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6|回復: 0

[汉语词典] "每事问"与"为之奈何"(图)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0-5-10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湖南日报
2010510101950783.jpg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

    “每事问”者不乏其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为《每事问》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每事问”也很推崇,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评一些领导,一接任新的工作就喜欢宣布政见,一遇到困难就哀声叹气,而不知到自己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并倡导领导干部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要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毛泽东不仅这样说,而且终身这样做。

    “每事问”用得最好的当属刘邦。刘邦是“每事问”的高手。他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论学问、论武艺,刘邦都远远不及项羽,然项羽最终败给了刘邦,固然有很多原因,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之奈何”上,刘邦会问,而项羽不会问。刘邦每每遇事都要来句“为之奈何?”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问到的主意综合考虑,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刘邦成就伟业的基点所在。正因为善纳言、善学习、善调动部属的积极性,才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为其所用。

    时光白驹过隙,物不是人亦非,“每事问”与“为之奈何”的精神却还有现实意义也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在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学习之重要不言而喻。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不断翻新,新科技日新月异,一个领导已经很难做到各方面都比自己的下属强。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不懂装懂反弄其拙。尽管现在我们的领导大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心中有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先贤,多来些“为之奈何”,放下身段“每事问”,礼贤下士,向能人请教,向下属问计,当为人之大才也!

    (作者孙先福单位:省委宣传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