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4|回覆: 0

[論史] 宋代貨幣與當時社會經濟的幾個問題(3)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6-25 09: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三、宋代貨幣發行與中國古代特定國情

  以上我們對涉及宋代影響最大的二種貨幣__銅錢、會子的二方面問題作了一些分析,顯然,我們的分析不是全面的分析,而是只抓住了某幾個側面。我們之所以要抓住這幾個側面進行分析,是因爲我們認爲這有助於正確認識古代中國社會的一些特殊性。事實表明,中國與西方在歷史上走過了二種不同的道路。但是,由於近代中國的落後,我們不得不從西方引進一些先進的理論包括社會理論。在運用這些理論分析中國歷史軌跡的時候,人們往往忽視中、西之間歷史上存在的巨大差異,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套用西方人根據西方情況作出的現成結論,這就難免得出與歷史事實不符的結論。筆者以爲,近年學術界關於宋代經濟的討論中就存在類似的問題。筆者以爲,要正確認識有關宋代的貨幣問題,就必須首先認清宋代與同時期西方各國相比它的獨特的國情。

    1、財政負擔加重與官經濟膨脹

  宋代的中國與當時西方各國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所謂的一元化。雖然我們習慣上稱宋代社會爲封建社會,其實宋代社會是沒有『封建(封國土、建諸侯)』的封建社會。宋代的國家是中央集權的。宋代甚至不存在藩鎮割據的問題。當時的西方卻是教會與世俗君主爭雄的時代,是大小封建主彼此你爭我奪的時代。反映在財政上,也是混亂的。皇帝、大諸侯、小領主、教皇、大教主、小教主各有各的財計,彼此關係鬆散,甚至各成體系。

  宋朝既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則財政也是高度中央集權的,這就要求對有幾千萬臣民的國家的收入與支出進行統一的安排。宋朝實行募兵制,許多原先由百姓服役解決的事務如官工業、郵遞等宋代也改由軍兵承當,這就使軍兵人數眾多。軍隊的供給成了始終困擾宋朝財政的一個大問題。也由於此,宋朝財政收支數額都遠遠地超過了前代。爲了維持中央集權的巨大的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爲了供給皇室、貴族、官員、軍兵、吏人的正常消費,爲了安排好遠遠超過前代的財賦收支,宋朝的理財官們絞盡了腦汁。擴大財源的主要途徑是實行所謂『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輕重散斂的取財之術,即所謂寓稅於利,質言之,即國家將自身變成一個大商人,通過商業手段來牟利。這就勢必導致官經濟的膨脹。在宋代,我們隨處可見官工業、官商業、官金融業以及所謂官商分利的各種設施,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遠遠超過前代。

  輕重散斂的最重要的方面是禁榷制度,禁榷制度在中國古已有之。在宋代其實行範圍大爲擴展。禁榷制度是中國的『土特產』,是同時代西方各國所沒有的。禁榷收入的取得是要通過買賣形式進行的,禁榷收入則主要體現爲貨幣收入,這對貨幣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

    2、私營工商業發展遲緩

  中國自漢代以後,私人工商業的發展一直較爲緩慢。官方的經濟政策和官經濟的不斷膨脹,嚴重地阻礙了私人工商業的發展,在宋代表現得尤爲突出。

  在西方各國,城市是私人工商業發展的搖籃。中國的城市與西方各國的不同,西方許多封建領主及其僕從住在農村的城堡里,而中國的皇室成員、貴族、官員多數都住在城市裡。西方的許多城市是工商業者的聚集地,其中有不少城市中工商業者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較大,是生產性城市;而中國的城市中雖然也聚集了相當數量的工商業者,但其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通常並不很大。在中國,城市人口中大多數是貴族、官員、軍兵及其家眷、僕從。看【紅樓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賈府就有那樣多的人,他們都是『市民』,但卻不是工商業者。城市中大大小小的賈府不知有多少。宋代的情況大體也是如此。除了官員,還有吏人,宋代京城省台寺監三司樞密院的吏人有數千,此外還有各倉場庫務及府縣的吏人,總數應以萬計。京城及周圍有數以十萬計的駐軍。吏人及軍兵的家屬應有相當數量。

  有眾多的城市人口就有相當的城市消費,就有相應規模的商業,表面看,宋代城市工商業也相當興盛發達。但細分析起來,就會發現,宋代的城市消費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特殊性。首先,許多消費品不通過正常的工商業渠道供給。如重要奢侈品香料主要是通過市舶司抽買獲得的。官方不但不向普通商人購買,相反要向他們出賣。如京城每年通過漕運獲得數以百萬石計的糧食,這也無須通過正常商業渠道。官方每年通過和預買直接從百姓處獲得數以百萬匹計的絹帛,通過幾個大的官辦綾錦院獲得大量高級絲織品,皇室甚至官兵的許多衣料都由此得到解決,這些都不通過正常的工商業渠道。在西方各國,軍器往往是私人製造的,不少工商業者乘十字軍東征大發橫財。宋朝的軍器卻是官方自己製造的,甚至其原料都是通過科買的途徑直接從農民那裡徵購來的。其他例如藥品、書籍等,也往往由官營機構製造和向百姓出售。至于禁榷品鹽酒茶礬等,自然更不必說了。總之,官營工商業及相關制度,把私人工商業發展的空間擠壓得很少餘地。我們看到,宋代城市中,合股經營的工商業十分罕見,信用關係很是不發達;有較多人數的私人手工業工場十分罕見;私人間大宗買賣十分罕見。,官方的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會子務生意興隆,官方發行的楮幣流行天下,而私人經營的較大規模和長久存在的金融機構幾乎不見記載。宋代的採礦和金屬冶煉業相當發展,但其中大部分爲官方控制,其產品用於鑄幣。明代不用鐵錢,後來又以銀爲主幣,於是採礦冶煉業就急劇滑坡。

  西方的工商業者,利用不同的教會和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之間的矛盾,壯大了自己。他們通過贖買等手段在城市管理中逐漸掌握了主動權,進而通過雄厚的財力在國家政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宋代的工商業者始終在政治上處於無權的地位。私人工商業發展的遲滯,直接影響到貨幣的發行及流通。

    3、貨幣稅的超前

  由於宋朝財政是中央集權的財政,是『全國一盤棋』的財政,在財政管理上,就產生了把實物收入變爲貨幣收入的要求。這是因爲,實物難以量化,難以準確計量,難以保管,難以調運等等。這就促使稅收中貨幣比重不斷增加,就促使貨幣稅廣泛出現。在許多場合,貨幣稅遠遠超過了貨幣經濟的實際發展水平。人們在說明宋代錢荒時,常常徵引下面的史料:

   三更趨役抵昏休,寒呻暑吟神鬼愁。從來鼓鑄知多少,銅沙疊就城南道。  錢成水運入京師,朝輸暮給苦不支。海內如今半爲監,農持斗粟卻空歸。 (  孔平仲【朝散集】卷一【鑄錢行】)

  今年粳稻熟苦遲……汗流肩赤頁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粞,賣牛納稅拆屋  炊。慮淺不及明年飢,官今要錢不要米。…… (蘇軾:【蘇東坡全集・東坡  前集】卷四【吳中田婦嘆】)

  一錢重丘山,斗粟輕糞土。昔聞豐年樂,今識豐年苦。東家米粒白如銀,  西家稻束大如鼓。再三入市又負歸,殷勤減價無售主…… (呂南公:【灌園  集】卷四【山中即事寄上知縣宣德】)

  自去歲江浙大稔……田家作苦,十得一稔,欲以輸租償債。今也負擔適市,  人莫之顧,不得已而委之,僅得千錢而去,一歲所入,不足以紓目前之急,何  暇爲後日計?所以粒米狼戾而不免於凍餓也。米價既賤,錢帛並重,人所艱得,  何敢輕費,所在客旅稀少,市井蕭條,工商游手之徒,莫不坐困。民間錢既艱  得,冬租糜費,夏稅物帛,無所從出,州縣催科,所以勞擾倍於常年,此皆谷  賤之患也。 (【定齋集】卷四【乞平糴札子】)

  禱廟祈神望豐年,今年中熟更堪傷。百錢半米無人要,貫朽何時發積藏。 (陸游【劍南詩稿】卷五九【太息】)

    ……秋收幸值歲稍豐,谷賤無錢私債重。連忙變轉了官賦,霜雪冬餓愁窮  冬……(劉學箕【方是閒小稿】卷上【插秧歌】)

我們重新分析這些史料,不難從中看出,農民之所以要賣糧籌錢,主要是爲了完納稅賦;農民之所以要在秋收季節不顧價格低下賣糧,就是因爲官方收稅有期限;而錢之所以『荒』,也主要是因爲許多農民在同一時間賣糧,造成一時的資金匱乏。這進而說明,當時的農民很少貨幣積存,說明市場很少有機動的見錢。所以,與其說這些記載證明了『錢荒』的存在,毋寧說它們證明了當時貨幣經濟發展的不充分,證明了貨幣稅的超前和不合時宜。上引史料非常清楚地說明了超前的貨幣稅給農民帶來的災難是多麼沉重。

    4、貨幣的支付手段功能相對較強而交換功能相對較弱

  由於國家財政貨幣收支數額巨大,造成了相當規模(數以千萬貫計)的貨幣流動。在這一流動的某些環節,貨幣也表現爲商業交換手段,但是在更多的場合,貨幣卻表現爲一種支付手段,例如在納稅、薪奉津貼賞賜及佣金支領等場合。這就使得宋代貨幣的使用手段功能相對大而交換手段功能相對弱。

  中國古代在先秦時期曾部分使用黃金白銀作流通手段,到漢代以後金銀逐漸退出流通,主要使用銅錢作流通手段。這種情況經歷了數百年,到宋代仍主要用銅錢作流通手段。爲什麼貴金屬遲遲不能重新返回流通領域呢?筆者以爲,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商業特別是私人工商業發展的遲滯。如前所述,大宗交易少,出境貿易少,對貴金屬貨幣的需求也就少。人們經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是小額支付,宋代一個人的日平均消費水平,一般是銅錢十文至百文。顯然,對於這種小額支付來說,銅錢是非常適宜的。在發行官交子之初,曾印行面額爲十貫(鐵錢)的大鈔,但到宋神宗時,即改爲發行面額一貫、五百的二種,面額十貫的便停止發行了。南宋發行會子,起初發行的面額分別爲三貫、二貫、一貫三種,後來改爲一貫、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四種。其他幾種楮幣的面額大抵也在一貫上下。馬端臨甚至把面額的減小作爲楮幣同鈔引的重要區別。(參【通考・錢幣考】)楮幣面額的變化,說明了當時社會需求的水準,說明面額在一貫和一貫以下的楮幣較爲適合需要。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的交換水平尚較爲低下,大宗商品交換尚不多。

  總之,與同時期的西方各國(或者更確切地講,西歐各國)相比,宋朝的情況有許多特殊性,這些特殊性造成我們不宜簡單套用西方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的某些現成論斷。筆者認爲,通觀地考察歷史,許多曾經起過積極作用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轉而起消極的作用。輕重散斂等經濟政策,在中國建立統一的強大帝國時,以及在此後促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方面,都曾經起過積極作用。而隨著時間推移,其消極面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強,這在宋代表現得相當突出。中國相對西方各國的落伍,應當說是始於宋代。到了明代後期,這種落伍的形勢已逐漸明朗。所以,正確認識和評價宋代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對於正確認識中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 汪聖鐸)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