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4|回覆: 0

[漢語詞典] 輕音與語義和語法(2)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09-9-9 14: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教育網
(2)可能補語中的『得』和『不』   在主要動詞和可能補語之間的『得、不』都表示可能性,它們都要輕讀。這種補語只用音節不多的單個詞充當,它從不輕讀(多音詞裏原有的輕音與此無關,例如『洗・得干・淨』)林燾先生討論了『得、不』不是所謂『詞嵌』,也不是詞頭或詞尾,而是獨立詞。『打倒、看・見』等雙音組合中可以插進『得、不』,因此它們都是詞組,不是雙音詞。『吃・得飽、跑・得快』裏的補語是單音詞,因為補語本身能有程度上的分別,所以都會有可能補語或程度補語的歧義。補語是單個詞、有表程度的性質,這是出現歧義的條件。『動+不+補』的方式不能構築程度補語。『看不很清楚』是『動+不很+補』,已經是另外一種構造了。
  既然『得、不』以及它們前後的動詞和補語都是獨立的詞,它們之間就有一個前後詞關係問題。對此,林燾先生做了音理上的探討。『不』未輕化的語音是有聲調的,在連讀中它有一套特殊的連調形式:在陰平、陽平和上聲前用去聲的全降調,在去聲前用陽平的高升調。我們用h、m、l來表示輕化後的高、中、低,另用H、R、L、F表示正常聲調的高平、高升、低曲、全降調型。進入可能補語的『不』輕化後,連讀調型大體上是這樣的: (T1、T2等表示聲調)  
  『不』+可能補語:  

-T4

-T1

-T2

-T3

動詞:T1-

搬不動HhF

說不清HlH

說不完HlR

吃不飽HmL

T2-

拿不動RhF

提不高RlH

拿不來RlR

拿不起RmL

T4-

看不見FhF

看不出FlH

做不完FlR

站不穩FmL

T3-

找不到LhF

想不開LmH

寫不成LmR

打不倒LhL

參考:

不快 RF

不清 FH

不來 FR

不好 FL

  在去聲前輕化的『不』用高音h,在其他聲調前都不用高音,而用l和m,只有一個例外。上聲使輕音變高, m是夾在高音和低音之間的過渡音高, h是兩個低音之間的對偶音高。
  高升R和全降F實際上是音高m_h和h_l的變化過程。在『不快』和『不清、不來、不好』兩組連調中『不』調尾的h和l,與可能補語中『不』的h和l (或上聲前後的m),很明顯是有對應關係的。
  輕音l是低音特徵, h是高音特徵。中音m不是輕音的特徵,只是過渡狀態。另外,用字母表示的音高是同一音節裏的相對關係。它們與相鄰音節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既不是對應相等,也不是毫不相干。T3_不_T4『找不到』的LhF寫成LmF並無不可。
  從這種比較可以看出,補語裏的『不』跟後字的聯繫比較緊。輕句一文指出,它用的是一種特殊的語調輕音。因為它總是輕讀,所以就不象一般語調輕音那樣明顯保留原有調值了。促使它輕讀的影響力,只能來自同一地位的那個『得』。這是語言系統縱向的規整力量(縱向指同類聚合關係)。輕句一文還提到,『・不』『沒有語調重音的對立』『它有時可以不讀輕音,但這時整個結構和意義都變了』,因此『又似乎應該把它歸入結構輕音』。正是這種縱向的規整把『不』的輕音性質動搖了。它使我們熟悉的副詞被迫帶上結構助詞的色彩。這是跟節奏變緊一起以它們互為因果來實現的。
  帶『得』的兩種動補詞組在節奏上似乎是有差別的。表可能的補語不能擴展,動補詞組整個節奏是緊的。但是即使在最簡單的表程度的動補詞組裏,節奏上總是前緊後松的。此外句重音也有可能不同,這種可能性由語用條件決定。用+表示松,用-表示緊,它們的節奏形式大致是:
可能補語:
跑-・得 - 快
看-・得 - 清・楚
跑-・不 - 快
看-・不 - 清・楚
程度補語:
(跑-・得)+ '快
(看-・得)+ '清・楚
  我們現在還很難把這種節奏上的差別講清楚,只能憑語感來把握它。我們注意到,兩種補語的節奏感不一樣,同時也注意到,表示可能和不可能的節奏並無明顯區別。
  我們可以假設,跟那個『不』一樣,表可能的『得』也是特殊的語調輕音。『得』沒有『不』那種連調形式。按照假設,『得、不』原來的聲調不同,因此不能單就音高變化不同來說,它跟同樣是表可能的『不』有不同的前後組合關係,節奏關係不能支持這一點。但是我們也不能單用節奏關係相同來證明這一假設的合理性。因此林燾先生用音高來推斷的,只是『不』跟後面補語的關係緊。
  關於『得』跟前面動詞關係比較密切這一見解,林燾先生是用句式變換和方言例證來說明的。因為可能補語上很少放加強重音,整個動補只有一個句重音,構成的是個較小的節奏單元,『得』向前靠和『不』向後靠的節奏因素也就模糊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