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4|回覆: 0

[論史] 人性弱點:秦帝國的迅速崩潰與暴政遺產(1)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11-1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讀書
賈誼的一篇【過秦論】,給秦帝國貼上了暴政的道德標籤兩千餘年。難道事情真如傳聞中的那樣,秦帝國是亡於暴政?似乎事情又不那麼簡單。
  ● 暴政是個很有妖魔化色彩的說法
  公元前210年的那個冬天,秦始皇――也就是當年的秦王政,在第四次東巡的路上,告別了他殫精竭慮,耗盡畢生心血所創建的帝國,帶着些許遺憾與世長辭。令他至死都耿耿於懷的是東郡(今河南省濮陽西南)那石頭上的幾個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確,一語成讖,在秦始皇逝世的三年後,雄霸四海的秦帝國轟然坍塌。
  本書在撰寫序的時候就提到,要擯除以貼道德標籤為主視角的讀史方法,而『暴政』論就屬於典型的貼道德標籤行為。
  首先,暴政這個說法就很有妖魔化的嫌疑,缺乏公正的色彩;其次,暴政並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只是種很模糊的形容,由於時代、立場以及個體的理解差異,對這個問題的衡量尺度莫衷一是,不便於對歷史的規律進行精確的提煉。因此本文在關於秦帝國的終結是由於暴政這一主流常見說法,是不予承認的。
  退一步講,我們姑且假定有暴政存在,至多也就是把當時秦帝國政府秉承的基本治國方針――嚴刑峻法拿來當作標準。而按照這個標準,試問,兩千年來中國歷史上,還有不是暴政的朝代嗎?就史料而言,率先誣秦『暴政』的漢朝,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司法當局手中的法律武器不如秦時的那樣全面,或者明顯地沒有那樣嚴酷。
  況且,所謂的『暴政』真的就是維繫政權與統治的天然大敵嗎?這似乎又未必。
  ● 受害者替施害者表白是一種病
  我們來看兩段真實而有趣的故事: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詹・埃里克・奧洛森與克拉克・奧佛森,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在他們發覺搶劫行動失敗後,採取了挾持人質作為自保手段。被挾持的人質均為銀行職員,共有四人。此後,為保證人質安全,警方與歹徒保持僵持狀態長達130個小時。最終,事件因歹徒放棄抵抗並釋放人質而結束。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時間裡,這四名遭受到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不但拒絕在法院指控這些綁匪,甚至還為綁匪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他們都表明自己並不痛恨歹徒,相反卻表達出感激之情。他們的理由是,綁匪們非但沒有傷害他們,反而對他們照顧有加。而對警察及司法機關,他們卻採取了敵對態度。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人質中一名女職員克里絲婷竟然愛上了劫匪奧洛森,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這件事情的發生,一時間令全世界輿論瞠目結舌。
  無獨有偶。
  1974年2月4日,美國加州地區激進武裝組織『共生軍』(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注26] 綁架了報業大王威廉・倫道夫・赫斯特19歲的孫女――帕特麗夏・赫斯特(後簡稱帕蒂)。是時,帕蒂被軟禁在舊金山大學附近的金門大街1827―6號公寓裡,只能不時通過電話向父母報平安。
  『共生軍』通過控制帕蒂人身自由的方式,對其父母進行了怪異的勒索:要求赫斯特家族捐出六百萬美元的食品分給加利福尼亞當地的窮人,救女心切的赫斯特夫婦不得不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在分發食品的現場,大批的窮人因免費得到食品而過度興奮,以至於出現了哄搶的場面,導致了大規模騷亂的發生,之後警方的介入使這項活動終止。
  由於帕蒂出身名門,她的被綁架驚動了整個美國新聞界,大批媒體對此圍追堵截,紛紛安營紮寨在帕蒂父母家門口,以期獲得最新消息。帕蒂的父母與共生軍反覆交涉,要求釋放帕蒂,結果被拒絕,此後雙方的談判戛然而止,赫斯特夫婦再沒收到任何有關帕蒂的消息。
  在帕蒂的家人均以為她遭到不測的兩個星期後,卻意外地收到了幾盒錄有帕蒂聲音的錄音帶。出人意料的是,在錄音帶中,帕蒂開始讚美起『共生軍』來。對此,赫斯特夫婦堅持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受了脅迫才這樣說的。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在兩個月之後,這幾乎讓所有關注這件事的人啼笑皆非:1974年4月15日的上午9時40分,美國舊金山日落大道的愛爾蘭銀行遭遇了搶劫,劫匪中竟然出現了失蹤兩個月的帕蒂。令人更不可思議的是,帕蒂在搶劫中手持卡賓槍,神情激動,表現得異常投入。
  爾後,帕蒂的家人再次收到了她寄來的錄音帶和『共生軍』的宣傳單。宣傳單上,是帕蒂頭戴貝雷帽,手執卡賓槍的英姿。她身後,是共生軍的標誌畫面――盤踞的七頭響尾蛇。帕蒂在這次錄音中宣稱自己已加入『共生軍』,並表示要與自己出身的資產階級家庭決裂。此時的她,已改名為『Tania』(塔妮婭,切・格瓦拉女友的名字),並同一名『共生軍』組織成員墜入愛河。
  1975年,也就是在帕蒂加入『共生軍』一年半後,她和另外兩名『共生軍』成員在舊金山被FBI[注27] 逮捕,直至被法院起訴前,她還歇斯底里地大罵自己的父母是豬。
  這兩個真實而滑稽的故事,讓人看了說什麼也笑不起來。作為受害者,竟然對施害者產生認同感,甚至加入到施害者的立場中去。這種呈病態的情感及行為令人非常費解,於是引起了社會學家的關注。人們在對此做出深入的研究後卻發現,這不僅僅是個案,而是在特定條件下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而圍繞着這種心理反應所衍生出的一切行為,則被認定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具體表現。由於這種病症的首次發現是在斯德哥爾摩銀行搶劫案之後,故將其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造成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條件有四:
  1.受害者受到重大的威脅,包括並不僅限於生命;2.受害者會得到施害者給予的小恩小惠;3.受害者處於封閉的環境下,只能得到施害者單向給予的信息;4.受害者感覺無路可逃,或對脫離施害者的控制不抱任何希望。
  ● 接受不能改變的現實
  實踐證明,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獲得者,既可以是一兩個人,也可能是一群人、一個族群、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只要有施暴者與造就病徵的四個條件共存,就會產生這種病,而且這種疾病的普遍性,高得令人吃驚。
  如,清朝雍正年間,儒生曾靜因陰謀煽動造反而被捕入獄,經歷了囚禁、審判後,低頭伏法認罪。謀逆本是大罪,理應處死。然而可以殺掉他的雍正帝,不但沒殺他,反而給了他一個小官做,這使得曾靜的態度大為轉變,對朝廷對皇上感激涕零,臣服得五體投地。而後跟隨朝廷大員輾轉於江寧、杭州、蘇州等地,對官辦圖書【大義覺迷錄】[注28] 進行反覆宣講,其言辭中諂媚之色令聞者不忍卒聽。
  顯然,曾靜是感染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歷史上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罪臣)謝(皇上)不殺之恩』。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