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京晚報 隨筆
人類有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表徵。公元前八千多年人類就有岩畫、刻符出現;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創造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就是蘇美爾人於公元前3500年前創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創造的文字最初也是象形文字。這些代表人類早期文明的象形和表意文字,在初世紀都先後湮滅了,直到19世紀才有古文字考古學者進行釋讀,使早期人類文化的光輝得以被認識。
在中國,商周時代的甲骨文是漢字的祖先,也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的。它的出現晚於蘇美爾和古埃及文字,比蘇美爾楔形文字晚大約兩千年,但三千多年來,經過不斷地演化而成為後來的漢字,這種表意文字,始終在世界上保持了源遠流長的東方文化風采。
漢字不滅,在於它隨着時代不斷地進化。古老的漢字(甲骨文、籀文,還有更早的陶文)有很多已經不為現代人所認識,現代人所認識的漢字是今天的方塊字。秦代的小篆,秦以前的籀文或者稱『金文』、『大篆』,除了少數從事古文字、書法研究的行家以外,幾乎沒幾個人認識了,如古埃及、蘇美爾文字一樣,變為『死文字』。
儘管漢代有許慎和他的【說文】,宋以降也有學者用功研究整理金石文字,但中國幅員之大、歷時之長,這種收集考訂工作之難,可以想象。直到清代,在乾嘉學者對我國經學、史學方面的辛勤發掘過程中,使這些古文字才被重視起來。一些專家,如清代的段玉裁、翁方綱,王懿榮、劉鶚,近代的羅振玉等,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出版了收集到的金石、甲骨文字書籍,也做了些釋讀考訂,但還有大量的文字無法確定其含義。這批文字還是放在我們面前的有待解決的文化遺產。
然而,有人對這些『古文字』研讀後,另闢蹊徑,他從這個領域中的另一角度看出它另一種非凡寶貴的功能,於是,【天書】問世了。【天書】就是發現了古文字中蘊含了非凡的造型美,並通過他――一個現代藝術家的篩選,而產生出的傳統書法美的重新創作。
這位藝術家就是韓美林。
2010年元旦前夕,恰逢73歲生日的美林推出了他的【甲子新旅――韓美林新作觀摩展】,我因還在醫院,無法前往捧場,只好書面遙祝。
孔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見【論語述而】)『舉一反三』這種悟性當然包含在藝術家的天分之中,不是任何從事藝術的人都具有的。
文字的誕生一般是從象形開始的,所以古文字包含繪畫。但簡單的繪畫不能表達複雜的人類生活,所以才逐漸出現了表意、表音的方法充實、改革文字。美林的【天書】就是從象形這個角度得到啟示的。美林不喜歡古文字中秦始皇頒布的小篆,確實,那規格化的、平直呆板的篆書,缺乏生氣,不像籀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政令獨立、百家爭鳴的各國各自流行的。這些文字造型活潑,不帶拘束,造型的力量強,是在甲骨文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書法。雖有許多不為人識,但結構上形體上富有活力,看出了古人創造文字,富有藝術的魅力。【天書】文字許多來源於籀文。
我翻【天書】,首先感到那是美林自己與自己心靈的對話,他對藝術的看法和思考都融化在字裡頭了,他的勤奮和對藝術的領會也融化在裡面。他把甲骨文、金文、籀文、鳥篆、岩畫……各種各樣的都『吃』進去,再變出來,創造出他自己領會的最美的造型。造一個字容易,造一部如此厚重四萬多字的【天書】就不是簡單的玩意兒了。
我感覺,他造出來的『字』非常美,又像古文字,又像裝飾性書法;這部充滿了時代感的【天書】,字裡有畫,畫又是字,各種裝飾性極強的造型,怎麼想就怎麼寫;是他的創造,但又是有根據的。自由,但不能沒有規律,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獲得最大的自由。美林根據一個舊的規律,如書法的規律,創造出一個新型藝術。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對方塊字他有一種美的感受,但時代變了,國家在進步,任何中國人都離不開的實用性很強的方塊字,好像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他就非要改一改,使方塊字可以更美,他就把方塊字和裝飾藝術結合起來,告訴我們『古為今用』的門徑。但這不是件容易事,有想法,還要有膽量,像我這個九十多歲的老頭,就不敢想。
白石老人題畫:『不似之似,似之。』意思是藝術不要追求外形之『似』,應當超出這個『似』,才是真正的『似』。
虎年在即,在此辭舊迎新之際,借韓美林的【天書】,祝祖國文化藝術能不斷開出新花,希望看到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代藝術立足於世界藝術之林,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
黃苗子,廣東中山人,生於1913年,著名漫畫家、作家。著作有散文集【貨郎集】、【敬惜字紙】、【無夢庵流水賬】、【青燈瑣記】、【風雨落花】等;詩集有【牛油集】、【三家詩】等;美術論著有【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畫壇師友錄】、【藝林一枝】等;書畫集有【黃苗子書法選】、【中國書法精品選――黃苗子】、【苗子雜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