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4|回覆: 0

[漢語詞典] 杜甫詩中的黃鸝爲何是"兩個"而不是"兩隻"?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12-18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網
鳥的量詞,現代漢語多數方言,包括普通話,都用『只(b)』。但是,杜甫寫於成都草堂的名詩【絕句四首】之三中,卻是『兩個黃鸝鳴翠柳』,而不是『兩隻黃鸝鳴翠柳』。這是什麼緣故呢?莫非,唐代指鳥的量詞是『個(、w)』,而不是『只(b)』?抑或,這是出於詩歌格律需要?
根據我閱讀唐詩的印象,『個』和『只』的使用情況,其實跟現代漢語方言差不多,大致如下:
指人用『個()』。例如:『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王勃【九日】。陶家:指陶淵明那樣的愛酒之人)『若個遊人不競攀,若個倡家不來折。』(盧照鄰【行路難】)『爲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李适之【罷相作】)『昔在帝城中,盛名君一個。』(任華【寄杜拾遺】)『邯鄲少年輩,個個有伎倆。』(貫休【戰城南二首】之一。伎倆:能耐,身手)『一雙前進士,兩個阿孩兒。』(無名氏【注苗張二進士題名】)『一壺天上有名物,兩個世間無事人。』(與羅隱聯句,鄭遨)這其中,任華詩句中的『個』指的是杜甫。
指物用『個(w)』。例如:『蓮房若個實,竹節幾重虛。』(楊炯【和石侍御山莊】)『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東方虬【春雪】)『橘懷三個去,桂折一枝將。』(岑參【送滕亢擢第歸蘇州拜親】。將:持,拿)『定攀岩下叢生桂,欲買雲中若個峰。』(劉長卿【送惠法師游天台,因懷智大師故居】)『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杜甫【屏跡三首】之一)
指鳥用『只(b)』。例如:『訟庭何所有,一隻兩隻鶴。』(貫休【上杜使君】。訟庭:指衙門)『老鶴兩三隻,新篁千萬竿。』(白居易【奉酬侍中夏中雨後游城南莊見示八韻】)『朱頂鶴一隻,與師雲間騎。』(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只應長在漢陽渡,化作鴛鴦一隻飛。』(元稹,一作劉禹錫,【有所嗟二首】之二)『冰洞寒龍半匣水,一隻商鸞逐煙起。』(李賀【靜女春曙曲】)
與此同時,『只(b)』還用於指箭、船等,相當於今天的『支(枝)』。
指鳥或動物也用『個(w)』。例如:『庭前把燭嗔兩炬,峽口驚猿聞一個。』(杜甫【夜歸】)『蕭蕭千里足,個個五花文。』(杜甫【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之二。個個:指老虎)『打破蜘蛛千道網,總爲Wo兩個嚴。』(韋應物【寄二嚴】)
杜甫之前,似乎未見有用『個(w)』指鳥或動物的。說『總爲Wo兩個嚴』的韋應物(737―約789),比杜甫晚了25年出生。猜測一下,用『個(w)』指鳥,可能是杜甫的創造性使用,是杜甫又一個將當時民間口頭詞語入詩的例子,情形類似『臭』『耶(爺)』『娘()』『肥』『瘦』等。
中古音系(【廣韻】)里,『b』是『之石切』,入聲調;『、w』都是『古賀切』,去聲調。即,它們都是仄聲字。因此,按照詩詞格律,『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是完全可以寫成『兩隻黃鸝鳴翠柳』的。
杜甫之所以不用『只』,而用『個』,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個』接近當時民間口語,更加通俗易懂;二是用通常指人的量詞指黃鸝鳥,感情上顯得親切;三是不用發音短促的入聲調字,吟誦起來舒緩一些,跟詩意更協調。至於有人認爲整首詩是隱喻朝廷政事,我以爲有可能求之過深了,這裡存而不論。(丁啟陣 中國網專家博客)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