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湖南日報 最新版北京高中語文課本及教學參考書今秋面世,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替換【阿Q正傳】,余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取代【陳煥生進城】,海子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趕跑【孔雀東南飛】……作爲民族文化基腳的語文的悄然『變臉』,引發的震盪已遠遠超過語言本身。
一時間,網絡江湖鬧開了花。網民們直抒己見,語文教材改革孰是孰非,各方論述針鋒相對,莫衷一是。
新與舊的取捨
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有媒體如此歡呼。
北京此輪教改,以『前衛』姿態,納新吐故。非但當代作品有如雨後春筍,而且連加繆、卡夫卡等先前不敢碰的『燙手山芋』,大大咧咧登上『大雅之堂』。
而【藥】、【紀念劉和珍君】、【雷雨】、【廉頗藺相如列傳】等長駐篇目,均被剔除,取而代之的是鐵凝的【哦,香雪】,賈平凹的【秦腔】,阿城的【棋王】等當代作品。
網絡語言悄然躋身語文課本。『:-)』、『:(』等網絡符號也被逐一『招安』,順利入主北京新版語文教科書。
『語文』的革命,其實早就悄悄興起。早在2003年,阿來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成功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消息甫一落定,文中『出人意料』的性描寫引起輿論一片譁然,但其試水式的突破,已爲教科書大刀闊斧式改革打下註腳。
隨後,向來以改革橋頭堡著稱的廣東,拾起接力棒。
2004年,深圳中學生系列人文讀本【青春讀書課】再向深水域推進,一舉收錄大量『民間作品』。崔健歌曲【一無所有】、王小波筆下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等入選篇目,成爲人們茶餘飯後常掛於嘴邊的談資。
改革之手繼續強力推進,教科書首次引入經濟單元,並單獨開設『新聞』單元,猶如『一縷清風拂面』。在廣州新教材中,新課文占據半壁江山。其中『走近經濟』單元,收錄了經濟學家王則柯、茅于軾的札記。關於航天飛船『神五』的兩則通訊;講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跡等一批時代氣息濃郁的新聞報導,正式爲語文範本供學生誦讀。
如果說之前的試水只是『春江水暖鴨先知』,那麼,以劉翔一腳『跨進』小學課本爲拐點,各色新面孔紛紛亮相,語文課本走入一個『紅杏枝頭鬧』的春天。
『紅色的劉翔,黃色的面孔,高喊著撞向勝利之線……』,這是2005年上海市小學語文五年級課文中的一段描述,這篇名爲【跨越新紀錄】的新聞特寫,以飽含感情的文字,講述劉翔創造世界紀錄的故事,並且還附上劉翔『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而曾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狼牙山五壯士】,開始淡出視野。
轉觀湖南的語文課改之路,同樣感受到了時代的風向。
引入對民俗、情感教育有啟迪與幫助的【邊城】節選,刪除涉及動物保護的【獵戶】。2006年,湖南語文教材以人文爲基調,打破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一統天下』,發展爲以人教版教材爲主,湘教版等試驗教材『群雄並舉』的格局。
今年9月,湖南語文教材再次變臉。在課堂上,高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名著導讀』中品【論語】,也可選修【大衛•科波菲爾】等小說名著及一系列戲劇、新聞與傳記。課堂上組織『模擬招聘會』招聘中學生主持人,口語交際也登上了學生課本……
是與非的博弈
作爲一個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圖騰』,語文讀本秉承的意義和作用超越了其它任何教材。當明星搔首,武俠激盪,流行歌曲喧譁,網絡語言發聲,改革的每一步,都宛如一場暴風驟雨,直擊經年累月沉澱的民眾心理。
北京最新一輪教改消息一經傳出,在網際網路上,爭議便如火如荼。
『教材改革爭論,其實就是一場有關如何對待母語的大辯論。』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張慶直言:『社會應同心協力打好「母語保衛戰」』。
『金庸能否取代魯迅進入中學課本?』華聲在線火爆PK台,迅即燃起戰火。網友形成兩大對立陣營,展開唇槍舌劍。反對方祭出『課改是一種墮落,迷信,害大於益』大旗,支持一方則擺出『金庸文字有情有義,大眾文化走進了精英文化』觀點予以回擊。
爭辯急劇升溫,論戰雙方把陣地深層拓展,火力集中於『高中語文課本能否換血?』支持方認爲這『適應了時代的需要』,網友『十年磨刀』用充滿讚許的帖子回應:『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改革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反對方則喟然長嘆:『傳統文化正在流失』。『對母語的肆意動刀是一種文化不自信和自我否定,此舉將加劇文化斷層。』『網絡遊客』憤懣之情,溢於言表。
新浪網也適時推出相關網上調查,近6萬名網友參與其中。其中反對【雪山飛狐】替換【阿Q正傳】的網友超出贊成方的一倍。同時,記者在各大網站觀察數日,發現反對者陣容更爲強盛。
『大驚小怪!隔靴搔癢!金庸與魯迅作品的取捨,絕非地位互換,而僅是教材多元化、時代性的體現。』面對爭論,著名作家、中南大學教授閻真坦言:『教材是爲了更好地掌握字、詞、句,不能等同於教育,而只是教育中很基礎的一環。』
教材變動後的『風暴』,裹挾著輿情,呼嘯而來。隨著【狼牙山五壯士】一文被部分省市從新教材中刪除,國內一些媒體開闢專欄討論,各大網站也不斷推出民意測驗和調查統計。紅色經典的更迭成爲爭論焦點。網民『持經達變』疾呼:『刪除將會導致現在孩子對歷史的遺忘!』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主編徐根榮認爲,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曾激勵過幾代人,但對現在學生而言,劉翔、楊利偉等新時代英雄,更能激發中小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的更迭,並非簡單的刪減,而是對愛國主義更符合時代性的繼承。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變化,往往折射著時代的變化。』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北京版語文編寫組成員薛川東直言不諱,語文教材要有新的『活路』。
傳統與現代的對接
語言,從來不是一條靜止的河流。改是爲了更好地傳承文化,是趨勢,是必然。當下,我們需要釐清的是如何改?
『我讀書時所用語文課本,更多的是時代符號,而少有漢語的根本特質,讓人提不起啥興趣。』網友『不惑之年』,直指狹隘教育語境下語文教材所留弊端。同樣的責難,在華聲論壇里也是此起彼伏,屢見不鮮。
這樣的責難,以一種感性而隱約的方式,觸及到語文的內核。流經千年的漢語,它的優美、典雅、大氣、神秘,一直都是全球文化的典型母本。閻真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經濟騰飛,漢語的強勢愈發明顯,全世界不斷颳起的漢語熱便是印證。』
網上關於守舊還是圖新的爭論,停留在教材內容枝蔓的增刪上,並未深入問題根部。『眼光僅停留於具體篇目的變動,是膚淺的,課改是多元的改革,現在的討論很不夠。』國家教育部中學語文實驗課本主編孫紹振建言,我們更需關注的是語文教材將如何打通傳統與現代間的『任督二脈』,找尋到一種符合民眾心理與漢語發展的中國模式。
如何追尋漢語未來,怎樣延續傳統經典?一個現實突兀出來:我們的母語教育在嬗變過程中,正經受著新老脫節的陣痛。
『具備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在母語教育中又把文化及文學遺產置於何種位置?』借著北京新教材刪除【促織】、【六國論】、【過秦論】、【病梅館記】等古代名篇的風勢,網友『玄鐵令』的詰問在論壇里,一石驚起千層浪。
『語文教改,應光大發揚傳統精華,保有激勵和警醒國民的文化血脈,延續和壯大國民的文化自豪,並增添新時代的積極元素,而不是一成不變或乾脆將臍帶剪斷。否則,將是粗暴的,不負責任的。』相關專家網上進言。
『學術明星』於丹教授,用現代眼光解讀孔子、莊子,火爆了電視螢屏,相關書籍也賣得紅火。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相繼復興私塾教育,一群群孩子在身著漢服的老師監督下,咿咿呀呀地誦讀著【論語】、【老子】等古代經典。取所需,盡其用,現代語境下的傳統經典,在不同層面,煥發出了嶄新的生命力。
不斷興起的傳統文化熱潮,難道不可以成爲語文教改的風向標?在台灣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裡,【論語】、【孟子】等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教材不迴避古今衝突,而是啟發學生如何以現代眼光審視古典,汲取精華。傳統,有機地契入了現代的土壤。
追求時代特質無可厚非,但盲目拋棄經典,無疑與母語教育初衷背道而馳,這好比飲鴆止渴。教育專家李人凡在網文中這樣寫道:『尊重經典,優選時尚,不薄今賢重古賢,才是我們態度。』
一本教材的容積有限,如何在留住經典身影與跟住時代步伐之間,找到一個符合國情的對接點,不僅是語文教材改革所求、爭論所向,也是拷問文明古國根基到底有多深的試金石、文明古國能駛多遠的指南針!
記者博客
語文教材改革映襯時代特質
語文教材在我們身邊的每一次變動,都會引發一場『蝴蝶效應』。
在我國,語文不僅是一門工具,而且被打上金科玉律式的烙印,承載著文學、文化和文明。民間是非曲直的對局,只需語文教材這隻引人注目的蝴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
一千個人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浩瀚無邊的文章海洋中,甄選出符合全部大眾口味的篇章來,無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時候,任憑你『眾里尋他千百度』,還是『爲伊消得人憔悴』,也難免『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過多把目光集結在教改本身,譁然於內容細枝末節的變動,沸沸揚揚的爭論,其實並無多少現實意義。
轉換視角,窺探語文教材『換血』背後,我們不難發現:這不正映襯著文化在走向包容與個性麼?語文是生活的外延,語文應該映襯時代前進的影子。細數改革意圖,那種尊重時代氣質、接納流行文化符號、重新審視過往歷史經驗、從學生視角找尋改革的方向等等現實立足點,讓人充滿感動的理由。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聲音,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不管是唱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海峽兩岸中國青年面臨社會轉型時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的羅大佑;還是打破『黃種人不能跑進田徑前十名』魔咒的奧運冠軍劉翔;不管是金庸武俠,還是網絡語言,它們都以鮮活的形式,記錄著中國社會行進的某段軌跡。
在語文教材里,適當地注入這樣耳目一新的『血液』,是時代所趨,歷史必然。語文教材和讀本的篇幅有限,『通俗新兵』相繼入列,也就意味著部分『老兵』退役。在藝術世界客觀存在的真理面前,我們應該只信奉藝術的評價和檢驗標準。
變通,變通,『變』是爲了達其『通』。我們不難理解,語文教材改革並非一蹴而就,面對著行進中的開放與創新,我們應該樂觀對待。
網言絡語
網友『李亞廣』:武俠小說能進入中學課本,其背後恰恰是新時代的國人對中國現代文化吸納、價值取向更新的體現。對優秀武俠小說能選擇一兩篇富於鑑賞意義、教育意義的精華編進中學教材,讓學生們了解武俠小說的文學特質,對於學生們全面了解文學、文化的發展,豈不是大有裨益嗎?
網友『波塞東』:魯迅的作品是不朽的,我們不能遺忘!中國最迫切需要而又最缺乏的,不是俠義情懷,而是現代公民意識和公民素質。我的一切想法、意見、喜怒哀樂的情感,都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都是這個基本觀點的派生、延伸、泛化和升華。
網友『十年磨刀』:語文教材和讀本更新換代,是時代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這說明教育領域的傳統審美觀已然悄悄轉變,雖然這一轉變姿態還稱不上多麼開放,步子邁得也並不算大,甚至與教材輸血同時到來的還有種種疑慮和非議,但它折射的較積極的寬容、務實心態,終讓人眼前一亮。
網友『愛思考的豬』:相比瑣碎、徒勞地爭辯內容變動,更有意義的是反思當前我們權力色彩過濃而缺乏應有權利內涵的教材制度,並進而著手去推動這一制度的改革、完善,最終讓無論是魯迅還是金庸、當代還是古典作品的愛好者,都能從教材中得到充分的教育滿足、實現其自由自主的教育權利。(璩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