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除建立和健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機器外,秦始皇還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
遷徙富豪,銷毀兵器。秦滅六國後,下令遷徙各國的舊貴族和富豪到咸陽及南陽、巴蜀等地,以削弱他們的政治、經濟勢力。為了防止舊貴族反叛,秦始皇還下令將六國流散於民間的兵器收繳起來,集中到咸陽,加以銷毀,改鑄成12個銅人。
決通川防,修治馳道。為了消除反秦勢力可能利用的地形或建築設施,秦始皇命令拆除各國的舊城郭,決通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河道堤坊,平掉了易於據守的險阻。為加強全國的統治,又修了以咸陽為中心東至今浙江、江蘇、山東,南至今湖北、湖南,西至今甘肅東部,北至今河北和山西北部的馳道。還修了專為加強北面邊防的"直道"。形成了一個以咸陽為中心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統一文字。戰國時期由於長期分裂割據,各國的文字極不一致,這對統一後的秦朝推行政令和文化交流造成嚴重障礙。秦始皇命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主持統一文字,制定出字形固定,筆畫省略,書寫方便?quot;小篆"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
一貨幣。戰國時期不僅各國自鑄貨幣,而且在一個諸侯國內的各個地區也都自鑄貨幣,其形狀、大小、輕重各不相同,計算單位也不一致,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各地區之間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統一貨幣,廢除六國舊幣,制定新的統一貨幣,規定貨幣分二等,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圓形方孔的銅線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
統一度量衡。戰國時期,度量衡制度也相當混亂。秦統一後,把商鞅變法時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推行到全國,並專門頒發詔書。度量衡的統一對於消除各地割據勢力的影響,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加強政治思想統治。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等方面所進行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國家體制問題上,朝廷內對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多有爭論。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又提出恢復分封制的主張,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駁,於是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紀】、醫藥、卜筮、農書以及國家所藏【詩】、【書】、百家語外,其他全部交官府銷毀的農書以及國家所藏【詩】、【書】、百家語外,其他全部交官府銷毀的"焚書"建議,得到秦始皇批准,並得以在全國實施。次年,又由於一些儒生對秦始皇進行誹謗,秦始皇下令將逮捕的460多個儒生和方土全部坑殺,即"坑儒"事件。秦始皇以焚書坑儒的手段統一思想,是"師今"與"師古"兩種政治思想鬥爭激化的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