韵平仄,宜于诵读;文思起伏,跌宕有致,非诵读难以尽其味。嘉定一中经过调查发现,在学生中,古诗文多助读鉴赏类文字,至于以吟味诵读带出诗文学习趣味,以诵读深入挖掘诗文民族精神的文字,则少之又少,“哑巴汉语”、只写不说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强调古诗文吟诵,不仅“返璞归真”,而且是在“念真经”。为此,该校将《古诗文吟诵中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市级课题来加以攻关,今秋刚刚完稿的《古诗文吟诵读本》校本教材已在高一年级使用,教材在每首诗或词中特别加注诵读符号,便于学生平时吟诵。
   
    我们不难看到,现在有些古诗文学习变成了一味的知识竞赛,变成了摆弄词藻的现代版,这样的学习值得商榷。传承,首先要忠于原作。只有把要传的东西了解得透彻,吃透精神实质,掌握方法技巧,才有可能在继承中发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