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明太祖朱元漳定都应天(今南京)后,开始大规模营建都城,从1366年至1386年,在原来城市基础上建成皇城、府城和外城三重。在规划布局上,反映出明代突破传统都城建设的观念,独具特色。
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南京城修建工程宣布竣工。为了利用险要地势进行防卫,南京城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形状。城周约67公里,城垣高度大多为14~21米,基宽14米,顶宽4~9米。城基全部用石头砌成,上砌特制的大砖,垛日13616个,开有13个城门,尤其是聚宝门最为宏伟壮观。城墙内有藏兵洞个,可供三千士兵驻守。后又于都城外围建外廓城,长 120公里,很多是依天然地势形成士垒城,外廓城墙早已被毁,都城城墒则保留至今。皇城在城东,平面呈方形,内有宫城。皇城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自洪武门至承天门筑有大街,东侧有礼、户、吏、兵、工五部,西侧是五军都督府。宫城内依中轴线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与乾清、乾宁二宫,为皇帝举行大典、处理朝政及居仕场所。城中心建有钟楼、鼓搂,在鸡笼山和聚宝山各自设有观象台。鼓楼东南为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
南京的宗教建筑亦很多,著名的有灵谷寺、报恩寺。天宁寺等,尤其是报恩寺内有一座九级玻璃宝塔,白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点灯百余盏,成为一大奇观。(来源:插图中国史) |
|