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0|回覆: 0

[狹義文字學] 中國文字發展與無價寶【平復帖】(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09-12-18 1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香港文匯報
20091218124540200.bmp


【平復帖】


最近報上有一則重要的文化新聞:十一月十六日,中國第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在河南安陽開館,名為:中國文字博物館。首任館長是著名學者馮其庸。

    本報十一月十七日作此報道。有一張照片,拍了展覽廳一角,一條長廊,兩邊是各個時期的不同字體,走過這條長廊,你會感嘆,中國的文字發展過程是這樣的多采,而書法與字體發展的結合,又使這個過程的內涵更加豐富。

    我一直期望有一個中國文字與書法的博物館,現在有了,讀了報道,十分高興。

    博物館在河南安陽,安陽殷墟是發現甲骨文的首要地方,甲骨文在中國文字發展中是最早最重要的一站,博物館設在這裏是合適的。

    日前談恭王府詒晉齋,說明詒晉齋命名的由來是收藏了晉代重要文物─陸機的【平復帖】。【平復帖】在中國文字的發展過程中,也能夠說明一些重要的問題。不禁又想來談一談。

    先回首一下中國文字發展大概。

    殷代,中國的文字已經相當成熟,這時的字體是甲骨文。

    春秋戰國的時候,各國形成了自己風格的篆書,秦國把中原統一以後,把文字也統一了,這時的字體是由李斯加以規範化的小篆。

    進入漢代,文字的書寫應用更加頻繁,而小篆的字體有很強的象形性,寫一字如畫一圖,筆劃線條也是弧形圓形,書寫很費時,需要簡化。於是簡化為隸書,筆劃以橫、豎為主,線條有「蠶頭燕尾」的美觀形狀。這是漢隸。

    漢代末年,三國時期以至晉代,文字又面臨進一步的變化。這時期的字體,可以看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張芝、鍾繇留下來的書法(宋代刻的【淳化閣帖】中收了他們不少書法)。很明顯,字體的變化有兩大趨勢,都是在求方便書寫以及使字體簡化。兩大趨勢,一是由隸書進入草書,張芝的草書就像把隸書草書化,仍帶扁形。又一趨勢是由隸書進入現在的字體,即楷書、行書。鍾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等就是。

    後來,到東晉時,這兩個趨勢的字體,王羲之都寫,在書法藝術、書法技巧方面,都推到一個高峯,所以被稱為書聖。

    陸機是西晉時人。在張芝、鍾繇之後,又在王羲之之前。他的【平復帖】字體,是走向草書,不過筆劃的線條簡樸,像篆書時期。帖後的題跋,傅增湘說『運筆猶存篆法』,趙椿年說『正如禿管鋪於紙上,不見起止之跡』。所謂『不見起止之跡』,指的是隋唐以後的書法才有的一套起筆、運筆、頓挫、收筆的技巧。這都說明,在【平復帖】時期,字體的發展,書法的發展,是一個中間站。

    進入隋唐之後,楷書成為實用字體的主流,這字體到現在我們大家都在用。其他的字體,如篆、隸、草書,成為藝術性的字體,依然存在,使書法藝術有很大的空間。草書更成為一種最能寄託與抒發性情的書法載體。

    明白了書體進展的大概之後,再來談【平復帖】,對它的價值就很容易了解了。它告訴了我們文字進展的許多訊息。相信在文字博物館中它會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因為它是中國現存最古的墨跡,不是摹本,因此文物價值更無以估量。是寶物,詒晉齋的鎮齋之寶。

    最近,在中國嘉德二零零九秋拍會中,一件包括有宋代朱熹墨跡的【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以一億多人民幣成交。如此,【平復帖】應是無價寶。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