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7|回復: 0

[制度研究] 汉代的都官与离官(3)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12-30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盐、铁官为都官,这一点将在后面详述。其实,不仅都官属吏的籍贯限制与县属吏基本相同,而且都官长官的籍贯限制与县长官的籍贯限制也没有多大区别。据廖伯源先生考证:
……《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载盐、铁官长、丞七例,全部非本郡人。又《汉书・王尊传》曰:“王尊……涿郡高阳人……补辽西盐官长。”王尊亦不在本郡为盐官长。虽全部公有八例,例证太少,难以作肯定之辞。然盐、铁专卖,大利在焉,为防勾结营私,图利乡亲,盐、铁官长吏应限不用本郡人。[24]
    总之,都官是中央直属的县级机构,这一结论应该是成立的。
二、离官蠡测

    上面说盐、铁官是都官,主要是根据尹湾汉简的有关记述。
《集簿》: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25]
    根据这条材料可知,西汉后期(成帝年间)东海郡县、邑、侯国总数有三十八个,包括十八个县,十八个侯国和两个邑,它们都属于县级地方行政单位。前面已经指出,都官也是县级机关,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县级,两个都官却不在东海郡县级单位的总数之中呢?我想原因可能在于都官是直属于中央的机构,而不是地方行政机关,不“治民”,所以,尽管其吏员编制属于东海郡,却不能包括在东海郡的地方行政单位总数之中。
    那么,就东海郡而言,都官具体指的是什么机构呢?答案在尹湾汉简《东海郡吏员簿》中[26]。该文书在分条列举了太守府、都尉府和三十八个县级地方行政单位的吏员编制情况之后,又列出了三个盐官和两个铁官的吏员编制情况:
伊卢盐官,吏员卅人,长一人,秩三百石,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二人,佐廿五人,凡卅人。
北蒲盐官,吏员廿六人,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二人,佐廿二人,凡廿六人。
郁州盐官,吏员廿六人,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一人,佐廿三人,凡廿六人。
下邳铁官,吏员廿人,长一人,秩三百石,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三人,官啬夫五人,佐九人,亭长一人,凡廿人。
□铁官,吏员五人,丞一人,秩二百石,令史一人,官啬夫一人,佐二人,凡五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份完整的文书,因为:首先,该文书中列出的县、邑、侯国正好是三十八个,与《集簿》中所述东海郡县、邑、侯国总数一致;其次,该文书中这三十八个县级地方行政单位的吏员总数,加上太守府、都尉府和盐官、铁官的吏员数目,与文书末尾的汇总数字“最凡吏员二千二百二人”完全一致;该文书开头“□都(?)尉县乡……”大概是标题或概要说明性文字,尽管有残缺,并不影响文书的内容。既然这是一份完整的文书,就意味着都官只能出现在县、邑、侯国之后所列出的盐官和铁官中。我们看到,在这三个盐官和两个铁官中,只有伊卢盐官和下邳铁官设有三百石的长,其他的盐官和铁官则只设秩次较低的丞及下级属吏。据此推断,东海郡的两个都官,就是这两个设长的盐官和铁官――这更加印证了我们在前一节所作的推论,即都官为县级机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解释那些没有设长的盐官和铁官?我们在尹湾汉简《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中看到如下记述:[27]
盐官长琅邪郡东莞徐政,故都尉属,以廉迁。
盐官丞汝南郡汝阴唐宣,故大常属,以功迁。
盐官别治北蒲丞沛郡竹薛彭祖,故有秩,以功迁。
盐官别治郁州丞沛郡敬丘淳于赏,故侯门大夫,以功迁。
铁官长沛郡相庄仁,故临朐右尉,以功迁。
铁官丞临淮郡淮陵龚武,故校尉史,以军吏十岁补。
铁官别作□丞山阳郡方与朱贤,故有秩,以功迁。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在上面简文中,有“别治”或“别作”字样的几条,都写有盐官或铁官的具体名称,如北蒲、郁州等;同时,也恰恰是这些盐官或铁官,在前面所引述的《东海郡吏员表》中只设有丞以下的官吏而没有长。第二,没有“别治”或“别作”字样的几条,也没有盐官或铁官的具体名称,但根据《东海郡吏员表》,设长的只有伊卢盐官和下邳铁官,因此,这几条所列的应该就是伊卢盐官和下邳铁官的长和丞。既然设长的盐官和铁官是都官,那么,这些标有“别治”或“别作”的盐官或铁官,应该就是离官了。
    说“别治”或“别作”的盐、铁官是离官,也不是没有根据,首先,“别治”或“别作”本身就有派出或分支机构之意,这与离官的意思大体相同;其次,都官是盐、铁官,这些称为“别治”或“别作”的,也是盐、铁官,都不涉及地方行政,所不同的,是都官的长官(长)秩次高于“别治”或“别作”的长官(丞)――这也正是都官与离官所应有的区别。
    从东海郡的情况看,在汉代,如果一个郡有若干个同类性质的机构,则只设一个都官,其他为离官。离官的长官,其官秩和权限比都官的长官低,并受都官长官的管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