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华文化信息网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认为,要将13亿中国人已经熟悉了半个世纪的简体字加以废除,回到繁体字时代,“是开历史的倒车”。这些学者认为,尽管电脑解决了传播的问题,但简单、易学、易记的简体字可能更容易被国人学习并为外国人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间中华文化的交流。
不同于以上持非此即彼意见的两派人士,包括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等在内的许多大陆语言学家则与马英九的态度相似,积极主张“识繁写简”。就“识繁写简”说法引发的争议,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所不同的只是大陆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
对于马英九提出在两岸文化经贸论坛上探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一事,范丽青也表示,随着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如何使两岸民众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两岸专家学者可以积极探讨、充分论证。
在充分认识到繁简两种汉字各自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学界还有一种呼声颇值得关注,那便是尽快解决汉字在简化及其他变革中形成的“不标准”问题。
曾有报道列举“干”字为例说明这一“标准”问题。“干”原是个独立的字,比方干涉、相干,而趾颓是另两个独立的繁体字。但如今,原本的“干”“帧焙汀扒”,都以一个“干”字取代。干细胞如用繁体写,本应是窒赴(stem cell),简体字的“干”这里念第四声。如念第一声,干细胞就成了dry cell。
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新的规范汉字表。只有统一规范,汉字才有可能更好作为文化的载体,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