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0|回覆: 0

[漢語詞典] 對漢字整形的理性思考(4)

[複製鏈接]
里人 發表於 2010-5-31 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西安晚報
語文出版社的【語言文字規範手冊】在【簡化字總表】的後面附有3個表,分別是:【從拼音查漢字】【從簡體查繁體】【從繁體查簡體】,其中的【從拼音查漢字】是依音序排列的,跟【繁簡漢字對照表】體例相同。可這樣的資料,大多數人沒有。我將【字表】的『附表』【繁簡漢字對照表】與【從拼音查漢字】進行粗略對比,發現【從拼音查漢字】顯示多音字,而【繁簡漢字對照表】不顯示,這不能不說是【繁簡漢字對照表】的一個缺限。例如,『賁【S】』有『bēn』和『bì』兩個音,在【從拼音查漢字】的兩個音節『ben』、『bi』里都有『賁【S】』這組字,而在【繁簡漢字對照表》裡,只在一個音節『bi』里有。漢字多音字是很常見的現象,『義隨音走』:『賁』讀『bēn』時意思是『胃與食管相連的部分,是胃的上端的口兒,食管中的食物通過賁門進入胃內。』而『賁』讀『bì』時意思是『〖書〗裝飾得很美的樣子。』顯然,【從拼音查漢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依【字表】『附錄』【繁簡漢字對照表】,人們讀錯音的幾率就增加了。

    對44個『微調』字的意見

    (一)我認為,44個『微調』字體現了【字表】追求漢字系統化、標準化的努力,是應該肯定的。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漢字應該努力向系統化、標準化的高水平邁進。

    這44個字大部分調整是可取的,如『親、櫬、殺』等17個字,底下『木』的中間一豎,一律改為『不帶鈎』,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方便。過去,類似的『木子底』,有的『帶鈎』,有的『不帶鈎』,沒有規律,要死記,而現在好了,一律『底木不帶鈎』;再如,『辱』是上下結構,可是,用它作偏旁的『蓐、溽、縟、褥、耨、、薅、洹鋇茸鄭『辱』卻成了包圍結構,【字表】把它們全部搞統一;而『唇』字這樣的包圍結構,實際是受『蓐溽褥』等偏旁寫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字表】把它調整為上下結構,則是讓漢字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其系統性,也利於教學和分析。還有,『糴、汆、褰、衾』從漢字書法『避重捺』的原則出發,末筆都改為『長點』,字體更美觀。『轂』,是個錯字,當然應該改(依規範的繁體類推簡化,左下的『車』上面應有一短『橫』)。

    (二)【字表】所列其餘的字,似有商榷餘地。『琴、瑟、琵、琶、征』5個字,『、撰、饌、e』4個字,『恿、瞥、憋』3個字和『魅』共13個字,是否可以不改?

    理由如下:『漢字的形體在一個時期內應當保持穩定,以利應用。』我們應該堅持『能不動儘量不動』的原則。前9個字,是依『偏旁變形』類推而來,是否可以套用【〖字表〗說明】第六條關於簡化字類推原則的第二點『在構字的第一層次類推』。在『琴、瑟、琵、琶、征』5個字中,前4字左上的『王』處於第二層次,『征』的中間部分『王』在下,處於第三層次;而且,左上的『王』末筆為『橫』更好看,上部顯得更平穩;『征』字中間下部的『王』末筆為『橫』也很好看。

    『、撰、饌、e』4字左上『巳』的末筆不改『豎提』道理相同。『恿、瞥、憋』3個字,都是將局部筆形『豎鈎』改為『豎』,從全字集出發,本着從字理、美觀、系統性三方面考慮,還是不改為好:第一個字『恿』,改動的是上部的『用』,第二筆『橫折鈎』改成『橫折』,左下不帶『鈎』。但是,現規範標準用它作偏旁的字,如『擁、涌、傭、甬、癰、蛹、踴、、o、庸、墉』等等許多字全是『帶鈎』的,而且這些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都有,唯一的例外是『勇』,上部的左下『不帶鈎』。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勇』改過來,『少數服從多數』嘛。『瞥、憋』兩個字,情況相同,是將兩字上半部的『敝』左邊右下角的局部筆形由『帶鈎』變成『不帶鈎』。我們查閱現有規範標準發現,『帶鈎的』除了『瞥、憋』這兩個以外,還有『撇、弊、蔽、、』等,『不帶鈎』的反而少一些,如『鱉、蹩、擰保是不是也可以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操作呢?至於『魅』,【字表】和現標準字形僅是右上的『未』末一筆不同:【字表】是『長點』,現標準字形是『捺』。其實,【字表】的這個字不應該改,因為44個『微調』字的『魅』和『糴、汆、褰、衾』等字排在一起,改為『長點』似乎都是屬於『避重捺』,可『魅』的右上是『未』,根本就沒有『重捺』,只末筆一個『捺』,為何要變成『長點』呢?

    字形穩定問題要重視再重視,即使是『微調』,也要慎重再慎重。但是,任何事物都永遠處於變動之中,漢字也是一樣,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幾千年一路變來,越來越好用。為了漢字的改進,秦的『書同文』,唐的『正字學』(也叫『字樣學』),成為彪炳史冊的偉業和壯舉。再說漢字簡化吧,這是為了解決『漢字繁難』而進行的重要改革,解放60年來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間,變了多少次啊!所以,變是絕對的,不變是不可能的。關鍵是要變得科學、有道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