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新華網 每年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溫家寶總理都以其深厚的文學素養,出口成章的妙語給全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在18日上午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溫總理再次侃侃而談,字字珠璣,信手拈來的古典佳句,為他的談話增添了內涵和說服力、感染力,給招待會增添許多詩文氣息。溫總理的詩文風采,也成為招待會上的一大亮點和看點。
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於控制物價增幅問題時,溫總理說道:『我一邊看網,一邊腦子裡想起一段話,就是「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其中『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從【孟子・梁惠王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演變而來。並引用了古語『事不避難』。語出【後漢書・虞詡傳】:『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足見總理對民生的關注,頓時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
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關於抗擊雪災的感受時,總理說:『「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也是人民書寫的。』前兩句見於【明太祖寶訓】卷六,原句為:『自古有天下國家者,行事見於當時,是非公於後世。故一代之興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載之。』但是總理對人民基本生活、抗擊災害的全面布局,其用心,其深度,遠遠超出舊時帝王的思想範圍。然後,總理就此問題延伸開來,談到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談到解放思想,談到要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種種問題,言民之所想,把握國家發展前景,將現實和未來的藍圖融為一體,令人信心倍增。
溫總理接着說:『5年前,我曾面對大家立過誓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今天我還想加上一句話,就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後面三句話,出自【宋史】第三百二十七卷王安石本傳。王安石提出著名的『三不足』論斷,意謂不畏懼自然災異現象,不拘泥於前人的法規制度,不害怕人間的閒言碎語。囿於時代的局限,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但他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被溫總理高明地化用之,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三不足』完全可以被賦予新的涵義,新的思想。而且,此話和林則徐的名聯連在一起說,更升華了不斷革新的勇氣。
在回答台灣地區記者的提問,談及兩岸經貿問題的時候,溫總理從容親切地答道:『我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我腦子裡總是在想:「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們將繼續擴大同台灣經貿交流的範圍,包括投資、貿易、旅遊、金融,提高合作的層次。』『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出自南宋末期愛國詩人鄭思肖的【德v二年歲旦】一詩。詩句表達對故國的心有千千結,而溫總理用在這裡,既說明經貿的必要性,更蘊含對台灣同胞深切的繫念!『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則是魯迅先生的名句,出自【題三義塔】一詩。溫總理在這裡,直面歷史所造成的隔膜,但更進一步作了具有歷史眼光的期許,談經貿而超越經貿,恰切妥善而具有高屋建瓴的氣度,非常有感染力,令人回味不已。
在回答新華社記者關於思想解放等問題時,溫總理大處着眼說道:『我從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歷史上講一點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欣賞兩句話:一句話來自【詩經】,一句話來自【詩品】,就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出自【詩經・大雅・文王】,【詩經】研究專家程俊英解釋為:岐周雖是舊邦國,接受天命新氣象。『如將不盡,與古為新』,出自【二十四詩品・纖】,原意為詩句猶如源頭活水,涌流無盡,和前人名篇一樣,意境常新。在這裡,溫總理從歷史的、文學的角度,將古人的話語提升到規律性的高度,拓展出極大的認識空間和實踐空間,令人切切實實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博大生機。
溫總理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自然渾成地引用了不少古人前賢的詩文名句,還有的是他水乳交融的化用,譬如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我這個人是一個充滿憂患意識的人。我認為「患生治」』,這是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的巧妙化用。前面提到的『事不避難、勇於擔當』也多見於古人史書。
溫總理除了親民、愛民,切實關心和解決民生疾苦外,更讓國人和世界矚目的,是他『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非凡氣度。溫總理在重大外交場合的妙語連珠,引經據典,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同時,也讓人一覽其溫文爾雅的外交風度,不但受到中外記者的推崇,更贏得廣大民眾的尊敬和欽佩。(伍立楊 董純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