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4|回復: 0

[汉语词典] 汉语量词的量和质(2)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09-3-19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汉字文化》马叔骏
第三是量词往往包含民族历史特定的内容。例如:
    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据说,有一回,颜回在路上捡到一个小包,里面有一锭金子,金子的正面刻有一行小字,内容是:“天赐颜回一锭金”。 (周简段《神州轶闻录・陋巷故址有颜庙》)
    《辞海・金部・锭》:“本作铤,银货也。《洞天清禄集》:‘杨补之作梅,下笔便胜,今江西人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十锭。’按旧时金银货币重十两或五两者,皆谓之锭,唐以前称铤,亦为计物之名。”“铤”字条下称“金锭也,《南史梁庐陵王传》:‘至内库,见金铤。’”前二例中的“一锭大银”、“一锭金子”,金银以“锭”计量为我国历史一特定事物。“锭”要铸,浇铸要“模”,《说文》说“铤”是“铜铁朴”,盖或有一定渊源。由计量变成附在名词后成为构词的一部分,“锭”可成“银锭”:
    舱房里、甲板上,竟都是开着盖的一箱银元、银锭、银元宝!(凌力《梦断关河》第一卷七)
    这和现在常用的人员、马匹、人口、枪支、船只等词结构相同。
    “锭”又用作计“墨”。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秦少游有李廷墨半锭。”墨锭与金银锭均为块状,或许有相似的渊源,但《通俗编》认为二者无关,它说:“世俗计金银以锭,锭为铤之讹,锭有足镫,与金银略无关涉,古计墨亦曰几铤,今并讹为锭字。”
    与“锭”相近的还有“方”。本来作为名词的“方”是指“物形正直者”(《辞海・方部》),即《考工记・轮人》所说的“方者中矩”。用于量词,引申形容方形的东西,如“一方砚台”、“一方印章”。砚台、印章都是方形或近似方形(长方形),手帕也可用“方”:
    牡丹跟大家笑,她手拿一方小绢子盖在唇边,因为那两位拳师踢起一大堆灰尘。 (林语堂《红牡丹》十二)
    她摸出一方手帕来揩眼睛。  (巴金《春》十一)
    国人习惯于用“方”表量,即或初始与方形、直角有关,但独自成为量词之后却跳出了“方形”“直角”的框子,甚至形容“非方”的量:
    在一方圆镜里,我看美好年青(轻)仙女的跳舞,她胸口袒亮一盏小灯,闪着我含笑的面貌。 (《梦家诗选・昧爽》)
    歪脖树下有一方石磨,石磨方边有一堆碗口粗的铁链,铁链边有口枯井。(张雅文、远方《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一见钟情》)
    前者“方”等同于“面”,后者“方”等同于“盘”“块”。
    第四是量词多具有选择性。汉语量词虽有许多是与被修饰词有特定的习惯性联系,如:
    他明白,只要能猎得一条蟒,卖了蟒皮,他父亲就不至于眼睁睁地死去了。(梁晓声《九五随想录・狡猾是一种冒险》)
    我推开那座坟墓的石……一条鸡冠蛇在骷髅里爬。(《梦家诗集・相信》)
    事情的起因是为两只兔子。(张雅文、远方《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一见钟情》)
    刚过桥,看到那只靠在树边蹭痒痒的小鹿,他就忍不住走近,伸手轻轻抚摸它柔滑的带着白色斑点的皮毛。(凌力《梦断关河》第一卷五)
    为什么要在昆明湖边铸这么头牛呢?(周简段 《神州轶闻录・昆明湖边说“金牛”》)
    例中“条”习惯用于“蟒”“蛇”等体长动物,“只”习惯用于“兔”“鹿”体形不是很大的动物,“头”习惯用于“牛”等头大体粗的动物,但,这并不是全部、也不是绝对的。有许多是有多种量词可选择的。如:
    这条法国邮船白拉日隆日爵号(Vicomte de Bragelonne)正向中国开来。(钱钟书《围城》一)
    大约两百码外,一艘灯火通明,乐声悠扬的酒坊船慢慢移动,弄皱了波平如镜的水面,划出一道道黑色的波纹……(林语堂《红牡丹》四)
    在中南海的“静谷园”内,至今还保存了一株“人字柏”,也是稀世之珍。(周简段《神州轶闻录・京华古树纵横谈》)
    再说北京城里还有一棵深受人们尊敬的古柏,是在孔圣人的庙里。(同上)
    无论是穿长衫的文人墨客,遗老遗少,梨园名优,还是短打扮的车夫、杠夫等下等社会的劳动者,只要花一大枚铜板儿,就可以捡一个座位……(周简段《神州轶闻录・荷花市场与会贤堂》)
    自觉没趣丢脸,像赶在洋车后面的叫花子,跑了好些路,没讨到手一个小钱,要停下来却又不甘心。(钱钟书《围城》一)
    例一、二同是计船,一用“条”,一用“艘”;例三、四同是计柏树,一用“株”,一用“棵”;例五、六同是计钱,一用“枚”,一用“个”。这样就使一大批属于同一计量对象,却可以选择不同的量词:
    张应云便着人到各处购买得十九头大小猴子。(凌力《梦断关河》第三卷十七)
    他吓得汗毛直竖,黑暗里什么都看不见,想划根火柴,又怕真照见了什么东西,辛楣正打鼾,远处一条狗在叫。(钱钟书《围城》五)
    等风平浪静,你睡着了,是一匹羔羊。  (《梦家诗选・有赠》)
    一支钥匙打开了她生命的奥秘,那就是幸福与痛苦,结合与相属的狂欢。  (林语堂《红牡丹》十六)
    他投过来的目光却像一只扑蝶的网子,猛地捉住了她……(张雅文、远方《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一见钟情》)
    清朝时,德胜门有重兵把守,派章京二员,骁骑校四员,马军二百名,由正黄旗管辖。  (周简段《神州轶闻录・话说德胜门》)
    例一以“头”计“猴”,还可以选“只”、“个”来给“猴”计量。例二以“条”计“狗”,还可选“只”计量。例三以“匹”计“羊”,还可选“只”计量。例四以“支”计“钥匙”,还可选“把”计量。例五以“只”计“网”,还可选“张”计量。例六以“员”计“章京”、“骁骑校”,可选计人的“名”、“位”、“个”等计量。
    第五是汉语量词的多源性。除了部分“专职”量词,相当多的非量词来源的词,临时充当量词。这类量词的加入,一方面使量词的数量大大膨胀,以至于使量词数量无法用数字统计,另一方面使量词的功能扩大:除计量外还具有修辞功能。例如:
    在天河的弦子上,有鬼歌;飞过一条荒街,一湾小河。(《梦家诗选・秦淮河的鬼哭》)
    因为是熟客,他就要了一壶茶,从附近的理发店叫来一个师傅,他宁可在这儿剃发,嫌店面太杂。(林语堂《红牡丹》二十)         这是暮秋天气,山深日短,云雾里露出一线月亮,宛如一只挤着的近视眼睛。 (钱钟书《围城》五)
    那血流像一场突发的山洪,把他脑海中的一切都淹没了,唯独留给他的一丝清醒,那就是孩子。(张雅文、远方《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死不瞑目的疯子》)
    她雇了一叶小舟独出游,那是冬至前一天,很多年轻人出来庆祝节令。(林语堂《红牡丹》二十)
    在一流小河,一片叶子,和一架风车上我听见那些东西美丽和谐的声音,但从来没有寻到自己的歌。(《〈梦家诗集〉再版自序》)
    等走过几条廊,穿过几道门,最后走出“卷阿胜境”,一抹春山,一湖春水,就会一下子涌现眼前,令人心胸豁然开朗。(周简段《神州轶闻录・湖畔废墟觅“清音”》)
    听人在三弦上拉出传神的曲调,尽是那么简单的三根弦,那么一弯平常的弓,和几只指头的拨弄,自有他得神的技巧。
    (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
    例一“一湾小河”的“湾”本是名词,指河流弯曲或海洋向陆地深入的地方;也作动词,指停泊;这里却作量词。例二“一壶茶”,“壶”是名词,这里用作量词。例三“一线月亮”的“线”,例四“一丝清醒”的“丝”,例五“一叶小舟”的“叶”原也是名词,这里都用作量词。例六“一流小河”的“流”,例七“一抹春山”的“抹”,原是动词,这里用作量词。例八“一弯平常的弓”的“弯”本是形容词或作动词,这里作量词。
    上列各例中的非量词来源的借用量词都具有强烈的修辞意味。“一湾小河”在计量的同时仿佛让人看到小河弯曲蜿蜒的形象;“一壶茶”在计量的同时已告诉我们没有直接描写的茶容具――茶壶;“一线月亮”让人看到线状月光,“一丝清醒”让人感极其细小;“一叶小舟”让人感受到像树叶漂在水中的感觉;“一流小河”描写了一条动态的小河;“一抹春山”令人看到青色搽染的山峰;“一弯平常的弓”使一张弯曲美丽的弓展现眼前。这种额外的修饰功能深藏在计量功能之中,从而有一箭双雕之效。
    总之,质丰量大是汉语量词丰富性的两大支柱。当丰富的内涵和庞大的数量结合在一起并投入运用时,量词的光彩便闪现出来: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郁达夫《故都的秋》)
    上面摊了一床用旧帆布或别的旧货做成脏而又硬的棉被,搁床正中床单上面的是一个长方木托盘,盘中有一把小茶盏,一个小烟盒,一支烟枪,一块小石头,一盏灯。(沈从文《鸭窠围的夜》)
    她打开首饰盒,挑出一串珊瑚项链和一对珊瑚坠子的耳环,侧过头来照镜子。
    (林语堂《红牡丹》二十七)
    例中无论是个体量词还是集合量词,也无论是专用量词还是借用量词,连缀在一起使用错落有致,前后辉映,尽收珠联璧合之妙。
    最后说一点。从历史上看汉语量词比较分散,而发展到现在,相对向少量量词集中。比如马论匹、牛论头、羊论只,早期也不那么固定:
    且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水浒传》十九)
    每日以驼五头,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  (《隋书》卷八十三)
    到了现代,个、只、双、次、回等量词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量词的量也有相对集中的趋势。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